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终于等到了毕业分配。当时的政策是,一部分同学直接到分配岗位上班,另一部分要去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接受再教育的是来自于大城市的大学生。对海运学院来说,就是来自于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学生。交通部、测绘局、广州市等系统的院校毕业生安排在广州军区潼湖农场劳动锻炼,外交、外语系统院校的毕业生安排在55军在汕头的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p> <p class="ql-block">坐上京广线火车,两天一夜,一路上听着列车广播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按照通知地点和时间到广州报到。</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广州还是绿叶成荫,大树上开着红红的英雄花。</p> <p class="ql-block">从广州再乘火车到樟木头,下车后有部队的大卡车接我们到潼湖。进入潼湖地区,已经是几乎见不到人影和房屋了,起伏的丘陵,郁郁葱葱,一片自然风光。令人称奇的是,居然发现有一只亭亭玉立的仙鹤屹立在一个水塘之中,可见当时的自然生态是多么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右)和朝夕相处的排长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汽车停在一小块黄土冈上,远近有几片水塘。部队指派了现役军人作大学生连的连、排干部和司务长。值班排长发令,按名单把我们100余人编为一个连队——11连,辖三个排,每排三个班,每班11、2名大学生。我是一班的,班长是武汉测绘学院来的大学生李诚,北京人。接着连长、指导员讲话。连长黑黝黝的面庞,穿一身笔挺合身的旧军装,几乎褪色成白色了,扎着腰带,挎着手枪,站的笔直,标准的军人风姿。</p> <p class="ql-block">除了每人发几件劳动工具,铁锨、锄头、箩筐外,没有房子、没有车辆,只有双手和力气。第一件工作就是打土坯,建房子,以便有个栖身之所。大家说干就干,挖井的、和泥的、引水的、抱稻杆的、立竹竿的、搭架子的......用四块大泥砖坯当一支床脚,4只床脚支起一张床板。用稻草和上泥巴搭在横杆上做成矮墙,房顶上铺着厚厚一层稻草,用竹篾捆扎固定,2天就盖好了连队的营房,四面透风,但阴凉避暑。接着是竖电线杆、拉电线、按灯泡,打造出共同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开始阶段伙食很差,吃糙米饭、空心菜、清水汤。大家说空心菜就像无缝钢管。慢慢地连队成立了菜地组、饲养班、自己种菜、养猪、养鸡鸭鹅,还有鱼塘。生活慢慢改善了。</p> <p class="ql-block">修建大堤,围湖造田。大家用箩筐挑土,听着冲锋号把土挑上大堤,原先一人一担两筐土,后来一担四筐土,没有压路机,干脆用坦克来压实。工地上红旗招展,口号震天 ,各连队掀起竞赛热潮,比进度、比质量。巍峨的大堤一眼望不到头。</p> <p class="ql-block">围湖造出的水田十分宽广 ,尚未开垦的草地更是辽阔无边,我们露营在帐篷里,从白天到深夜,地平线上几辆拖拉机在平整土地。清晨,走出帐篷,我们在辽阔的草原上舀河水洗脸刷牙 ,眺望远处美丽的罗浮山,白云从蓝色的山脊像瀑布似的流下。</p> <p class="ql-block">一次,广州军区两个整师在草原上集合,天不亮就从各自驻地列队出发,到了集合地点,天才蒙蒙亮,整队集结完毕,各部队拉歌声此起彼伏。这是集合听沈阳军区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到广州军区做报告。广州军区两个师的部队和大学生连队表现出了良好军纪作风和昂扬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由于南方天气湿热 ,劳动强度大,我们平常只是穿一条裤衩,头戴一个斗笠,常年赤脚,照片上我们穿着背心,那只不过是为着照相。在军垦农场真是战天斗地,意气风发!经过这样的磨砺,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双抢”时节,白天黑夜连轴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吃饭休息都在打谷场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左一)、营卫生队队长(左二)、一排长等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除了大田劳动,我还兼任连队的卫生员,常常要独自出去采草药,摘凉茶。平时还要护理伤病员。一位同学吃大苦耐大劳,腿脚被镰刀划出一个深深的口子,还不肯下火线,仍旧下水田,伤口里灌满泥沙。回到连队我为他清理伤口,又痛心,又感动。这就是那个火热的年代,奋发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南方的山,远看郁郁葱葱,可是当你攀登时,就尝到了登山之险恶。以为满山是不高的小草,其实都是高达胸脯的杂草,攀登时无法迈步,每一步都必须将草压下去才能迈步,这样一来十分艰辛。艰辛还是小事,草中可能隐藏着毒蛇,万一被它咬上一口,人一倒下,就没有人能看到,没有人能救你。我们上山采草药,不能不战胜这种威胁。此外,南方的雷电、中暑、毒虫、台风、出血热都是威胁。一场雷电曾经击倒在山头放哨执勤的战士,劈垮了团部的半个猪圈,劈死了几头猪。这些体验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新四军、东江纵队在南方坚持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是多么不易。</p> <p class="ql-block">1969年7月28日的台风,造成了牛田洋军垦农场的重大伤亡。潼湖处于内陆,情况还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平生第一次让我们领略了台风的巨大破坏力。有的连队营房被摧垮了,电线杆刮倒了,河水倒灌了。我们连队用几根电线杆架在草棚上,总算保住了营房。大家全力在风雨中抢救公共财物,各个一身泥水,体会了什么叫做“战台风”。</p> <p class="ql-block">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经过几个月的劳动建设,连队变得富足了,天天杀鸡宰鹅,菜花红烧肉,大白米饭,一个个体格也更健壮了。开始阶段部分学生的茫然情绪一扫而光,全连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高高的大堤上,极目四望,心旷神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师部潼湖军垦三年规划展览</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位于后排左二)</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潼湖,建成了国家湿地公园,农田归融通公司管理,还正在规划建设一个仲恺潼湖科学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潼湖碧桂园科学城</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份,我到广东地区拜访43军老战友,和老战友故地重游,来到潼湖。潼湖的纪念碑铭文记录着我们的战斗历程,铮亮如镜的铜牌,映照的是我们年过古稀的身姿和二十多岁时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1970年入夏,经过一年多的劳动锻炼,大学生们将各自奔赴工作岗位。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随时可能爆发战争。军委作出决定,从农场大学生选择一批大学生征招入伍,以加强部队建设。我也被征招,图为1970年潼湖军垦农场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合影。(我位于前排左起第四位)</p> <p class="ql-block">我选择参加野战军,背上背包独自到河南洛阳43军军部报到。43军原来也在潼湖农场军垦,后作为战略预备队与54军、47军分别镇守京广线与陇海线交叉点附近的洛阳、安阳和潼关,随时准备增援东北和西北边防地区。</p><p class="ql-block">原来海运学院就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学生按照中队、区队、小队编制,中队长是现役海军中尉。经过军垦农场部队生活锻炼,我很快就适应了野战军的生活,分到128师382团英雄连队三连,仅仅一个月就被吸收入党,估计这也是部队参考了军垦农场对我劳动锻炼的表现的鉴定做出的决定。</p><p class="ql-block">潼湖啊,潼湖,这是我成为革命军人的起点,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