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恒口示范区河东九年制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项管理”为抓手,坚持五育并举,聚焦“双减”, 多元打造高效课堂,创特色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打造高效课堂 实现有效教学</font></b></div> 减负的主阵地是课堂,减负关键在于增效,增效的目的在于提质。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学校从教师培训,教学常规管理,实效教研活动三个维度来打造高效课堂,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 ----多层次培训,促教师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师,要改变课堂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校在2021年暑假组织了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了由恒口示范区教体局组织的教学管理干部研修培训,组织了部分班主任参加了心理学专项培训。在八月底临开学之际,特邀专家吴万强老师到校为全体教师就有效教学作专题报告;请本校思政骨干廖和群老师就落实“五育并举”为全体老师做校本培训。并在区教体局的组织下,学校多批次选派参加专项培训和网络研修,参与教学观摩交流。结合信息2.0工程对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2021年9月组织全校中青年教师参加了“三笔一画两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冲击教师的思想意识,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抓常规管理,让有效教学落地生根。学校首先改变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更注重工作实效。改变传统的个人单干的纸笔备课模式为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单位的网络研讨、集体电子备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解放教师时间,促生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多部门联合抓学生的德育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由安保处和政教处抓好手机管理,杜绝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由校级领导、教导处、教科研室进行常规巡课和听推门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整改,一方面保证课堂教学学生的纪律性,另一方面杜绝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以课堂管理为抓手,让有效教学真正落地生根。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做实效教研,提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校充分考虑到农村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克服骨干教师少,新入职教师较多,部分教师专业不配套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一方面抓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一是通过骨干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青蓝结对工程,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适应有效课堂教学。二是围绕作业管理,各教研组在作业优化设计方面广泛开展研讨活动,改变布置作业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让每次作业都在学科组的统筹下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三是开展多层次的听评课活动。推行校级领导听推门课,深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并对老师课堂常规进行抽查,对教学进行指导;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听专家名师的优质课,向专家名师学习;结合优质课展评活动,组织骨干教师进行赛课磨课活动,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和改革;听新调入、新入职教师的汇报课,指导帮助这些老师能迅速适应本校课堂教学、站稳讲台。</h3>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优化作业设计,提升核心素养</font></b></div> “双减”最核心的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减负的同时要实现增效提质,要达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优化作业设计,以提高作业效能为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作业设计进行管理和优化。开学以来,河东九年制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实践探索了以下方法: ---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本学期学校在“五项管理”的大框架下,根据学校的五项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河东九年制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和《河东九年制学校作业管理实施细则》,完善了班级作业管理审核清单,各班制作了班级作业公示栏,每日作业必须公示,使作业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br> ----实施作业审核机制。学校以教研组和年级学科组为单位,统筹管理,分层分类布置作业。要求作业布置要少而精,重在巩固重点、突破难点,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科组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作业内容、时长提出刚性要求和弹性要求。作业布置由学科组负责统一布置,班主任每天根据作业清单进行统筹,严控总量。级组长对各年级一周的作业情况进行调研,每周审核,广泛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随时调控。 ---探索作业形式多样化。开学以来,各班根据学校的重点工作安排,结合不同时期德育工作、劳动教育、艺术活动的任务,布置了不同的德育作业,社会实践作业、艺术活动,体育健康作业,不断丰富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将作业管理和“五育并举”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全面发展。 <br> ---开展作业展评活动。在作业管理的新体制下,必须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有效探索,长期坚持。学校鼓励各班开展班级作业展评活动,在班级展评的基础上,择优推荐优秀作业参加级组和学校展评,并精选优秀作业至全区展评,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定期对作业管理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案例,积极推广,对作业管理的先进个人通报表彰。<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聚焦课后服务,促进全面发展</font></b></div> 学校依托社团活动,深入开展特色多样化课后服务。探索“5+1+N”课后服务模式,其中“1”是每天课后1节的延时辅导,主要由学科教师指导完成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N”是每天课后1小时20分的课后拓展活动,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劳动等兴趣特长活动类课程、课外阅读课程、艺术欣赏课程等。 ---多措并举,保证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质量。在开展特色化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千方百计克服了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活动场地有限等实际困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科学谋划,周密安排。一是利用本校有特长的教师和社会外聘教师开设丰富的个性化课程和活动,满足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需求。二是全员参与,保证课后服务的优质安全规范有序。每天放学派6名值班教师配合交警队在国道路口值班,确保学生有序安全横穿马路。特别是针对农村学生父母无法辅导课外作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辅导功能,培优补差,解决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后顾之忧。通过以上举措,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校教育和适度的个性化教育,正面引导家长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尽量不去课外辅导班,减轻学生和家长课外辅导负担。 ---依托社团,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强化原有特色社团平台的辐射功能,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有机统一到课后服务的“1+N”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定期开展书法、美术、音乐、足球、篮球、舞蹈、象棋、器乐、计算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课程。2021年秋季共创建音乐、美术、编程、口琴等特色社团25个,陕西省“奔跑吧,少年”青少年篮球训练营在河东九年制学校开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了一周的篮球训练专项活动。2021年12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举行冬季球类运动会,各班选派特长生参加了篮球和乒乓球两个大项的精彩角逐。拟在2022年元旦进行社团活动成果展演,推动打造精品特色社团。通过特色课后服务,鼓励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课外兴趣活动展示,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创作的幸福和自信,也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乐于上学,杜绝辍学。 ---劳动教育,传承传统农耕文化。 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劳动教育。2020年8月,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学校的教育资源,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耕读园”,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结合农耕文化展示墙渗透讲解农耕文化。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体验劳作的辛苦,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用餐之时必须爱惜粮食,减少浪费。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强化家校共育,形成育人合力</font></b></div> “双减”的主阵地是学校,“双减”工作学校承担主体责任,但工作的落地、落实、落细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河东九年制学校注重与家长沟通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引领孩子健康成长。 ---举办家长课堂,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及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班级微信群、致家长一封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贯彻落实的双减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学校分级组定期召开家长会,政教处还结合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讲座,家校通力合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孩子成长,为孩子的青春护航。 ---发挥榜样作用,评选优秀家长。“双减”减轻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却给家长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不再参加课外辅导,在家里自主活动时间相对宽裕,家长一旦疏于管理,孩子就有可能在家里沉迷于手机、电视等。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素质,结合新教育,倡导亲子共读活动,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家校一体化的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每学期结合“最美少年”的评选活动,评选校级“优秀家长”进行表彰奖励,利用班级群、学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家庭教育的典型。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子必知勤学苦,践行“双减”正当时。在后期的工作中,河东九年制学校将持续以“落实‘双减’政策 共促学生成长”为目标,进一步推进“五项管理”,让“双减”落地落实落细,将“双减”进行到底,努力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