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是由明代女真直接发展而来。锡伯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以前只限于同族内通婚,但本姓禁止通婚。古式联姻有:指腹为婚,至成婚年龄予以成婚的,叫蛋婚;联婚后,如女子年幼,家庭生活困难,可将幼女移交男家抚养,长大后成婚,叫“小姐婚”;招养老女婿,没有子嗣的人家为养老送终,可招作为继承人,其婚事的所需之物均由女家负担,民间多称帮工婿。这种婚姻不仅过去存在,如今也存在;男女自幼联姻,在各自父母家中长大,则婚事所需之物绝大部分由男方准备。 辽阳地区锡伯族供奉“喜利妈妈”,保佑家庭人丁平安、兴旺。喜利,锡伯语是延续的意思,“妈妈”是娘娘神。锡伯族又供奉海尔堪,“海尔堪”是能保护牲畜兴旺之神灵,供奉在正房西屋外面南墙角上。“海尔堪”有神像,有用木雕成,也有用木画成。但不论雕成或画成,神像上都有一条兽毛,象征着狩猎模样。辽阳农村锡伯族人有的还供奉“海尔堪”。 打围,又叫撒围或狩猎,也称打猎,这是锡伯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锡伯族一首古老的民歌《狩猎歌》描述了他们这种豪迈的生活气息:雪花如蝶飞,驰骋共撒围,踏遍千重山,猎夫凯歌回。<br> 每当冬季来临,农事已闲,锡伯族人便相约外出狩猎,有时十几人,数十人,甚至好几个村庄的人在一起打围。他们运用世代相传的娴熟箭法,或拉弓射箭,或单臂投枪、围歼,猎取猪、黄羊、免子、野鸡等野味,常常满载而归。<br> 锡伯人打围有个古老的习俗,不论猎取的野味多少,所有参加者无论大小都是平均分配,即便过路人碰到分猎物时,也毫无例外地分得一份。不过,猎物的头和蹄子应分给首先命中者,这是一种奖励。锡伯人认为,猎物是大自然赐予大家的,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不能独用。<br> 锡伯族饮食习惯有独到之处。因其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一些差异。锡伯族男子一般都有吸烟和饮酒的嗜好。据传说,从前家家户户都做黄酒。家家户户都养猪、鸡、鸭、牛、马、羊,肉食自给自足。同时,也喜欢野味,每逢冬雪融化都外出打猎捕鱼。农历四月十八日,煮面酱做“米顺”盛入瓦缸中,用于做菜调味,或用青黄瓜、青椒等蘸着吃。到秋末,用韭菜、青椒、包心菜、胡萝卜等切成细丝,腌制“哈特混素吉”。此外,锡伯族韭菜合子、南瓜饺子、鱼汤等也别有风味。 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在清代,锡伯族的男子服装喜用青、兰、棕等颜色,女子喜用各种格布,幼儿多穿各色花布服装。男子服式均与满族服式基本相同。为便于骑马和操作,都穿左右开又的长袍和短袄,戴圆帽;妇女穿旗袍,扎裤脚,着白袜花鞋。姑娘们都是单长辫子,结婚后结发。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和戒指,年老的妇女在春夏秋三季里多包白头巾,冬季戴棉帽。到了清末,由于锡伯族与汉族经济、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因此,服饰与汉族逐渐相同了,唯有西迁到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仍喜欢穿旗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用料越来越考究,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除老年妇女还保留穿长衣的习惯外,其余人普遍与汉族人着装相同。 锡伯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忌讳之处。夜晚睡觉不得在炕上横卧,不能把脱下的裤子、鞋袜等放在高处。不得从衣、帽、被、枕等物上跨过,如事出无意,须立即在灯火或火盆上把该物摇晃几下,才算还净。吃饭时不得坐在门槛上或站立行走,严禁用筷敲打饭桌、饭碗,他们认为要饭的才敲打碗筷。翁媳不同桌吃饭。子女在偶数年龄时禁婚,起码有一方是奇数,才能举行婚礼。停灵在家时,禁止猫、狗在灵前绕过尸体,出殡忌申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妇女不做针线活儿。二月初二,禁止在地上劈柴。家有病人,要在大门外挂上布条或一束草,意为禁止外人入内。禁止妇女在西屋西边小解(小便)。献给海尔罕玛法之马,妇女不得骑用。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昆节。在1 6 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 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 8 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所以当前也有部分民族学者认为应该叫“西征节”更为准确。 抹黑节是锡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传说,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不之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使小麦丰收,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走向大街伺机抹黑的对象。闲不住的年轻人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取闹。遇到老年人也不放过,不过要跪地施礼请安,再向老人额头抹一小黑点,以示尊敬。尤其是姑娘,很少有人能逃脱脸上不被抹黑的,此时姑娘们也毫不畏惧,用同样的手段往小伙子脸上抹黑。<div> 需要了解的是,锡伯族有很多生活禁忌,我们到锡伯族生活的区域,要尊重民俗。</div><div>编辑:独立喜马拉雅</div><div>2021.12.2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