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冬至大如年。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风俗,农耕社会时期,农民劳动了一年,冬至这一天要休息,众人一起愉乐一下,顺便包饺子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冬至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晚邀三、两个亲朋,乘着大雪将至,暖一壶新酒,围在小火炉旁,吟诗作对,谈理想、谈抱负、谈情怀、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谈古论今,娓娓道来,悠然自得,风姿潇洒,这种闲适怡然的情趣,为后人传唱和效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冬至日短,夏至日长。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这天白天就会一天天的增长,阳气上升,同时会进入一年最冷的时候,冬天的威严、冷酷表现的淋漓尽致,流淌在静静的时光中,让人们涌一份纯净与安详,卧居床头,捧读一本书,打发这漫漫的长夜,寻觅一种潜伏的希冀,积蓄一种深蕴的生机,求得深思后的安然和超脱,取一份深沉的激动与美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说明中国人对美食的敬仰和向往, 也落实到了每一个节日上,凡到了某个节点就应该吃点什么特别的美食以示尊重传统,如果错过了,不管身居何处心里总觉得有所缺失。为传承几千年遗留下来风俗,使学生继承传统的饮食文化,二0二一年冬至节的下午,淮安市翔宇小学组织部分学生进行包饺子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饮食习俗,学会包饺子的生活技能,感受劳动的快乐,从中悟出人生的哲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包饺子。包的是习俗、包的是学问、包的是开心,也能包出学子的理念和希望,更能包出学生朴素和追求。包饺子有许多学问,也平添许多乐趣。饺子好吃不宜包,单说这馅儿就有很多讲究,或荤或素,或菜或肉,内容丰富,相互兼容,制作馅儿是最繁琐的一道工序,食堂师傅清洗好食材后再剁碎后搅拌加调料,直到口感满意为止;和面也要需要讲究软硬适度,软了、饺子下锅就成了片汤,硬了、不宜擀饺皮。擀饺子皮更是一门学问,一尺多长的擀面杖在食堂师傅手中转动自如,顷刻间一个且薄且圆的饺子皮便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饺子皮折叠,用筷子夹上适量馅子放到饺皮上,用手捏成月牙状,一个饺子就成型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民间好多谚语都是饮食文化以及季节变化的总结和沉淀。如“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 在岁月的长河中,吃饺子习俗流传在长江以北,最爱吃的是饺子,最欢吃的也是饺子,最讲究的还是饺子,特别冬至晚必须吃上一顿饺子,一是对一年来的劳动的犒劳和奖赏,另外对新一年的祝福和企盼; 对学生而言就是对学习辛苦一次奖赏,并希望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再如“饺子就酒越就越有”. 家庭中在冬至这天温一壶老酒, 炒几盘小菜, 一家围在桌旁进行特别的家宴, 老辈们边喝边吃,一个个软软的、滑滑的、嫩嫩的饺子滑入口中, 美味可口,吃得唇齿留香,甜蜜无比,希望日子越过越红火。另外,“出门饺子进门面” 。对出远门的亲朋必须要吃饺子送行,美名曰“弯弯顺” ,而且要吃三、六、九的吉利数字,期望在外生活或工怍一切顺利, 平平安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了解与传承美食文化,让学生从包饺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与光荣,更让学生锻炼动手的能力与习惯,也为大家提供一次意义非凡的饮食盛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