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至极致之意,即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冬至,又名“一阳生”,天地阳气日益兴盛,即下一个时间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说“冬至大如年”一点不假。在我们老家,冬至这天的前几天,家家长辈都会翻箱倒柜找压箱底的红棉布,如果没有也非去商场买一块不可,然后就会撕下来很多条红布条,红布条鲜红鲜红的,特别喜庆,你只要仔细寻找,就会在很多地方看到它:儿童老人的衣扣眼眼儿上,妇女挎包的拉链头头上,男人后腰的裤袢袢上,家家户户的门环环上,养车人家的车轱辘上……红布条遍地开花是有寓意的,它可以辟邪,可以保人平安,谁系上它,谁将在往后的日子里平平安安,顺顺当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年我的冬至比较特殊,老妈随弟弟去了杭州,老公、儿子也在外地,老家只剩下我一人,苦于忙碌的工作,对冬至系红绳这件事我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天下午,我依然忙碌着上课、下课、批作业,一位同事伴着下课铃声进了办公室,只见她的手提包上开了一朵红艳艳的花儿,我再一看,是红布条,我这才想起马上要冬至了,该挂红布条了,往年母亲定会早早给我撕下来让我系上,可今年……我脱口而出:“哇,红红的,真喜庆。”同事见我说忙应道:“哦,中午我妈给我让系的。”转而又对我说:“对了,你没有吧,来分给你一半。”我推辞着不用,可同事说她的又宽又长,却早已将红布条撕了一半递了过来,她还说,你经常两地跑,这个必须系上。拿着红布条,暖流早已涌遍全身。谢谢二字不足以表达我满心的激动和感谢,我只是默默地在心里说:谢谢,愿好人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老家,冬至这一天的中午是一定要吃糕的,要知道糕是老家在很隆重的日子里才可以享用的,可见,“冬至大如年”这一点不假。一早上,父辈们便背了昨天淘好的米去了碾坊,因为人多,所以半晌午才背着糕面回来,这时,家里的女人们早已弄好了豆馅儿和糕菜,糕面一回来,女人们便用开水拌好,然后得等一会儿就可以上锅蒸了,因为是冬天,而且是北方,所以随着锅里白气的冒出,屋里不一会儿就被白气填满了,两个人面对面都得贴近了看。随着蒸好的糕的出锅,屋里也渐渐清晰了,接着就是捏糕、炸糕、吃糕。我往往在炸糕装盘之前素糕就吃饱了,所谓的素糕是糕饼直接捏好后还没来得及下油锅炸,这正如父母们所说的:早知油糕好,素糕吃了个饱又饱。就因为如此,吃素糕这个习惯我就这样保留了下来,到现在为止我依然倾心于素糕,尤其是包了菜的素糕,再蘸上调好的料汁儿,那简直是人间美味一绝。</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老家,冬至这一天的晚上一定要熏冬火的。随着夜幕的降临,一处处冬火早已燃了起来,街头巷尾,院里院外,大的小的,柴的煤的,每个火堆都那么热烈、旺盛,四周有老人在谈论明年的收成,夫妇们在聊火红的日子,孩童在嬉戏打闹,好一个喜洋洋的冬至。不过熏冬火也是有寓意的,它不仅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还能辟邪,因为那些邪乎的东西是最怕火了,因而冬火的火堆能大就不小,能用煤就不用柴。</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小时候,在村里我虽不是一个小魔头,但也还是有领导力的,冬至这天下午,我早早便召集了小伙伴们,每人挎了一个箩筐,挨家挨户去收煤,大人们也早已准备好了煤块等着我们去呢,这就跟过年时一样,初一早上,天还未亮,我们小不点们便早已穿了新衣新鞋,挨家挨户去拜年,说是拜年,实则是要糖啊,核桃啊,枣啊之类的吃食。等我们收了煤回来,父辈们就会在街口的路中央大大地垒一个火堆。这又跟过年时一样,过年不也要垒旺火吗?等到晚上,人们迫不及待地点着火堆,不一会儿火堆便把周围照得通亮,似有篝火晚会之状,我们孩童总会在父母的数次催促下才恋恋不舍的回家去。</p> <p class="ql-block"> 冬至已至,春归有期,正如杜甫《小至》中所言: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唯愿,来年:人人平安快乐,家家幸福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