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ff8a00"> 2021年12月14日我同老同学王晓喻和老战友郭向如有幸参观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花园路的“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3202工程纪念馆,该馆对太焦铁路(太原到河南焦作)从立项、上马到建设的整个过程做出了图文并茂介绍,使我们对50年前太焦铁路修建的时代背景、建设队伍的家国情怀和献身精神得到了解,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font></h1> <h5> <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于2020.1.18为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正式授牌</i></h5> <h5> <i>太焦铁路建设研究基地“3202工程基地纪念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花园路小西关街</i><i style="color: inherit;">一个很宽敞的大院内</i></h5> <h5> <i> 我同老同学王晓喻(左3)和老战友郭向如(左1)参观了3202工程纪念馆,太焦铁路研究会</i><i style="color: inherit;">会长郭守瑜(右1)亲自为我们作讲解</i></h5> <h5> <i> 太焦铁路示意图</i></h5> <h1> <font color="#ff8a00">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针对我国面临的波云诡谲国际形势,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考虑决定增修一条连接华北与中南地区的战备铁路——太焦线,因当时为保密项目,故以“3202”为代号,在地图上无任何标记,报刊杂志也未作任何报道。3202作为我国战备工程的一部分,贯穿太行山中段,雄居华北之脊,扼守京畿之门,连同京广、陇海等几条运输大动脉,在未来战争中意义重大,对加快北煤南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无疑也非常重要,所以被老百姓称为是战备路,希望路、幸福路。值得一提的是:这么一个重大战备铁路工程,当时既没让铁道部施工单位承建,也没交铁道兵部队承担,而是放心地交给了该铁路沿线的晋中和晋东南地区民兵,成为了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太行人民是信得过的人民。抗战时期,朱德、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陈赓、李德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曾转战于此,带领军民浴血奋战,抗击倭寇,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当地老百姓得到了很好淬炼,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太行老区人民的自觉行动,所以当修建3202工程号令一下达,晋中、晋东南36个县的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参加,首批上马6万人,前后参建共达9万人。民兵也以部队编制,地区建师,县建团,公社建营或连,一下就汇集起36个民兵团,加上大同、轩岗、西山、阳泉、汾西、霍县、潞安、晋城八大国有统配煤矿组建的隧道团,共37个民兵团承担起3202工程的建设任务。当时工程总指挥为山西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第一书记谢振华,晋中、晋东南地区设立分指挥部,指挥长均由军分区政委和司令员担任。一群拿惯了锄头、镰刀的农村后生们凭借保家卫国的热情和对党的忠诚,舍小家为国家,顶风冒雪,跋山涉水奋战在深山峡谷中,他们拿着最原始的工具,出大力,流大汗,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一干就是5年、10年,终于建成了至今还在继续造福于老区人民的钢铁运输线,1979年1月1日正式交付国家使用。</font></h1> <h5> <i> 原国家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高级顾问王春才为太焦铁路研究基地纪念馆题词</i></h5> <h5> <i> 中国社科院当代研究所原主任、陈云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聘参事、博士生导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东林为3202纪念馆题藏头</i>词</h5> <h5> <i>原山西榆次市委书记、后任山西能源集团董事长冀安信也为纪念馆题词</i></h5> <h5> <i>此</i><i style="">展柜中的书籍和资料均为当代三线建设研究专家王春才和陈东林捐赠</i></h5> <h5> <i>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宣传部长傅琳也为太焦研究基地纪念馆题词</i></h5> <h5> <i> 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大型历史文献丛书《三线风云》副主编吴学晖为太焦铁路研究会出版的全面反映3202工程的《太焦记忆》一书作序:“热血筑就战备路,化作彩练耀太行”</i></h5> <h1> <font color="#ff8a00">在纪念馆史料中我们看到:在3202工程建设中广大民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苦干巧干,共克难关,充分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除此外,各级领导的带头、表率作用和善于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也非常感人。当年领导们都重视思想发动,激发广大群众热情,做到了层层发动,村村号召,县县宣讲,都把支援三线战备铁路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毛泽东主席“全民皆兵”思想指引下,民兵队伍也都自觉地加强训练,努力成为思想革命化,组织军事化,生活集体化,行动战斗化,能打胜仗的战斗集体;各级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每天盯在现场,干在工地,和民兵干一样的活,端一样的碗,吃一样的窝头,真正做到了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工作不离实际,现场情况摸的准,科学民主决策有保证,所以各项任务都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圆满完成,怪不得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要将研究基地的牌匾挂在这里!在太焦铁路建设中确实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去研究总结。</font></h1> <h5> <i> </i><i style="">同太焦铁路基地研究会领导们交流座谈</i></h5> <h5> <i>同太焦铁路基地研究会领导们座谈后合影留念,左1为会长郭守瑜,右1为副秘书长梁志毅,右2为54师老战友郭向如,右3为曾参加过3202工程建设的老同学王晓喻</i></h5> <h5> <i> 左1为太焦铁路基地研究会</i><i style="color: inherit;">副秘书长王静宜</i></h5> <h5> <i> 展柜中还保存有3202工程建设老民兵重走三线路时的签名留念</i></h5> <h1> <font color="#ff8a00">民兵是我党领导下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产地方群众武装组织,是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三线建设中民兵队伍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同样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大力宣传。这也说明我国的农民兄弟们只要有人来组织,有正确思想指引,一样会发挥出其无坚不摧的力量。民兵制度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军事制度,1984年5月31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明确规定: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今后如何让民兵队伍继续在新时代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font></h1> <h5> <i>3202工程纪念馆由“太焦铁路研究会”会员们集资筹建,共征集到当年的旧照片、旧物件、旧书籍资料</i><i style="color: inherit;">千余件,经过去粗取精,好中选优,在纪念馆中已展出300余件,制作展板11块,展馆三个展厅,图文并茂,面积达280平方米,该馆在2019年10月就已经正式对外开放</i></h5><h3> </h3> <h1> <font color="#ff8a00"> 以下为展馆中的部分展板、展品:</font></h1> <h1> <font color="#ff8a00"> 3202工程纪念馆开馆以来,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的人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建党99周年、100周年之际,地方各部门、党组织都纷纷来到这里举行有关纪念活动;教育部门也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不少单位还主动前来联系,要求在这里挂牌好能组织人员常来这里接受教育。现在已挂出的牌匾有:山西农业大学挂出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榆次区教育局挂出了“榆次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挂出了“社会实践基地”;榆次区关工委挂出了“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等等。</font></h1> <h1> <font color="#ff8a00"> 习近平主席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相信3202工程纪念馆今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会越来越多<b></b><b></b><b></b><b></b><b></b><b></b><b></b>,这里定会成为又一个出色的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和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font></h1><h1><br></h1> <h1>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作为一个曾在部队也参加过三线建设的老兵,为表达感激心意,参观后我便将由三线建设老领导王春才主任和老部队顾义官将军分别作序、正式出版后已受到习主席办公室回信给与肯定、又得到陈东林等著名专家学者好评的反映工程兵五十四师光辉历史《难忘的8342特种兵岁月》一书赠与了纪念馆,并附上赠言:“三线精神永放光芒!”表达了当年三线建设者的共同心声:</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让我们这些曾为中华民族挺起脊梁骨艰苦奋斗过的三线人(三线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传承爱国主义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做出新的努力!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祝愿:老兵不老!健康长寿!</span></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