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至养生,我们先要了解“冬至一阳生”的法则。在《易经》的《地雷复》卦中,一阳初生卦理之处最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地雷复(坤宫)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复卦原文</p><p class="ql-block">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p><p class="ql-block">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p><p class="ql-block">复就是“一阳来复”,是阳气回升之象。“冬至”节气(其实是中气)是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一天,冬至一过,就开始“复”了。</p><p class="ql-block">卦中地(坤)下有雷(震),是阳气潜藏,准备发动之象。内蕴阳动之气,所以“亨”——通顺。“出入无疾”,指无论出入都不会有疾病,利于出入,因为这符合天道运行的趋势;另外指活动要谨慎缓慢,不要“疾”,毕竟阴气的力量还是很大的。在“复”的状态下,这两个解释都是说得通的。</p><p class="ql-block">“朋来无咎”,“朋”就是同类同气者,“复”是阳气回升的阶段,当然希望阳气四方来聚,多多益善,所以没有过错。“反复其道”,说的是“反”阴盛阳衰的局面,回复到阴阳均衡的“道”。“七日来复”,重点在“七”字上。七本身就有“少阳”、“阳始动”的含义。此外,古代历法中六天为一“候”,七天正好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新的开始。“复”的状态应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p><p class="ql-block">冬至一阳升,黑夜渐渐缩短。冬至之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有五个阴爻,下面有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升,要精心调护,待其逐渐壮大,使人体阳气不断充足,以扶正祛邪,延年益寿。冬至宜静养初生的阳气,精神畅达乐观。要养善良宽厚之心,不强求名利。</p> <p class="ql-block">宋朝五大儒之一的邵康节(邵雍),他是研究《易经》的专家,他的成就是跨越时代的。他把易学整理出来一套法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面的人到现在为止,能够真正超越邵康节的还没有。讲到“冬至一阳生”的道理,他的见解后来的修道人没有不用的。他的名句是:“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p><p class="ql-block">这个也是“冬至一阳生”的原理,是《易经》最高也是最基础的原理。邵康节说“冬至子之半”,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时候,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是静态的时刻。“天心无改移”,平稳极了,这中间是真空状态。这真空的状态是一阳之气初动之先,也就是“万物未生时”。所以佛家讲修到无妄念,真正空了回归自性,才是阳气来之前的境界。道家所谓天心就是佛学讲的无念真如这个境界。这个时候天心叫做“天心正运”,就是这一刹那之间,指南针刚停在那里,对着南北极最准的这一刹那。所以天心也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那个阶段,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时状态。“天心无改移”,这个时候,阳气将要发动,道家叫无阴阳之地,不阴也不阳。佛家讲“空”不是真空,非空非有,空不是无,而是大有,所谓止的道理。中医《黄帝内经》上都是有记载,顺天知命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一般冬季养生,重点在于“御寒” “养肾”和“闭藏”。</p> <p class="ql-block">冬至养生重在养心,要先养仁慈、宽厚之心,心底宽则无忧。心情要安稳、开心,切忌发怒、烦躁和精力郁闷。适量饮用养生酒。宜多吃山药、山楂、核桃、枸杞、桂圆、海带、木耳、花生、栗子、杏仁,水果多吃橘子、石榴、香蕉等。背部耳朵手足腰腿要防冻防寒。最冷的时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肺心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炎等慢性病的人群尤宜注意保暖,防心脑血管病情恶化加剧,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早卧晚起,驱寒保暖。晚上热水泡脚,保持充足睡眠。 多去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平常保健多用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利于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有益于延年益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