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石台县,隶属于池州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享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美誉。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植被茂密,鸟语花香。拥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村,所以人们用“原始森林原生态,负氧离子富硒水”来赞美石台。<br> 江老师、周主任两口子,是我们三十多年的老朋友,退休后又成了邻居。他俩为人正直,见多识广,兴趣广泛,格调高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成为邻居后,接触更频繁了,我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快乐和帮助。<br> 十二月六日,天气晴朗,暖阳高照。觅得闲瑕,两家人同游石台,心情非常愉悦。<br> 沿着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便到了池州,从池州到石台的高速也已通车,但我们依然选择了走国道,因为我们想看风景。我们清楚,此行不是看名山大川,不期待惊心动魄的场景,而是看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享受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br> 秋浦河是长江中游的一条支流,是石台县的三大水系之一,河水澄碧如秋,两岸风景如画。初冬时节,河流都已进入枯水期,秋浦河的有些河段,水位很低,甚至出现了裸露的滩涂;有些河段,河水依然清澈湛蓝,波光粼粼,远山近水,和谐安宁。或许是人为所至,但确实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h3> <h3> 途中经过天方茶业公司,仿制的“哥德堡号”商船远远地进入人们的视线。“哥德堡号”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的远洋商船,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1745年1月,“哥德堡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装载着大约700吨中国茶叶、瓷器和絲绸等。8个月后,“哥德堡号”航行到哥德堡港大约900米的海面,不幸触礁沉没。直至1984年发现了沉船遗骸,1986年开始考古发掘,持续了近10年,打捞上来400多件完整的瓷器和9吨重的瓷器碎片。在打捞上来的茶叶中,就有石台县大山村所产的“雾里青”。270多年前,它走出大山漂洋过海到欧洲,成为那里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如今天方茶业公司生产的“雾里青”茶,被作为新“哥德堡号”的永久珍藏品。此处的仿制“哥德堡号”,则成为天方茶业公司介绍茶叶、历史和企业的展览馆,也是石台县的一处旅游景点。</h3> <h3> 接近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位于仁里镇缘溪村的醉山野休闲度假区,今年五月份我曾来过这里。郁郁葱葱的茂密植被,时聚时散的山间白云,流泉飞瀑的黄岩峡谷,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这里就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br> 可这次却有点失望了,冬季枯水期,沟壑溪涧全都干涸了,只有大大小小的石块裸露着。江南美,美就美在江南的水,沒有水,也就缺少了灵气和温柔。我们沒有去爬黄岩大峡谷,只是在黄崖寨避暑山庄转了一圈。眺望着纯净如洗的蓝天和远处层叠起伏的山峦,呼吸着虽不湿润仍非常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皖南山乡原始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买了一些缘溪村老乡的山货,也很心满意足了。</h3> <h3> 第二天,正是辛丑大雪之日,江南仍是暖意融融。上午我们去了位于大演乡的牯牛降,因其主峰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而得名。这里有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横跨石台和祁门两县,共有五个景区,我们游览的是龙门景区。<br> 第一个景点是龙门潭,它是牯牛降最深的石潭,阳光将周围的绿色环境折射到澄清的深水之中,形成了绿水奇观。</h3> <h3> 往上走,有座空中吊桥劝善桥,桥上视野良好,可看到溪流峭壁全景。</h3> <h3> 过了桥继续上行,一路上可看到嶙峋的峭壁,茂密的森林,硕大的石头。遗憾的是适逢枯水期,峡谷里只有坚硬的石头,缺少柔情的流水,观赏愉悦性大减。倒是路边柔和的光影和灵动的枝叶,带给人自然美好的感觉。</h3> <h3>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些绿色的茶园。爬到山顶,竟然欣赏到一片梯田风光,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在欣赏这些优美风光的同时,内心深处对勤劳的山民产生了由衷的敬意。<br> </h3> <h3> 下山的路上,有位山民热情地邀请我们休息喝茶,推荐我们购买他的茶叶和其他山货。我们购买了一些黄精和野菊,确实都是全天然、野生的。山上还有大片的竹林,有几位山民正在低头挖冬笋。</h3> <h3> 向下走了一段后又继续上行,来到最后一个景点四叠瀑布。山下的溪潭基本沒有水,此处竟有瀑布飞流直下,玉珠飞溅,着实令人称奇。如果是丰水期,该有何等壮观!</h3> <h3> 下山后,经过严家古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典型的徽派建筑,村口的古树已经350多年。村里人很少,许多房屋都是大门紧锁。走过石公桥,游览便结束了。</h3> <h3> 午餐后晴天转多云,拟去仙寓山中的大山村,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不巧的是因为修路而临时封闭,要等到下午四点半才能通行。于是我们依照路边标牌提示,去了石台最佳摄影点之一的白石岭。<br> 白石岭位于大演乡新联村,距县城约30公里,因山岭岗上有茫茫一片白石而得名,是一个不大的自然村落。二十余栋徽派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村中道路石板铺就,蜿蜒曲折,古树参天,溪流潺潺。</h3> <h3> 村口有棵麻栎树,经风历雨已千年,至今依然苍劲挺拔,伫立村头。</h3> <h3> 村里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了,大多数房屋缺门少窗,断壁残垣,少数成色较新的房屋也是门窗紧锁,了无生气。</h3> <h3> 村里还保留了一栋“知青屋”,看见它自然而然想起了那段难忘的蹉跎岁月。</h3> <h3> 我们在村里转了一圈,只看见两位老人,一位老爷子在村口溜达,一位老奶奶在提水浇菜,雪白的头发,佝偻的身姿,令人心痛又令人敬重。</h3> <h3> 由于多数居民迁徙他处,民居少有修缮翻新,苔藓遍步的石级,斑驳陆离的墙壁,恣意生长的野草,虬龙曲屈的藤蔓,呈现出一种古朴诡谲的原始面貌。</h3> <h3> 石台县现在已是“养在深闺有人识”了,各种“功能区”、“示范区”、“名县”的称号已经不少,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本色,比较原生态,开发的痕迹较少,没有商业气氛的干扰,游在其中,内心充满宁静。初冬时节景色略显萧瑟,沒有春天的花红柳绿,沒有夏天的绿树浓荫,但天然植被保护很好,我们如同穿行在森林的隧道中,空气异常清新。两天的游览,一路享受着富氧的饕餮盛宴,轻松舒适,闲逸悠然。<br> 期盼下次再游石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