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希贤国医小课堂

<p class="ql-block">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古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p><p class="ql-block">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p> <p class="ql-block">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冬至标示太阳光直射运动进入新的循环、白昼逐日增长,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p> <p class="ql-block">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p> <p class="ql-block">冬至的来临,标志着正式进入最为严寒的隆冬时节,是一年阴阳交替循环的节点。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节之一。冬至天寒地冻,万物凋敝封藏,养生应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保护、收藏身体的阳气,不要过度耗散。如果冬天体内阳气储存不足,第二年春天容易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疲乏无力等现象。</p> <p class="ql-block">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因此,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p> <p class="ql-block">饮食</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冬至前后是养生进补的好时机,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冬至饮食以温热为主,如大枣、桂圆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注意温补适宜,不食太过辛辣刺激食品,避免生阳动火,内热积聚;同时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萝卜、白菜等。可搭配一些养阴补肾之品如枸杞、马蹄、黑木耳等同煮。适量食用坚果可以补肾健脑。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切记不可盲目进补,应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特别注意感冒、咳嗽、发热等患者在疾病未除时不要随意进补,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也不宜过多进补。而老年人脾胃虚弱,不可过食肥腻、咸腌之品,建议少量多餐饮食。</p> <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冬养肾,冬至养肾,还需辨证,首先需要认清自己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食补。从年龄上看,中青年多为肾阴虚,中老年多为肾阳虚。确定属于哪种虚证之后,选择正确的饮食,才能真正养肾。肾阴虚者可多吃补肝肾、益精血的黑芝麻、枸杞、桑葚,既能益肾,又能健脾的甘薯、芡实、黑豆,以及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功效的山药,平常应忌吃或少吃辛辣、刺激之物;肾阳虚者可多吃能温补肺肾的核桃,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栗子,在寒冷的冬至时节,吃顿火锅就是不错的选择。肾阳虚者应少吃性寒生冷之物。</p> <p class="ql-block">起居</p><p class="ql-block">冬至节气,天气较之前更为寒冷,且自冬至到小寒、大寒,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期,要注意起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道:“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至来到之后,阳气藏匿,阴气盛极,万物渐于休止。冬至是一年中夜最长的一天,冬天人本来精力就比较没那么旺盛,我们应当顺应节律变化,在冬至适当增加睡眠,早睡晚起,不熬夜,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养精蓄锐。这是因为冬季保持充足的睡眠能够有能力抵御寒冷。“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p> <p class="ql-block">保暖</p><p class="ql-block">冬至时节,最重要的养生之道就是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足部的保暖。头部的血管密集,热量散发多,且头为“诸阳之汇”,故冬季出门建议带上帽子,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做好头部保暖对预防疾病发作很有帮助。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足部血液供应慢而少,易受寒袭,所以也要加强足部保温。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泡泡脚,泡脚的确是一种很好的驱寒方式,泡脚时可以适当用点艾叶、生姜,加强温阳驱寒作用,泡脚后可以按摩脚底,帮助舒筋活络,水要求热而不烫,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p> <p class="ql-block">运动方面运动</p><p class="ql-block">冬季养生以“闭藏”为主,晨起运动不宜过早。起床宜待日出后,可躲避严寒,涵养人体阴气。冬季户外运动时,最好选择早上8点至9点或者下午4点到5点之间进行。因为冬至时节,晨间夜晚的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容易调整不及时而感受风寒外邪。遇到空气混浊、浓雾遮天的天气,最好不要到户外锻炼,可改在室内进行。此外,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运动,必须做热身运动,活动全身肢体和关节,待机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p> <p class="ql-block">情志</p><p class="ql-block">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天地间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气也到了最高峰,之后阳气始生,开始了新的周期。此时应当助阳之藏,固本培元,最宜休养生息。适合精神内守,身心悉静,保持恬淡、愉悦的心情,勿大喜大怒以扰阳气,平时可练习静坐、站桩、琴棋书画等以怡养性情。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p> <p class="ql-block">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顺畅</p><p class="ql-block">冬至气候寒冷,气温低下,不少人为了防寒保暖,在家的时候习惯紧闭窗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行为。若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在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不良气体等,将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使人在这样环境中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p> <p class="ql-block">儿童护理</p> <p class="ql-block">1、饮食调理</p><p class="ql-block">脾胃方面:儿童脾胃稚嫩,应保证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而要以粮食、蔬菜为主,适量添加肉食。</p><p class="ql-block">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冬季儿童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只有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才能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p><p class="ql-block">及时补水:冬季虽然排汗减少,但气候干燥,加上室内暖气,儿童更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p><p class="ql-block">家长要教孩子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给儿童充足的水分以保证身体的需要。 </p><p class="ql-block">2、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注意通风:冬季室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因此空气污染程度远远大于室外,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每天通风时间大概15~30分钟左右为宜,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p><p class="ql-block">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多喝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都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研究表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比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p><p class="ql-block">若湿度较低,则会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p><p class="ql-block">注意末梢循环差的部位的保暖:小脚小手、耳朵等,防止冻疮。</p> <p class="ql-block">冬至节气穴位养生以“驱寒扶阳”为原则,推荐养生穴位为至阳穴和腰阳关穴。</p> <p class="ql-block">至阳穴</p><p class="ql-block">定位: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p><p class="ql-block">作用:穴位含义是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故本穴为阳之极,可助脾阳除湿热,治疗黄疸、胁肋疼痛、四肢重痛。本穴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胸背痛。督脉循行脊中,本穴属督脉,故又可治疗脊强。</p> <p class="ql-block">腰阳关穴</p><p class="ql-block">定位:俯卧,在腰部,于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之,约与髂嵴相平。</p><p class="ql-block">作用: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主治腰骶疼痛,下肢萎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腰骶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