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温

戊寅

<p class="ql-block">  儿子十岁生日那天,一篇记录他成长的小文见报。搭班的班主任把文章转到了班级群,并附言“《扬州晚报》发表了语文丁老师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等我上完课发现时,已经快到午饭时间了,正是深秋时节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候。办公室朝阳面是三扇整面的大窗户,窗帘都抬得高高的,阳光大大方方地透过窗户满铺在了办公桌上,还偷偷地一点点往里攀爬,课本、电脑、钢笔上都涂上了金色。我滑动着手机屏“爬楼”,群里,老师、家长们一连串的大拇指、鞭炮和“恭喜”,喜庆得跟过年一样,更有拿文中的情节来调侃我的,这份热闹里满溢的喜悦都浓过了我这个当事人。</p><p class="ql-block"> 我刚刚从另一所学校交流到这里,和这儿的老师们成为同事还不足两个月,不擅与人熟络的我也几乎没有跟他们有过什么交流,甚至连他们的性别、姓氏都还不清楚,平日里只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一整天也说不了两句话,更别说关注、关心同事们了。就这样一个刷不到任何存在感的“外人”,他们也会这样为我的收获而快乐。“微信”事件让我惊诧之余更感受到这个大家庭人与人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情谊,他们不“超然物外”,而是深度关注着同事的一点一滴,他们热情、热心、善良、豁达,会毫无保留地给予别人真诚,而反观自己待人的冷漠,我愧赧不已!</p><p class="ql-block"> 阳光照耀的地方温度明显要高很多,我的指尖都渐渐温热起来,我微笑着抬头直面向群里的聚光灯,真诚地致谢:“九(3)大家庭太温暖了!”</p> <p class="ql-block">  这学期的周六正常上课,来补上之前因疫情落下的课程,但这一天,老师可以上自由班,就是只要完成自己的课务便可离校。所以,同事们每周都要拿着课表跑来跑去地调课,好把自己的任务集中到一起到校来一口气完成。我琢磨着课表,这周需要同化学夏老师调一节课。我来到夏老师办公桌前,笑着摆摆手中的课表,夏老师立马明白了,但告诉我,他周六的两节课本靠在一起。我一听赶紧抢先表态:这样,那就不调了呢。他的课本连在一起,我若跟人家调开了,人家岂不是上完一节课要等半天再上第二节课,或是先回家再跑一趟单位。他却笑着说:“需要直接调。”我推辞道:“那怎么行,方便了我,影响了你。”“没事,我家离得近。我记得,丁老师已经帮助过我两次了。”</p><p class="ql-block"> 他这么一说,我就立刻知道了他的所指。之前夏老师要外出参会,微信里跟我调过两次课,后来他偶然路过我的办公桌,看到我桌上贴的课表,才发现他两次跟我调完课后,那个下午我要满上三节课。他懊恼不已,连连跟我道歉说三节课满上太辛苦了,还怪我当时怎么没有跟他讲一下他就不跟我调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恭敬不如从命”,我欣然接受了夏老师这份怀揣已久的沉沉的"回礼",还和他约定了,下次有特殊情况需要调课,直接来对我说。</p><p class="ql-block"> 夏老师笑着点头而去,淡白的阳光照在他藏青色的外套上,他那瘦削的肩膀,似乎比平日里看着的要宽厚一些了。</p><p class="ql-block"> 悦纳别人的小成绩并真诚祝福,记住别人的付出并伺以回报。人与人之间,不一定都有机会一起经历风雨,但只这样的小温情便足以温暖一个“深秋薄凉”,拼凑一个“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日天渐短,下班时,天已擦黑。霞光愈隐,夕阳却像通红油亮的鸭蛋黄挂在天边,这空中点着的红灯笼,一路照我到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