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终于出版了

chenhua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题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教育工作四十年有余,平日里的写写记记,不曾想积累了我的教育情怀,精选一部分结集出版,只为自己钟爱的教育工作经历留下一点痕迹。恰遇今年建党100周年,出版物审核异常严格,从去年底到今日出版历时一年,实在不易,然,今天是个好日子,上午甘肃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与验收,傍晚时分,接到电话:书到了,作为近十年心心念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人来说,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现分享交流,望大家指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下面是自己写的后记</b></p><p class="ql-block">《我的教育情怀》终于出版了。这本文集,主要是我调到教育行政管理岗位后,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从事教育督导工作以来的一些工作札记、教育随想和督导日志的梳理与整合,也是近二十年来我与当地或全省乃至国内的督导人,共同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总结。通览全书内容,皆为诸家学术思想的借鉴,教育前辈之说的精华汲取,不敢妄言个人著作,权当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人生阶段性的总结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稿通过精选整理后,先后呈送给业内的老领导、督导专家和朋友们广泛征求意见,进行审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46期全国省地督学培训班”我的班主任李改副教授,国内知名教育督导专家、上海黄浦区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张瑞田先生,甘肃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任全春先生,北京市大兴区教委副主任石凤玲先生,国家督学梁国仕先生,我曾经的老领导、挚友张居贵先生等,不仅在百忙中仔细审阅,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字斟句酌,匡正谬误,坦诚建言,直入心扉。更令人感动的是国家督学、原甘肃省政府参事李晶先生,对基层督学厚爱有加,为拙作《我的教育情怀》赐写了序言。“天下督导是一家”,督导人特有的严谨学术精神与教育情怀,更加坚定了我砥砺奋进,续写教育督导工作篇章的信心,我会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临夏,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经济尚不发达,但民风淳朴,彩陶和古动物化石的史前文明、大禹治水的黄河文化和农耕文明,深深地滋养着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块书写教育奋进之笔的物华宝地。《我的教育情怀》出版之际,我首先要感谢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和我的家人们,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感谢妻儿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庭,特别是妻子的奉献与付出,给我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和避风的港湾,才让我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督导事业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还要感谢我所在单位的历届领导,他们一直以来,提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总结,精通教育管理,熟悉教育教学”的职业要求,让我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笔记的良好习惯,没有单位搭建的舞台,就没有《我的教育情怀》;还有与我长期摸爬滚打的同事,以及众多基层的责任督学、教育管理者、校长和教师们,他们中间不乏有业内翘楚,有的平易近人、学问博雅,有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督导的情怀、工作的经验和奉献精神,始终是我学习的楷模,也是我写作取之不尽的素材源泉。最后,我还要感谢北京华图致胜教育咨询中心的编辑们,没有他们专业的运作和支持,这本小册子是难以和广大读者见面的。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恕我不一一列举,在此,向所有关心帮助我拙作付梓的人们,郑重地道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岁首作者于大夏河之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18px;">很荣幸,下面是国家督学为拙作写的序</b></h1><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痴心依旧铸教育 笔耕不辍抒情怀</b></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陈华著作《我的教育情怀》作序</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工作原因,我与教育督导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结交了无数基层督导战线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十年前的“两基”攻坚,到今天的均衡发展收官工作,再到《我的教育情怀》的出版发行,我与作者陈华挚友的交际从初识、相知、深交到教育的道友,前后也近二十年了。前不久,带着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牵挂,我率省政府督导调研组,再赴临夏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工作,期间又见陈华道友。回忆往昔,十年前攻坚克难夺“两基”;不忘初心,十年后提质发展求“均衡”。看到他精神抖擞,对教育督导的情怀依旧,为我们的验收工作忙前忙后,提供了大量专业、详实的背景资料,并以简讯、督导故事等自媒体形式,实时迅速地报道了我们的验收工作。期间,老友相聚甚欢,他谈及《我的教育情怀》书稿的出版事宜,并热情相邀我为之作序,能与肝胆相照的道友相互切磋,交流思想,推广分享教育督导工作中的经验与收获,作为一名老督导,实属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我欣然允诺。</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逢何必曾相识,与挚友心灵的沟通,一本《我的教育情怀》足矣,毋需引荐,已熟知陈华这位基层督导人的教育情怀。他1980年参加工作,四十年来的工作中,几乎从未离开过教育行业,从1984年到2006年,前后长达二十余年,一直坚守在中师美术教育的讲台上,潜行教学,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子,一个个都已成为今天教育管理和基础教育领域的顶梁柱。2006年,中师停止招生后,他被调到教育行政岗位,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督导工作,至今也有十五年了。从一线的普通教师,到教育行政管理,他干一行,爱一行,对教育事业有一种深沉的爱。难能可贵的是,他笔耕不缀,用心积累了不少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方面的宝贵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初读《我的教育情怀》书稿,有督导日志、教育随笔,有观课记录、教学智慧,还有关于生活和工作的散文,记录了作者陈华挚友与教育部门、校长、学校及师生等众多教育人士交往的点滴,文风朴实无华,文笔清新晓畅。他与文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机敏风趣的交流与对话,对教育的叩问与独到见解,每个故事,每篇文章和情节,读来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仿佛穿越历史,又把我带入“两基”攻坚时,与众多教育督导人摸爬滚打的艰难历程,感念陈华挚友的用心积累和文字记载,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回想起近二十年来教育督导的如烟往事,又一次品读见证了今天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我的母亲》《遥远的童年时光》《在Z督学家小聚》等散文随笔中,不难看出他的家风与勤劳善良母亲的爱,给他的人生打上了底色,折射出他成长的经历、深厚的生活底蕴和为人处世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与世无争、安贫乐教的处世哲学与敬业精神。他大量的学校督导日志,叙事清楚、语言朴实、事实可靠,真实记录了督导人的酸、甜、苦、辣,从中可以窥见被督导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足迹,无不体现了一个教育督导人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的督学初心。静心细读每篇日志,他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独特见解,对校长、学校和师生的无限深情,跃然纸上,无不彰显了一名基层督学的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一大批校长、老师和中小学责任督学的信任与爱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教育督导领域,陈华督学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情怀,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他先后规划实施过当地“两基”攻坚和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计划,参与过省级和国家级的督导工作,《千里奔波督导 一路满载收获》一文,是他代表教育部参与福建省挂牌督导创新县实地核查时的印象。他在文末感慨道:“天下督导是一家,无论您来自何地,无论您奔向何方,‘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教育督导人正是凭着这样的教育情怀,一路奔波,不辞辛劳,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路守望,为教育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不断驶向美好教育的诗意与远方。近日,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收官后,他写的《提质发展,你准备好了吗》更是一篇难得的用心用情用意之文,命题直切要害,文笔流畅清新,内涵准确深刻,层次鲜明系统!充分表达出我们甘肃民族地区资深教育督导人的初心与情怀、责任和使命感!真正体现出了自强不息的那种“精”,海纳百川的那股“气”,勇于攻坚的那般“神”。值得大赞!有人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挚友陈华的《我的教育情怀》就是最好的证明,值得品味细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甘肃是一个有督导故事的教育文化大省,我相信咱们甘肃的每个督导人都有各自的教育情怀和督导谋划的本领,“干事讲思路”追求占位“高”,“谋事讲科学”讲求操作“精”,“成事讲特色”探求创意“深”。作为甘肃教育的“郎中”,在教育督导事业的实践进程中,努力锻造自身自主发展的能力,协调协作驾驭的能力,突出关键抓重的能力。认真处理好积极主动抢抓先机寻“进位”、准确把握巩固提高促“立位”和能力体现追求卓越树“强位”之间的关系,做到“到位不越位”,“占位不掉位”,从而形成教育督导的科学定位。不谋万时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甘肃教育督导人应当这样,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用足用好各种发展机遇和要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学习、精心谋划、努力开拓、有所作为,使我们的教育督导工作年年能进步,岁岁有创新。如果每个督导人,都能像陈华督学一样,把自己的督导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留给后人,那将是我们教育督导人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时光流逝,有书为伴,安享教育生活,唯有读书方能悦心。祝愿道友陈华的《我的教育情怀》早日出版发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国家督学、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参事 李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20岁末于金城兰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