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过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而在我国北方,每逢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p><p class="ql-block">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那么冬至吃饺子又是为了纪念谁呢?</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冬至这一天吃饺子,据说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p><p class="ql-block"> 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p><p class="ql-block">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p><p class="ql-block">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p><p class="ql-block">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p><p class="ql-block">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p><p class="ql-block">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p> <p class="ql-block"> 后来,饺子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节日饭。</p><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p><p class="ql-block">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p><p class="ql-block">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p><p class="ql-block"> 饺子这一节日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饺子馅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 ♧芹菜馅,“芹”代表“勤”,意为勤密源源不断,谓之勤财,是对远远不断的物质财富的祈福,对勤劳、务实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韭菜馅,“韭”代表“久”,意为对天长地久的祈福,但愿人长久,健康、和睦、快乐、幸福。</p><p class="ql-block"> ♧白菜馅,“白”代表“百”,意为对百样之财的祈福,亦或是对新婚燕尔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香菇馅,“菇”代表“鼓”,有饱鼓之意,表达了长辈对晚辈一种出人头地的美好祝愿,现代的意义更加深刻,香菇的形状如同向上的箭头,代指股票大盘势。</p><p class="ql-block"> ♧油菜馅,“油”代表“有”,意为祝福你有财,更祝你有才。</p><p class="ql-block"> ♧酸菜馅,“酸”代表“算”,钱多到要算上一个晚上该是多有钱呢?表达了对选择的祝福,我们常讲“选择大于努力”,愿亲戚朋友都能有个好的选择,选择好。</p><p class="ql-block"> ♧大枣馅,“枣”代表“招”,意为招财进宝,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招气十足。</p><p class="ql-block"> ♧野菜馅,“野”即野外,意为绿色、健康的意外之财。</p><p class="ql-block"> ♧ 蔬菜馅,“蔬菜”即为素馅、菜馅,有接财纳福之意,谓之财神到了。</p><p class="ql-block"> ♧甜馅,“甜”代表“添”,有增加、增添之意,更与天才谐音,有添财的祝福意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