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古代,国人就有"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的说法,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而在中华大地上,更是流传下来丰富多彩的冬至饮食习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方冬至要吃饺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为何冬至这一天要吃饺子呢?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成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此后,"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们吃着饺子,心里仍记挂着张仲景的恩情。所以,现在又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今天我们班的孩子们用他们的方式迎接冬至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李俊毅步骤熟练</p> <p class="ql-block">周紫萱看到自己包的饺子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梁恩赫也不甘落后,擀皮技术不错👍</p> <p class="ql-block">还有几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包水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冬至节过的非常开心,弘扬传统文化,快乐你我。祝大家冬至节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