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岗实验小学“教师讲传统文化”之 二十 文房四宝

良辰美景

<p class="ql-block">  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民族自信之花尽情绽放,马岗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我是今天的讲述人董老师。</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房四宝”吗?“文房四宝”</span>专指文人书房而言,即笔、墨、纸、砚。<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房四宝”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年),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它</span>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变迁,培养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情怀。</p> <p class="ql-block">  作为文房四宝代表的宣笔、徽墨、宣纸、歙砚,它们的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讲述我们先从一个城市开始,它就是“文房四宝之乡”——安徽宣城。请同学们先点开第一个视频进行观看。</p> <p class="ql-block">相信同学对于这座“文房四宝之乡”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我带着同学们具体的来认识一下它们。</p><p class="ql-block">一、宣笔</p><p class="ql-block"> “宣城之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白居易《紫毫笔诗》”宣笔产于古宣州已有2000多年历史。因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它主要选用野生动物的毛作为材料,或纯毫或兼毫,可以做成不同类型,来适应各种需要。宣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用它书写出来的线条可柔可刚、可粗可细、可润可枯,变化之多,为任何硬笔所不及。关于宣笔的由来,自古就有蒙恬造笔的说法。唐代韩愈所著《毛颖传》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率军南征伐楚,行至中山地区(即宣城境内),蒙恬发现中山兔肥毛长,质地最佳,于是以竹管为笔杆,兔毛(又称紫毫)为笔头制作毛笔,世人称“蒙恬笔”,为宣笔的鼻祖。</p> <p class="ql-block">二、徽墨</p><p class="ql-block"> 徽墨,是墨中最著名的派别,诞生于南唐时期,河北墨工奚超南迁到安徽歙县,取当地的大松为原料,制成的墨“黝黑发光、入纸不晕、历久不衰”。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李”。从此,徽州李墨便名扬天下,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之后有大批工匠奔赴徽州,学习李墨之法,徽州从此成为全国制墨中心。徽墨的制作工艺繁琐复杂,大部分工序虽都是体力活,却需要十分仔细。用灯草点燃桐油,或将松树去皮焚烧,把陶瓷碗倒扣在上面,缕缕黑烟撞在碗上,便生成黑色的烟灰,这层黑灰就是制作墨最基本的原材料。徽墨配方极其讲究,想要使墨“坚如玉、研无声”,就需熬胶,一般使用牛皮胶和骨胶熬制,然后倒入配好的墨料搅拌均匀,形成墨泥。经过上千次的捣杵,墨泥的物理特征发生改变。墨团搓成圆柱状,嵌入墨模压制,冷却定型后即可脱模,模上的图案就印在了墨锭表面。墨锭晾至三成干时,将毛边打磨修平,除掉瑕疵。出厂前,要对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称之为“描金”,也是墨品的点睛之笔。一方徽墨,看似轻巧,实则包含了匠人非凡匠心。</p> <p class="ql-block">三、宣纸</p><p class="ql-block">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宣纸上泼墨挥毫、在宣纸上书画,用宣纸作书绘画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p><p class="ql-block"> 说到宣纸,我们就会提及蔡伦,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蔡伦死后;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为老师画像,以表缅怀之情。后来在一溪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横卧溪上,由于经流水终年冲洗,树皮腐烂变白,露出缕缕长而洁白的纤维,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纸。经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后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纸。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清代是我国宣纸生产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宣纸是由稻草和青檀树皮混合制成的,这种配料制法始于清代。宣纸的生产工艺从出现以来,就是以手工制作,依靠一代代工匠们口传心授延续着它原始却又智慧的传承。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打浆、水捞、加胶、贴洪等道工序后,一张棉柔的白纸宣告诞生。宣纸基本分为两大类:生宣和熟宣。生宣适合写意画,用笔不用讲究工细,注重神态表现和抒发感情。熟宣纸适合绘画工笔画。“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是古人对宣纸最美妙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四、歙砚</p><p class="ql-block"> 从唐代起,安徽歙县的歙砚、广东端溪的端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河南洛阳的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歙砚为首。</p><p class="ql-block"> 歙砚,别名龙尾砚,用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罗纹砚最易发墨,最宜笔锋。用歙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歙砚不仅是传播文化的文房用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文人对砚台的要求不仅仅是实用,还讲究它的造型和韵味,因此众多的能工巧匠直接在砚石上进行创作,用刻刀浓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将自然和技艺完美结合。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后序:同学们,相信你对“文房四宝”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佘征军爷爷说:“要对每一道工序要提出质疑,这样就可以把传承的这种技艺能深刻影响到你头脑里面,使这种技艺永远不会失。”</p><p class="ql-block">胡嘉明爷爷——从少年到白头,能吃苦,肯钻研,为所爱之事倾尽所有心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胜利叔叔三十年如一日,可以熟练的掌握晒纸的技术,他收获了一种真正的自豪感。</span></p><p class="ql-block">胡秋生爷爷说:“就是喜欢,一种享受,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责任。人生就是一辈子的学习,不进则退。”</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手艺人,他们都有一颗工匠之心,看似平凡却不平凡。<span style="color:rgb(1, 1, 1);">用心做小事,平凡亦传奇。每一件事</span>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的,要想精益求精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p>

宣纸

歙砚

文房四宝

宣笔

徽墨

同学

墨锭

蒙恬

宣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