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金 忠</p><p class="ql-block">摄影 金忠等</p><p class="ql-block">“老人味”是一种近似于油腻+烂草的难闻的异味,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玉生香”是形容青年男女在恋爱阶段闻到的彼此“体香”,语出《红楼梦》“意绵绵日暖玉生香”。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体味,在科学检测中却源自同一种物质。</p> <p class="ql-block">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谈论老年人的话题越来越多,如“老人味”就是近期谈论比较多的话题。目前谈论老人味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生活特点进行谈论;二是有人从生命的必然过程和科学分析入手讨论“老人味”,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持第一种观点的人认为“老人味”跟年龄增长有一定关系。他们</span>认为年轻人的皮肤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老人的皮肤抗氧化物质变少,再加上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发生氧化,包括具有特殊气味的人体分泌物壬烯醛堆积等等,都散发着一种难闻的“老人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有人从老年人皮肤干燥、变薄,脱落的皮屑成为螨虫以及其它细菌的美食,认为是这些寄生的病原体在繁殖过程中发出难闻的气味。</p><p class="ql-block">还有人从老年人机能衰退状况来谈老人味。比如说消化能力下降,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还有的从老年人尿不尽或大小便失禁等方面谈“老人味”产生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我更倾向于“老人味是伴随老年人身体而产生的体味”这一说法。这种体味老年人自己可能闻不到,一般是年轻人或小孩子才能嗅到的气味。它不完全等同于消化不良的口腔异味,也不同于大小便的臭味。</p> <p class="ql-block">有研究认为:“老人味”就是老年人体内分泌出的“2-壬烯醛”的味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研究者让被研究对象洗澡后穿上可以收集气味的衣服,结果发现年龄偏大的人,2-壬烯醛成分含量比较多;年轻人,2-壬烯醛含量很少,甚至没有。2-壬稀醛是不饱和醛,它</span>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它浓度极低的时候散发出的是香味;当它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散发出近似于烂草的臭味。世界上有些国家人口老年化来的比我们早,<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二十年前,即</span>2001年有的国家就有皮肤科专家研究发现,人从40岁左右开始身体气味中就出现较高浓度的“2-壬烯醛”,它的分泌量和浓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经检测,高龄老人分泌的2-壬烯醛浓度是四十岁左右人的三倍或更多。</p> <p class="ql-block">记得年轻时我们读爱情小说,看到作家在描述恋人时,往往会说“他们彼此闻到了对方肌肤的芳香”,这是文学语言和诗化的想象;学者蒋勋在《蒋勋细说红楼梦》的视频讲座中竭力赞美青春和爱情,说到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时,他有一段大意是这样的“细说”:爱情是有气味的,只有恋人之间才能闻得到。小说借“香芋”暗指黛玉体香,说那是爱情的香味。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其实何止黛玉?宝钗也同样有体香(书中是用冷香丸来指代的)。古代人不知道那是年轻人身体分泌出轻微的2-壬稀醛时散发出的香味,是人体“自带”的、是“与身俱来”的香味。</p> <p class="ql-block">行文到此,我们已经清楚的知道所谓“老人味”与“玉生香”其实一种东西,即2-壬稀醛,区别在于“浓度”。就像黑头发和白头发,反映的是不同年龄段头发色泽,其实质都是头发。为了搞清楚什么是2-壬烯醛,我查了资料,书上是这么界定的:“2-壬稀醛是一种食用香料,呈淡黄色油状液体,可溶于有机溶剂。这种醛微量存在于杏、稻米、爆玉米花和水仙等挥发物中,它是黄瓜清香气味中的主要组分。”</p> <p class="ql-block">老人味是老年人身上自带的气味,与年轻人肌肤的香味实质上是一样的。个人卫生条件好,比如勤洗澡、勤换衣,这种味道可能会少一点、甚至闻不到。我写这篇文章,不要求所有人像喜欢年轻人的体香那样喜欢老人味,那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我的目的是阐述一个观念:老年,是人生的最后一程,只希望人们能从科学角度,从生命的必然过程和不同阶段中去认识老人味、理解老年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