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幼小衔接工作,营造“走进彼此——达成共识——实现变革”的良好教育生态,开启学段之间“养成教育”的探索,襄阳市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组织了题为“养成教育促发展 幼小衔接出真招”的联合教研活动。<br> 本次活动由养成领域中心教研组主办,商务第一幼儿园承办,襄阳市教科院教研员张善芬、枣阳市教研室教研员李平、长征路小学一年级教师、养成教育组成员等20余人参加教研活动。<div><br></div> 商务第一幼儿园园长孙玉琴对参会领导和教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副园长宋理丽从养成教育促进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的角度,介绍了园所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多种做法。 在观摩课展示活动中,商务一幼青年教师谷凤灵执教了中班养成教育活动《学习请求》。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礼貌用语的运用问题,并通过情境再现的游戏环节,引导幼儿用礼貌用语恰当表达自己的诉求,鼓励幼儿和不同年龄的伙伴、成人交往,认识新伙伴,为逐步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做好准备。 青年教师张一鸣老师执教的大班养成教育活动《排队真好》,教师和孩子们探讨生活中哪些地方,什么时候需要排队的问题,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直线、蛇形、叫号三种排队方法的思考,并用理解性语言表述,帮助幼儿将遵守秩序与生活建立联系,积累后续进入小学学习需要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经验。 在评课环节中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务主任黄海燕、枣阳市直机关幼儿园副园长吴晓霞、方圆幼儿园汪杨、枣阳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教师丁文娟从活动设计、活动过程、幼儿发展等方面对观摩课进行点评。认为这两节教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切入,以游戏为媒介,助力幼儿开展社会交往,形成规则意识,体现出幼儿由感性经验的获得走向理性思考的自主学习过程。 活动反思、提问和互动环节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养成教研组成员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养成教育展开了讨论。长征路小学的刘莹老师通过观摩课感到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形式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更注重幼儿实践感知,引发了她在小学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同时提出幼儿园可以加强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抗挫能力,并期待通过家园校三方共育,有效促进幼儿逐步做好入小学学习的身心各方面准备。 枣阳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李平肯定了商务第一幼儿园通过“晨间分享”“养成教育观察记录”等方式持续进行发现问题—改进策略—成果推广的教研模式,以及“幼小衔接养成教育”工作中的努力与成效。指出幼小衔接是基于儿童各种真实需要,各园所要关注幼儿学习过程的体验,探索适时适宜适合本园幼儿发展的养成教育方式。 养成教育组组长、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园长朱燕萍做“幼小衔接背景下养成教育活动实践”专题报告,从国家政策层面、幼儿园入学准备要点、园所实践经验等角度,指出幼小衔接是“双向衔接”,幼儿园和小学要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这四个方面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最后襄阳市教科员教研员张善芬总结发言,强调幼小衔接问题的大背景下,幼儿园要积极探索养成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尝试多种呈现方式,并及时调整养成教育活动的方向。同时小学和幼儿园要紧密联系,建立园、校共同参与的衔接课程,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的各项工作。 整个研讨活动中,参会成员仔细观摩、认真记录、畅所欲言,经过思维不断碰撞、交融,大家对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幼小衔接背景下的养成教育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本次研讨活动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幼儿园、学校深入了解了在养成教育中双方的关注点,加强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意愿,推动了幼小衔接工作双向、科学、有效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