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种种控

光意斋主

<p class="ql-block">我是美篇摄影知识分享官</p><p class="ql-block">光意摄影随笔</p> <h3>  喜欢摄影,必是摄影之中有吸引你的地方,也就是兴趣点。摄影人的兴趣点,可为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我给摄影人的兴趣点规为几类,按照当今流行语说法,就称其为“XX控”吧。</h3> <h1>一,摄影“器材控”</h1> <h5>图二说明: 离退休相机们的聚会。忆往昔风光无限,看今朝风烛残年。</h5> <h3>  摄影“器材控”,兴趣点都在器材上,也有人称其为“器材党”。他们玩摄影,关心的不是片子,而是机子。器材控们一张嘴就是,某某镜头的TMF曲线平与陡,内部非球面镜片是几片。某某相机CCD、CMOS尺寸,DR范围大小,多少个对焦点。能滔滔不绝地背出许多器材的技术参数。</h3> <h3>  在器材控们看来,似乎摄影的目的不是为了拍照片,而是为了赏析器材。拍鸟时能多数出几根毛,解像力图上能多出一条线,就是他们花重金购买该设备的理由,也是他们得意点和炫耀的资本。</h3> <h3>  摄影器材商最喜欢这种器材控。据说在器材生产商那里,新机型原本有些技术指标可一步提高很多。但商家有意让你追新型号,像素一点一点增加,功能一个型号改进一点,每年都有新型号,几年换一代。让你刚买到的“旗舰机”,不出几年就是停产型号。特别数码摄影器材以来,哪个摄影人家里没有,当年花重金买来的,现在称为电子垃圾的器材?</h3><h3>&nbsp;&nbsp;&nbsp;&nbsp; 说“摄影穷三代”可能有点夸张。但我们这一代摄影人,没少让C,N,O,P这些器材商把我们的钱打了水漂。我们这一代摄影人,给自己孩子花钱多了舍不得,但却没少给器材生产商当了衣食父母。</h3><h3><br></h3> <h5>图三说明: 高颜值的胶片机。</h5> <h3>  多数“器材控”玩的是追新与时髦。也有一些“器材控”玩的是陈旧与历史(也就是收藏老相机)。收藏老旧相机更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收藏讲稀缺性,讲系列,讲品种也讲规模和数量。我们通常能见到的老相机,根本不在“收藏控”的法眼之中。一些真正有收藏价值的老器材,许多价格都是天文数字。一般人想当这种收藏控,不是“穷三代”的问题,是你根本“无法起步”。<br></h3> <h1>二,摄影“行头控”</h1> <h5>图四说明: 大姐,你吓我一跳,我以为你是来维稳的呢。</h5> <h3>  摄影“行头控”,常见的是四季穿戴冲锋裤、冲锋鞋、摄影背心、相机包、镜头袋、戴头巾、扎腰带,脖上腰上挂满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辅助用品。好像这种兴趣的摄影人,不太注重相机是否高端。他们认为,行头才是脸面,相机只是行头上的一个饰品。</h3> <h5>图五说明: 得意的“行头控”。</h5> <h3>  我曾想笑话一位“行头控”的影友,不料他给我上了一课。他说:“各行业的服装,对从业人都有积极的意义。医生穿上白大褂,就有天使感。军人穿上军装,就有神圣感。摄影人穿上行头,才会有拍摄灵感。你片子拍不好,首先要在‘自身上’找原因。”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行头与摄影有如此重要的关系。<br></h3><h3> 行头控还有一些分支,如科技型。这二年“两会”上都能看到科技型的记者,从头到腰,各方位固定满了相机、手机、i派、360°机,一人同时控制着数台机子拍摄和直播。走到哪里都有极高的回头率,甚至都抢了“两会”代表的风采。行头控们的得意感受,是外人无法体会和理解的。</h3><h3> “行头控”队伍中,还有一种大家熟知的“纱巾控”。不论拍摄古今中外题材,还是山南海北地点,照相都离不开行头纱巾。听说有一帮姐妹外出旅游照相,各色纱巾足足带了几十条。到要拍了才发现,相机里没有带存储卡。</h3><h3> 我曾经和几位韩国摄影家一起采风拍摄,他们说:“外出我就是把自己给丢了,也不可能把手里的相机丢了。”由此看来,不同的人“控点”是不一样的。有“器材控”,也有“行头控”。</h3> <h1>三,摄影“摄取控”</h1> <h5>图六说明: 相机是一台捕光器,拍了半天,得到的就是点光。闪光灯最懂得,要想得到,首先要付出的道理。</h5> <h3>  摄影“摄取控”兴趣点,往往都在拍时的心理感受上。许多人不是以拍摄为谋生手段,拍片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一种自我娱乐方式。有人说: “我就是玩个高兴,你没事可以在手里盘两核桃玩,我没事怎么不可以盘盘相机的快门?”</h3> <h5>图七说明: 有一种乐曲,叫快门曲。有一种指挥,叫麻豆。有一种指挥棒,叫扭动的腰肢。</h5> <h3>  按快门时能给人带来快感,可能非“摄取控”者也不理解。“摄取控”中有人说:“相机取景器里框住的景物,就像猎人枪口对准了猎物,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感。还有人说:自己按动快门的“咔嗒”声,就像是一首优美音乐,也是庆丰收的鼓点。”</h3> <h1>“打鸟型摄取控”</h1> <h5>图八说明: 小鸟问妈妈:“人家说要打鸟,您怎么不怕呀?”妈妈说:“傻孩子,那都是咱的粉丝。”</h5> <h3>  &nbsp; “打鸟型摄取控”现在已经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也是器材最牛的队伍。一般“打鸟控”者,同时也是“器材控”和“行头控”。器材不上万元,根本无法起步,也不好意思和人家在一起拍呀。行头,不仅人要全身迷彩武装,就是相机、镜头、脚架、背包也都是迷彩装。曾见过一位穿登上服的摄影人,想加入他们的队伍。生生被“打鸟控”们轰走了,说他的行头惊了鸟。</h3> <h1>“美女模特型摄取控”</h1> <h5>图九说明: 法师与潮女。</h5> <h3>&nbsp;&nbsp;&nbsp; “模特美女型摄取控”也很常见。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天天有一帮“美女摄取控”在活动。说是“控”一点也不过,据说有几位“老法师”和上班一样,每天在哪里不停的拍。在此点拍片,“控龄”最长的都八、九年了。美女们也想“圈粉”,也想体验一下走红毯的感觉。于是买不买东西的,换身衣服就去太古里走走猫步。真是各有所图。</h3> <h5>图十说明: 摄影市场经济。有的地方拍片要交钱,有的地方拍片能挣钱。有的地方被拍要交钱,有的地方被拍能挣钱。谁办个中介,重新给他们组合一下,会是什么结果?</h5> <h3>  每当有汽车、摄影等展会,围着拍摄者多的,往往不是产品好,而是模特符合“摄取控”的审美。一些所谓摄影俱乐部和旅游点,也发现了商机。雇几个模特让人拍拍就能挣钱,有的还不需要过多的服装。因此,从海滩到沙漠,从影棚到公园,到处都有供拍摄的收费美女。</h3> <h3>  “摄取控”的痴迷点也不尽相同。如“花卉摄取控”们: 冬腊梅,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年复一年的拍,总是没有疲倦。我原是干档案工作的,对数据留存问题比较关注。我问过一位“摄取花卉控”,你每天都拍几个G的数据量,回去怎么处理呀?他回答说:“好的,拷硬盘里。不好的,就删了。我喜欢的就是拍摄这个过程,片子没啥用。用相机既可锻炼身体,还能活动思维。身体好了可以省下不少的买药钱。得个小病,要花一个硬盘的钱。得个大病,一台顶级机子的钱都不够。你说哪个合算呀?”</h3><h3> 我恍然大悟,难怪有人说:摄影是一种健身和陶冶情操的活动方式呢。</h3> <h1>“炫耀自恋型摄取控”</h1> <h5>图十一说明: 自拍,要有达芬奇画蛋的精神。</h5> <h3>  “炫耀自恋型摄取控”。随着手机摄影的普及,炫耀和自恋型摄取控有了广泛的发展。如前一段流行的“炫富摔”,引的多少人故意在汽车、别墅、名包、名表前摔跟头。还有知名度极高的郭MM,都是“自恋炫富控”的代表。</h3> <h5>图十二说明: 人家炫富,我炫相公。</h5> <h3>  炫耀和自恋是人的常见病。可这种病在有些人身上,不是难受,而是一种舒服感。微信和手机摄影,又给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再加上手机照片后期处理软件,能让自恋的人感觉更加美丽,能让炫富的人在影像上更富有。</h3><h3>&nbsp;&nbsp;&nbsp; 其实,“摄取控”还有许多类型,这只是举了几个例子。</h3> <h5>图十三说明: 生活在照片之中。</h5> <h3>  我对“摄取控”的心理感兴趣 ,曾请教过一位懂心理学的人。他说:“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占有欲,但世界上许多东西你不可能都得到。你自己拍摄美,在一般的情况下,属于一种合法的影像占有。许多美的东西,本来就不能吃,不能用,只能欣赏给视觉带来美感。拍到一幅美的照片,就等于得到了美的随时欣赏权。而且,自己拍的片子再差,也与别人的片子不一样,它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的观点,不知是否真是“摄取控”的心理?</h3> <h1>四,摄影“后期控”</h1> <h5>图十四说明: PS是现实与虚拟间的桥梁。</h5> <h3>  自从有了PS,摄影后期处理有了飞速的发展。原来在传统暗室难以实现的图像处理方式,现在利用电脑轻松完成。有人说:“就图像而言,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因此,许多摄影人深深被PS迷恋。一些新闻纪实类摄影师也明着暗着对作品违规处理。这十多年来,单全国影展中此类问题就没有间断过。因为现在确实有许多摄影人达到了“后期控”的地步。</h3> <h5>图十五说明: PS是随心所欲的画笔。</h5> <h3>  PS没有错,“后期控”也不是错。如果有错,就是把两者用错了地方。现在,创意摄影、广告摄影、艺术修图等方面,PS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可以翻一翻,没有PS前的暗室艺术技术书籍和那时的广告类、创意类摄影。与现在的真是不可同日而语。</h3> <h5>图十六说明: 摄影讲规矩,讲传统。可是束缚你思维的枷锁,也正是规矩和传统。</h5> <h3>  自我看来,本人也有点“后期控”。我认为:照相机不但是纪实工具,也是创意工具。在纪实摄影时,要真实、准确、维护原生态。在创意摄影时,要个性、新意、释放自我。照相机如同一支笔。可以写纪实报道、法律公文,也可以写《聊斋》、《西游记》神话故事。不管到哪里,笔都没有错。要说错,就是不能把《西游记》说成纪实报道。不能把《聊斋》作为法律公文。</h3><h3> 与“后期控”相反,还有一种控叫“直出控”。“直出控”者过分热衷于片子不作后期,也瞧不起作过后期的片子。似乎只有不作后期的片子,才是最好的作品。</h3><h3> 照片在前期拍摄时,能调整好的,尽量不要留到后期去调整,这无疑是正确的方法。但如果不分情况的反对后期调整,那就是典型的“直出控”了。我们同时用高档单反机和低档卡片机,一起拍相同景物的人都知道。高档单反机直出的片子灰咕噜嘟,低档卡片机直出的片子反而反差色彩很漂亮。</h3><h3> 是卡片机比单反机好吗?绝对不是。单反机,为了多保留影像层次和色域,就利用减少反差,加大信息保留范围,也留给后期最大的调整空间。器材厂家在设计卡片机时,针对的使用对象是不作后期的使用者。所以厂家利用各自的算法,在相机中已替使用者完成了部分原数据调整(所以有人称卡片机为“傻瓜”型)。也就是说,你如果真是喜欢“直出”,反对“后期”,那么你就不要用高档单反机。你只能选择使用卡片机或者手机了。</h3><h3> </h3><h3> </h3><h3><br></h3> <h5>图十七说明: 手机太不安分,本来就是个打电话的物件,非要抢照相机的饭碗。(手机夜景直出片)</h5>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手机摄影功能,很多都是向“直出”方向发展的。我们原来用单反机拍夜景很麻烦,又是脚架又是快门线的,拍的片子不用RAW,后期还很难保全好高光和阴影处。当今,国产华为P30 pro手机拍夜景就非常方便。端起手机一拍就是很好的“直出”片。但我认为,这种“直出”不是摄影人水平有多高,其实摄影人付出的技艺反而比单反机要少。真要说“直出”的功劳,应该归于任正非和他的团队啊!</p><p class="ql-block"> 拍摄好一幅片子,离不开技术与艺术两个要素。随着摄影器材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许多原来需要摄影人完成的技术活儿,都由设备的软硬件自动完成了。在这种情况下,摄影人炫耀自己的作品时,应该能分清该作品的成功,那些不是自己的功劳?那些才是自己的创意?</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摄影停留在“照相”上,完好的设备+正确的操作,就能得到一幅没有问题的照片,这种摄影只能称为“摄影技术”。如果把摄影提高到“艺术”的位置,作品必须含有摄影者的艺术创新或者创意。也才能称其为“艺术”。</p><p class="ql-block"> 本文的话题是说摄影种种控。可能有人要问:“你喜欢哪种控呀?”</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的是摄影“创意控”。缺了“创”的艺术品,最多算是照猫画虎之作;缺了“意”的艺术品,是无油无盐之餐。“创”是一种精神的探宝与发现,“意”是作者与观者理念的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光意随笔(插图摄影均为本文作者)</p> <p class="ql-block">本作者,近期获得了第一期“美篇摄影知识分享官”荣誉称号。摄影创意作品,并获得了入选“2021美篇摄影优秀作品联展”荣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