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夏日里激昂高歌的知了(蝉)</h3> <h3> 知了,古代称为蜩,学名叫蝉,是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等翅亚目中(现为颈喙亚目)蝉总科中的动物的总称,目前发现的有2000多种。 中国蝉的穴居时间为3一7年, 在北美竞然有一种“十七年蝉”它们的幼虫会在在地下蛰伏十七年再破土而出,堪称虫类长寿冠军。 蝉鸣,拼音chán míng注音ㄔㄢˊ ㄏㄨㄟˋ,出自《诗·小雅·小弁》。 炎炎夏日,总能听到树梢上蝉在“知了、知了……”唱个不停,此起彼伏,悦耳动听。它是夏天最活跃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将盛夏歌唱得热闹而欢乐。天越热,蝉鸣越响亮而高远。所以蝉鸣是夏天特有的标配、是不能割舍的回忆、是夏天热烈的回响。 蝉的视力相当好,有五只眼睛,两只复眼和三只单眼。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 再者,蝉鸣,一般出现在白天,因为晚上气温和光亮下降后,知了的活动性也会随之降低,因此晚上不容易听到蝉鸣。 知了能预报天气变化和提醒农时耕作 天气变化的预报员 自古民间有谚语“雨中知了叫,预报晴天到”,缘于知了以其鼓动叶翼,发出叫声,当天气转阴雨时,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知了的叶翼被沾湿,不易鼓动,也就发不出“知了、知了……”的叫声,只有当天将转晴时,空气湿度减小,被沾湿的叶翼逐渐变干复原,知了才能重新鼓动叶翼发出叫声,故“知了鸣,天放晴”是有道理的。 提醒 适时农时耕作的谚语知了叫,割早稻。知了喊,种豆晚。<br></h3> <h3>知了的全身都是宝</h3> <h3>1.知了猴(蝉蛹)、蝉的食用价值</h3> <p class="ql-block"> 蝉蛹,俗称知了猴,即蝉小时候未脱壳时,知了猴脱壳成功才成为真正的蝉。 知了猴和蝉都可食用。 我们儿时都有都过挖知了猴、逮知了的快乐经历,小小的知了承载了太多人幼年时的美好记忆。 蝉蛹和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一种天然的高级营养补品,其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其药价值也很高,为药膳上品。 古代《礼记》中还有食蝉的记载,当时蝉不仅是一般平民的食品,而且成为君王贵族筵席上的佳馔,至今仍有不少地方保留着食蝉的习俗。 比如油炸知了,本是一种小众的地方小吃,却由于外酥里嫩、齿频留香,而悄悄成了“网红”食品。 凡事有个度,物极则必反。尽管知了美味,食用对身体健康并没有明显的危害,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大快朵颐,食用注意事项不可忽略,为了健康,还是适量食用为上策。因为长期过量地吃,存在油脂摄入过多、寄生虫感染、消化不良等问题;尤其过敏体质的人,应该慎吃;同时不宜与高蛋白食物、寒性食物、过敏食物一起吃。</p> <p class="ql-block">朋友姗姗爱豆米可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炸知了据说高蛋白,口感不错,儿时很多小伙伴大半夜打着手电筒去抓,我是没胆尝。</p><p class="ql-block"> 已经长了翅膀的知了我吃过,小时候把知了串上竹签,架在火上烤,烤熟后,拽掉头尾,胸部的肉是一丢丢瘦肉,现在还记得那一股子烟熏味。</p> <p class="ql-block">蝉蛹((网络照片)</p><p class="ql-block">水煮蝉蛹、干煸蝉蛹、椒盐蝉蛹等吃法,既营养又美味。</p> <h3>2.蜱衣的药用价值</h3> <p class="ql-block"> 蝉衣也叫蝉蜕,是自古以来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的一味中药材,它来源于蝉在蜕变时留下的壳,晒干就能入药,入药以后的蝉衣有抗惊厥、镇静安神、疏风清热、透疹等功效。 同样,在使用蝉衣时,也有一个把握量的适度问题。过量服用会加重身体负担,危害身体健康。</p> <h3>这只知了壳涂了油,所以很光亮。</h3> <h3>知了附着在墙上脱壳后飞走了,留下了壳。</h3> <h3> 知了传奇的一生</h3> <h3> 蝉在昆虫当中也是特立独行的存在,有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蝉的成虫雌性不发声,是“哑‘巴蝉”,但在腹部有听器。雄性会鸣叫,它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是为吸引异性。交配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雌蝉在树枝上产卵,幼虫破壳而出后,就会蛰伏在树根处的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 据说雌蝉一次在树枝上产卵成百上千个,然后,那个树枝会被腐化,掉落到地面。所有的幼虫才有机会到地下,蛰伏在树根处的泥土中,吸食树根的汁液为生。他们在地下生长3--7年,有的长达10年之久,甚至十余年才会钻出地面蜕变,即破土而出,爬到树上,褪去外壳,变成有翅膀的蝉,开始鸣叫,开始找另一半,即使找不到另一半,几周的时间,就跟人世间拜拜了,一生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几年的隐忍,露头也就几周,99%的时间在黑暗中度过。从天上到地下,再从地下到天上。可谓传奇的一生了。</h3> <h3> 知了的天敌</h3> <h3> 知了树上产卵期时的天敌主要是蚂蚁和红色小花蝽。出土后的若虫以及羽化后的成虫天敌较多,如癞蛤蟆、蛇、鼠类、刺猬、野猫、麻雀和螳螂等动物。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不仅螳螂是蝉的天敌,黄雀也是。家麻雀在附近的枝头注视着,一有机会,就会向蝉扑过来。蝉要是落在它手里,可就彻底完蛋了。蝉惨叫着被撕成碎片,变成了麻雀雏鸟的一顿美餐。</h3> <p class="ql-block">网络照片和视频</p> <h3>据我亲眼所见,知了的天敌,还应加上大黄蜂。我有幸拍到了如下的场景:在一颗大树的树干上,一只大黄蜂正在蚕食一只知了的悲惨画面。</h3> <h3> 可怜!这只知了已经固定在树干,正要脱壳,却不料落入一只大黄蜂虎口,被它蚕食,成了它享用的美味佳肴! 这只大黄蜂,它很内行、娴熟,它的嘴直接插入知了脱壳的开缝处,咬食知了的肉体,使其丝毫无还击之力,任由它宰割。 这大黄蜂吃知了的凶残画面,我还是头一次见到。</h3> <h3> 知了脱壳期间,处境非常危险,因为它的六只脚要牢牢抓住树干、树枝或墙面等地方,固定在上面,借力脱壳。脱壳过程最短2分钟,多数持续数分钟或几个小时。而且,脱壳后,它筋疲力尽,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恢复体力。 不但如此,知了刚爬出来的时候,翅膀是翠绿色的,是软的,不能飞,翠绿色晒晒会变黑,翅膀变硬了才可以飞。这期间,它的全身完全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很容易被其它猎物发现轻而易举成为口中餐。 </h3> <h3> 我原以为,知了的金蝉脱壳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安全、顺理成章的。看到这个画面,我才知道,没那么简单。这个过程,是一条荆棘之路,时时处处险象丛生。 一方面,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本就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 另一方面,动物相互之间存在着食物链,甚至还有互为食物的关系。 这样,黄蜂吃知了就不足为怪啦!</h3> <h3> 刚刚脱壳,轻薄、翠绿、剔透的翅膀,非常漂亮。用“薄如蝉翼”形容一样东西或事物很单薄、很脆弱,就是由此而来。 翅膀由卷曲慢慢舒展张开,特别是张开的那一刻,那么令人赏心悅目!百看不厌!就是软软的,还不能飞。</h3> <h3> 经过日晒,翅膀已经由翠绿变成黑色,并逐渐变硬,马上就要展翅飞翔啦!</h3> <h3>朋友周淑卿拍摄。</h3> <h3>金蝉脱壳</h3> <h3>“我正在脱壳”</h3> <h3>朋友周淑卿拍摄。</h3> <h3>朋友龚昕拍摄</h3> <h3> 网上的两段视频,让我们形象、生动、具体地见证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感叹生命力的顽强、蜕变过程的震撼、重生的惊喜! 金蝉脱壳,不是简单地指昆虫自然蜕变现象,即蝉变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而是引申、寓义为兵书《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比喻用计逃脱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使我们领略了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中朴素的辩证法,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现实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h3> <p class="ql-block">蝉画赏析</p> <p class="ql-block">这位画蝉,真蝉!</p><p class="ql-block">画家陈大鹏的一组蝉画,你能相信这是画出来的吗?</p><p class="ql-block">陈大鹏,字大蝉,齐白石再传弟子,师从崔如琢 、李燕等,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p><p class="ql-block">此文来源于书画风景</p> <p class="ql-block"> 龚昕女士的彩铅画作品赏析。 </p><p class="ql-block">彩铅画,是一种综合了素描和色彩之间的绘画形式。它的独特性在于色彩丰富且细腻,可以表现出较为轻盈、通透的质感。这是其他绘画工具、材料所不能达到的。 龚昕笔下的“金蝉脱壳”栩栩如生,以假乱真,是精彩瞬间的再现和定格,与视频“金蝉脱壳”相得益彰,锦上添花,堪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p> <h3>“我和壳合个影,留作纪念!”龚昕女士拍摄。</h3> <p class="ql-block"> 知了是园林绿化的“杀手” 依据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则坚持矛盾分析法,即一切问题和事物都是一分二的,有正面也有反面,他们是对立的统一。 由此可见,事物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双重影响性,既有利也有弊。人们在获得它们好处的同时,也会受到弊端的一定影响。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把弊端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获得最大的好处。 知了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如同一把双刃剑。其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利,同时,又危害绿化,这是弊。 如前所述,雌知了产卵都在树上,它们就如同“杀手”一样,对树木造成非常大的损害。为让卵藏入树枝中,雌知了会先用产卵器把树枝割破,每一道小口塞一点卵进去,往往产卵结束了,树枝上就被割了非常多小口,伤痕累累。一只雌知了一生中会产卵数百颗甚至上千颗卵,而且繁衍速度快,知了还非常“聪明”,专挑嫩枝产卵,嫩枝条没了水分营养干枯死亡,不仅影响开花数量,还会伤害整棵树的健康。更甚者,若在果树枝上产卵,那影响到果树结果实,导致经济损失。 可想而知,知了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绿化管理者提倡人工防治,抑制知了的繁衍数量,保护树木,既有效又环保。</p> <p class="ql-block">下面请听听不同国家及我国各地的蝉叫声(网络视频)吧!</p> <h3> 古往今来,那“知了,知了……”的鸣唱,曾使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们写下了诸多优美动人的诗篇。 古人咏蝉多佳作, 仅选三首,敬请欣赏并作为结尾。</h3> <h3>1.唐. 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br><br><br><br><br><br></h3> <h3>2.《新蝉》——唐·卢仝<br>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br>长风翦不断,还在树枝间。</h3> <h3>3.《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br>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h3>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其它动物的“脱壳”</p> <p class="ql-block">蜻蜓稚虫完成羽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