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那片小红房

程志方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我离开"一三九”小红房到湖北参加“三线"建设已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来,对承载着我们成长记忆的小红房,始终难以忘怀。虽然,昔日的小红房早已物是人非,但发生在小红房那些喜怒哀乐的故事,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的情绪更加浓烈,也正是这种浓浓的乡情,促使我捡起笔来用文字堆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故乡沈阳三台子,每当人们谈论起那些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带有标志性的“红砖"“尖顶"苏式红楼时,似乎很少提及三台子还曾经有“小红房"存在的历史,“一三九"小红房、“一一二"小红房、西伯利亚小红房……。</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曾住在“一三九"小红房。它座落在三台子东北角,一三九厂三号门外的一片三角地当中,小红房的东边百余米外是一三九厂的三号门,工厂电网外有个"小土山","小土山"的北面有一个碉堡(地堡),碉堡有许多神秘且令人恐怖的传说,那也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地堡里有时还能挖出子弹壳。小红房南边便是一三九厂职工食堂和基建科,再稍往南走一点就是"一一二"小红房了。西边是老黄河剧场和洪炉及六二六所(风洞)家属区。北边则是一片大地与田义屯相连。这片小红房是六十年代中期组建一三九厂时建造的,最初只有二十栋(301栋~320栋)。整片小红房正南正北,每五栋形成一个方块,四个方块之间和外围的道路把这片小红房隔成方方正正的“田"字格形。后来又在靠北边的地方加盖了五栋(321栋~325栋),与原有的二十栋连成一个整体。在这里居住的都是一三九厂的干部、职工和家属。</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初,我第一次听到邓丽君演唱的那首《又见炊烟》中的歌词:“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时,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出当年我站在“小土山"上,眺望小红房的情景,心中的怀旧情感油然而生。夏日里,当夕阳斜下,我站在″小土山"上,远望那片小红房,只见在晚霞映衬下的小红房上方炊烟袅袅,整片小红房宛如披上了一幅轻柔的薄纱,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到了做晚饭的时候,炊烟在小红房上方缓缓地升起,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碰撞声,那绝对是一首原生态的生活交响曲,那美妙的音符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萦绕于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去湖北支援”三线"建设之前,先是住在316栋,后又搬到321栋(两室户)。我家住西把头,往东依次下来是贾家、陈家、赵家、周家、刘家共六户人家。我们这栋是两室户,每家都有五、六个孩子,但我们从未发生过口角和打架现象,邻里之间非常和睦。我们321栋女孩儿多男孩儿少,有点阴盛阳衰。</p><p class="ql-block">一栋栋的小红房,前后排门窗相对,到了做饭的点上,葱香味、油香味、米香味……从窗户不时飘出来,很是诱人,令人垂涎欲滴。做饭时不管谁家临时缺葱少蒜,只要喊一嗓子,邻居家的小孩就会一路小跑地送过来。“他大婶,我打斤酱油去”,“你去吧,有我呢!",不用锁门就放心的出去了。那个年代邻里之间是如此的信任,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呀!整片小红房宛如一个大家庭,充满着祥和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夏日傍晚,是小红房最热闹的时候,吃过晚饭,大人小孩不约而同地集聚到了小红房的中心地段,就是“田"字格的中心十字线一带。女孩儿们开始跳皮筋、跳房子、丢口袋、欻嗄拉哈……,小一点的孩子相互追逐嘻嘻哈哈地打闹着。大人们从自家带来小板凳,坐在路灯下织毛衣、纳鞋底,唠着东家长李家短的闲嗑。男孩儿们就在路灯下抓“啦啦蛄"玩儿,胆子大的女孩儿也加入到抓“啦啦咕"的行列。“啦啦蛄"有强烈的趋光性,入夜路灯亮起后,就争先恐后地飞撞在灯罩或电杆儿上落下来,引得孩子们一阵阵的争抢呼喊。一个晚上可以抓很多,把它放进汽水瓶里,或者用″狗尾巴草"串起来回家喂鸡,我们能这样乐此不彼地抓一夏天。爱运动的秃小子们,就跑到小红房东边玩单、双杠,举哑铃去了,这些简易实用的运动器材都是韩广义(308一2、3号)带领小伙伴儿们,自筹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在那个年代,在自家门口能有单、双杠,哑铃这些运动器才玩,还真不多见。</p> <p class="ql-block">  入秋后,我们男孩儿就开始四处捡罐头盒,用它做个小炉子生上火,即可以暖手又可以烤地瓜、烤黄豆吃。当炉子里的火不旺时,我们就拎起小炉子使劲地摇几圈,这时,炉子里的火苗又“噌噌"的窜了起来,好玩极了。这个季节,北面大地里的茅草都已枯黄,也正是我们男孩子们“放野火"的好时候。划一根“洋火",那满地的枯草就立刻烧起来了,一阵小风吹来,夹着白烟的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长舌头似的,一会就把一大片枯草舐光,大火过后,地面留下一大片漆黑的焦土。我们完全不知它的危险所在,只觉得非常好玩、非常开心。小脸儿也造个黑不溜秋的,每次回家都少不了挨大人们的一顿训斥。</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季节,小红房人开见缝插针式地打煤坯、做煤球,整个小红房的空地完会被黑色所占领,为了占领有利地形,天没放亮就起来画圈占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也开始储备过冬的蔬菜了,白菜、萝卜、胡萝卜,还有地瓜……。我家在房子西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约2米多深的大菜窖,洞囗有一个带锁的小门,里面堆满了各种过冬的菜类。地窖也是我们玩耍的地方,里面四周的墙壁上挖了几个小洞,那是我们"藏宝″的地方。我还在菜窖里养过一只大狼狗,由于长时间不见人,那只大狼狗特别凶,一般情况下白天不敢放出来,一直等到天黑才放出来溜溜。后来被人偷走了,有人告诉我是某某某偷的给吃肉了,让我郁闷了好几天,但苦无证据也就不了了之了。</p> <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几场大雪过后,整片小红房被厚厚的大雪所覆盖,和整个大地融为一体,一片白雪芒芒。烟筒里不时冒出的缕缕青烟,环绕在小红房上空,久久不肯散去,宛如走进童话世界。雪,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欢乐。打雪仗、堆雪人,这是孩子们在冬季里不可缺少的项目。孩子顽皮的天性,在雪地里尽情的释放,雪地,是童心停泊的港湾,是孩子们撒欢的乐园。阳光下,我们开始堆雪人,滾一大一小两个雪球,大的做身子小的做头,用干辣椒做小嘴巴,用胡萝卜做尖鼻子,再摁上两个煤球,雪人就做成了,找个破草帽,扣在雪人的头上,再用破花布当围脖,小雪人可爱极了。</p> <p class="ql-block">  至今,我离开小红房已经五十多年了, 那片屋里有"火炕"的、曾经带给我无限欢乐的、承载着我们成长记忆的小红房,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关于小红房的话题却没结束,它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童年记忆》这个发小微信群里,那些久远的故事,依然在这个群里继续演绎着。所以,不管多忙,我也要抽时间到群里看看,按照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在记忆的深处,努力寻找着他们当年的模样。我们可能已记不清当年那些发小们,原来住在哪一栋、哪一号了,但当年发生在小红房的那些喜怒哀乐的故事,我们却永远也不会忘记,如今它也成了我们小红房人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11221</p><p class="ql-block">20230722重新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