贾得乡中心幼儿园冬至主题活动

贾得乡中心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这天,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习俗。在北方地区,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p> <p class="ql-block">  在冬至时节,我园各班围绕主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p><p class="ql-block">  老师通过多媒体、做手工、讲冬至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和习俗。</p> 冬至小知识 <p class="ql-block">  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长;因此,古人认为,冬至为一年中阳气最弱的一天,此后则阳气渐渐回升。</p> 冬至的由来 <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故事还得从医师张仲景说起。他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p><p class="ql-block">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p><p class="ql-block">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p><p class="ql-block">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p> 冬至儿歌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p> <p class="ql-block">我来做五彩“饺子”</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手工彩饺。</p> <p class="ql-block">  通过开展冬至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冬至的来历,知道了传统文化习俗,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冬至的欢乐氛围,从中体验了活动的快乐,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不断的传承下去。</p>

冬至

北半球

白昼

吃饺子

习俗

直射

最短

耳朵

饺子

娇耳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