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识东隐

凡超

<p class="ql-block">近几年,因为摄影,常去玉苍山,几乎踏遍了玉苍山大大小小的景点,也拜访了玉苍山大大小小古刹名观。即使是藏在山坳里人迹罕至的西隐寺,我也几度寻迹。去西隐,我常会在心里默想,有西必有东,玉苍山是否会藏着一个东隐寺?</p> <p class="ql-block">2016年初,听说灵溪镇苍溪村新开了一条通往玉苍山的近路。在一个下雨天的早上,我抄近道上山。临近苍溪村往玉苍山的岔路口,居然在路边邂逅了一块通往东隐寺的指示牌,心里不由有一种莫名的惊喜,玉苍山果真有座东隐寺!临时决定,改道去东隐寺,探访她的庐山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车在村村通的盘山公路蜿蜒前行,不一会儿就到了过溪村。山渐渐清朗起来,流水声渐渐清越,云雾在山间氤氲。车拐过一条狭窄的沙子路,绕过几块形似山门的巨石,东隐寺便豁然于前了。</p> <p class="ql-block">东隐寺位于苍南浦亭乡仙堂村(现改为苍溪村)葛公庵边,乃三段祖师始建于南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清时,僧普济重修。现遗留的地前石爪(装饰物)上刻有:“本山比丘普全、通愿、通顺、通熠捐衣钵资,乾隆七年(1743)壬戌梅月”;居士捐赠的石柱香炉上刻有:“光绪十六年(1891)岁次庚寅仲冬立”等字,寺东约二百米山上有清雍正四年(1727)建的印宗禅师塔墓。岁月沧桑,风雨侵蚀,古刹几沉黄土,湮没草莽。1976年本地善信发起重修,整座寺院占地面积有72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东隐寺三面环山,南面开阔疏朗,远处群山绵延。大殿居中,坐北朝南,青瓦黄墙,庄严肃穆,禅韵十足。东西两边各有一幢八间二层楼房,简单朴素。寺前临溪砌起的坝坪山地上,有古树参天,拱桥下,在梵音古韵中一条小溪在静静流淌,流向悠远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进入寺中,未见有僧侣。两旁楼房的入口,写着“游客止步,上楼请换鞋”的字样。整个寺院纤尘不染,干净脱俗,不见香客,不见香火闪烁。寺后的菜园里,各色青菜长势喜人,看得出来,是经常有人侍弄的园地。初识东隐,她给我的印象是古朴清幽,深藏不露,仿佛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仙气。我很好奇,这里生活着怎样的一群僧侣,为何这里会有一种久违不见的气象?</p> <p class="ql-block">再识东隐,缘于2017年6月11日的温州市佛教第五届讲经交流大会,这次大会在苍南影城举行,朋友邀我去当义工。朋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向我讲起她的师父则慧法师,眼里满是虔敬和崇拜。她说则慧法师就是东隐寺的住持,是温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苍南县佛教协会会长,闽南佛学院法师、《闽南佛学》责任编辑,也是这次讲经大会的具体主办人。是她带领一群比丘尼,十年含辛,十载茹苦,将东隐寺从一片荒芜废墟变成一处清修道场。对比网上搜索的前后图片,我们会发现,东隐成就今日的气象后面是极大的心力和心智的付出。在这次讲经大会上,我第一次聆听了佛教经典的解说和体悟。东隐寺的安若法师代表苍南佛协以《从六祖坛经看如何安顿身心》为题做了精彩的分享,夺得二等奖佳绩,令人油然对东隐的佛学实力刮目相看。自此,东隐便在我心里播下了另一番气象。</p> <p class="ql-block">三识东隐,是因为东隐的自然禅。朋友经常念起带我去东隐走走,去听听则慧法师的开示,亲近善知识,让心安定,但总是机缘不巧,近一年来,竟无缘再去东隐。</p> <p class="ql-block">这次进入东隐,在寺院的后山小径上,遇见几位年轻师父在山上割柴,其中一位面目清秀小巧玲珑的的师父留我在寺里用晚餐。寺里的安平师父领我到茶室品茶,详细向我介绍历次禅修的情况,解答我的疑问。晚餐时,我意外碰到我原来的邻居,十多年不见,她居然一眼认出了我,而我却因为她剃度出家,形貌和以前区别较大,很难和以前的她联系起来。但她的声音是熟悉的,依然透着热情和良善,慈润绵柔的性格一点没变。</p> <p class="ql-block">在东隐,我读到了两本好书。一本是安若、安石等师父写的《回到东隐》,书里自然流淌的文字告诉我们,在则慧法师的带领下,东隐聚集着一群正信正教内修外弘的行者。因为她们,东隐便天然有了一股充盈的道气。另一本书是周国平和济群法师对话录《我们误解了这个世界》,这是哲学家和禅者的精彩对话,范围涉及哲学、宗教、文化、人生等多个方面。济群法师的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值得细细品读,书中提到的菩提书院尤其令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东隐,值得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