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老城有许多著名的街道,每个街道都见证着许多老城的沧桑往事,成为一代代老城人茶余饭后的精彩话题。<br><br>安阳老城东大街的故事尤其精彩。<br><br>12月19日,讲习所举行第六次古城游走,安阳老城专家齐瑞申老师为文友们精彩、系统地讲述了东大街的民国往事。 齐老师从安阳的东门讲起。<br><br>大东门也叫永和门,从安阳老城的大东门进去向西走,就是东大街。<br><br>齐瑞申老师介绍了东门历史概况,还有东门的瓮城。 安阳老城东大街144号大院,这座大院在明清时期曾是彰德府署,始建于明朝洪熙元年。<br><br>明正德十六年,由知府陈策主持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由知府黄邦宁主持重修。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废彰德府,原所辖县隶属河南省豫北道。<br><br>民国二十二年元月,河南省第三区成立,公署、县政府合署办公,驻东大街144号原彰德府署。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恢复河南第三区,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安阳县政府返回城里继续合署办公,仍驻东大街144号原址。<div><br>1948年8月,国民党政权已是岌岌可危,为对抗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公署专员赵质宸兼任“冀豫边区清剿指挥部”总指挥,郭清任副总指挥兼城防司令。</div><div><br>安阳解放后,曾为市政府机关驻地。</div><div><br>1958年4月8日,安阳专区撤销,其所辖区域划归新乡专署领导。4月20日,安阳市委机关由东冠带巷迁至北关原安阳地委机关驻地,市政府(时称“安阳市人民委员会”)由东大街迁至甜水井街原安阳专署驻地。</div><div><br></div><div>从此,这座历尽风霜的东大街144号大院,在完成了彰德府署、专员公署及安阳县政府、安阳市人民政府的政治使命后悄然谢幕。</div> 安阳著名文史学者张洪波(洹郎)老师讲解放安阳以及击毙郭清的两个版本。<br><br>郭清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河北巨匪。他心机奸诈,凶狠残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br><br>1949年,郭清任副总指挥兼城防司令,据守安阳孤城,做最后的垂死挣扎。<br><br>解放军124师冲入小西门后,一路向大院街、裴家巷,东插北大街,一路往南向天宁寺、学巷街打去。155师从东南城墙用云梯登城,向东门、南门两个方向扩展,一部沿南头道街、乔家巷向北冲击,在东大街小学一带,155师与126师南北会合,截击全歼了身着便衣的郭清警卫营。<br><br>这时郭清正乘吉普车东逃,顿时陷入解放军重围之中,鉴于卫队被歼,司机被打死,遂躲入正对<font color="#333333">头道街南口、东大街路南250号聂家院内,并从南屋窗户朝外开枪,被我126师374团通信连战士张树林,用冲锋枪一扫,将罪大恶极的土匪、汉奸、一三四师长郭清击毙。</font> 第二种版本是,1949年4月,我军四野十三兵团第四十二军对安阳发起了最后的攻势,解放了全城,歼敌1万余人,郭清带机枪连和卫队出指挥所向东逃窜,转三道街向南,进东大街向东冲去,计划从东门逃跑。谁想解放军已攻破东门正潮水般冲来,向他们射击,他们转而向南,想从东南城角逃命。跑着跑着听到枪声越来越近,就又顺着后卫街向北跑去。见路东有个夹道就顺夹道来到原东大街167号(现250号)聂家大院。<br><br>郭清求部下快开枪打死他,突然夺过护兵的手枪,向自己头上打去。争夺中,两粒子弹打在郭清肚子上。郭清倒在地上呻吟道:“快补我一枪吧,甭让我受罪了。”护兵照郭清头上补打了一枪。<br><br>郭清罪恶的一生就这样结束。<br><br> 聂家人去市军管会报告,军管会来人发现是郭清尸体。马上回去报告,不久去了很多人,经辨认确是郭清,就拍了一张椅子上坐像和爬在墙上的横像,用车把尸体拉到鼓楼东南角摆了三天,让市民观看土匪的可悲下场,后埋葬。 文友们顺路还参观了东大街常公馆。<br> 齐老师接着讲到了日伪时期河南自治政府省长陈敬斋(安阳人称呼他为陈老敬)。<br><br>陈敬斋系柳园集人,出生于1885年,姐弟四人,自幼家中贫穷,母亲拉扯种地为生。陈敬斋十二岁时到柳园一家银匠铺学习打造首饰制品。 <br><br>1904年,陈敬斋在安阳开设了一个花店,另立门户,专门贩卖鸦片,结交了安阳、临漳很多官员、富商,后来又开设了一个“恒泰银号”。之后,陈敬斋与河南督军张福来拉上关系,随着张福来的升迁,陈敬斋先后担任过河南省铜元局局长、湖北省造币厂长。张福来倒台后,陈敬斋在北京买通北洋政府财政部部长,在天津开了一家银行,并发行纸币。<br><br>1937年,<font color="#333333">陈</font>敬<font color="#333333">斋的银</font>号发展到了北京、天津、上海、汉口、郑州、开封,陈敬斋成了安阳的首富。 陈敬斋后来结识北洋吴佩孚,平步青云。<br><br>日本占领安阳后,陈敬斋被安阳县知事于文成迫害,逃到北京求援,投靠了日本侵华头目土肥原贤二。<br><br>1939年4月,在安阳成立豫北道,汉奸陈敬斋任伪道尹。6月,陈敬斋继任伪省长,后又充任伪华北靖安军总司令。<br><br>陈敬斋在任期间,大肆聚敛钱财,在144号专员公署对面重金建造前后三进的深宅大院一处,即现在东大街路南的142号大院。 安阳的伪政权成立后,日伪沆瀣一气,对安阳人民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但是,安阳人民没有被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仇敌忾,千方百计组织抗日武装,奋起展开驱逐敌寇、保卫家乡的斗争。<br><br>1940年,中原水患,陈敬斋的公司从徐州倒卖粮食数百万斤,一面商贩、卖给灾民,一面大发国难财,给日本人送礼。1942年,陈敬斋携带大量古玩、玉器、字画、金条去日本访问。但是,没有得到日本人的认可。回国不久,便向日军提出辞职。1943年春,陈敬斋辞去伪省长职务,担任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天津盐业公司董事长。<br><br>1945年春,陈敬斋被日军委任为华北靖安军总司令,在河北大名一带活动。日本投降后不久,陈敬斋病死于安阳。 岁月不居,老城新生。文友们听完本次精彩的内容,怀着无限的感慨,加深了对老城历史文化的热爱。<br><br>古城游走公益活动圆满结束,大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