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9):《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反思》

郑州航空港区吕坡小学

作者:侯明伟 “双减”政策之前,作业的布置更多是以教材中的练习以及教辅为主,又因教材中练习题量不多,又以教辅练习为主。这也导致教师对于作业设计接触较少,教师更多的是根据知识点来选择作业练习题,并不能对作业进行系统科学设计。“双减”政策之后,需要进一步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更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科学性。<br> 最近尝试了对单元作业进行设计,这个过程很有收获。<br>  最初确实很棘手,以前从没有专业的接触过这一领域,不知从何下手。然后就先考虑了单元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全面了解学生单元目标学习成就,及时反馈教学成效,改进教师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br> 既然明确了目的,就从教材开始,先了确单元学习具体内容及特点,再从学科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关学段相关内容的相关要求,然后参考教参确定具体的单元目标,以及给出的相关评价建议进行设计。<br>  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为例,从教材安排中可以知道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font color="#333333"><b>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方法,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按比分配(即为过去习惯中所说的“按比例分配”,由于这类问题实质上是按“比”分配的,学生又尚未接触“比例”,所以称为“按比分配”更妥)</b></font>。这些知识点也是单元作业设计中需要覆盖到的,这解决了单元作业设计所要考虑的<font color="#167efb"><b>覆盖面问题。</b></font><br> 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对《比》的知识有明确陈述:<b>在实际情境中<font color="#ed2308">理解</font>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font color="#ed2308">能</font>解决简单的问题。</b>学生完成比的学习,对于比的掌握应该达到什么程度即可,标准中也明确了这个度,这也就解决了单元作业设计<font color="#167efb"><b>难易程度的问题</b></font>。<br> 教参中给出的单元目标更是详细的对每个知识点应该能到达什么样的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素养得到怎样提升进行了明确:<b><font color="#333333"><br>1.</font><font color="#ed2308">理解</font><font color="#333333">比的意义,</font><font color="#ed2308">知道</font><font color="#333333">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br>2.</font><font color="#ed2308">理解</font><font color="#333333">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font><font color="#ed2308">会</font><font color="#333333">求比值、化简比,</font><font color="#ed2308">能</font><font color="#333333">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br>3.在</font><font color="#ed2308">理解</font><font color="#333333">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font><font color="#ed2308">体会</font><font color="#333333">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font><font color="#ed2308">体会</font><font color="#333333">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br>4.</font><font color="#ed2308">经历</font><font color="#333333">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font><font color="#ed2308">感受</font><font color="#333333">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font></b><br> 这样明确的要求,也就解决了单元作业设计中<font color="#167efb"><b>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的问题。</b></font>(理解、能、知道、体会、经历、感受等行为动词既有描述结果的行为动词,也有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这些行为动词明确了知识点应该学到一个怎样水平的要求程度,课标中对其要具体陈述,在此不再列举)明确了知识点和学生学习后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水平,还需要从课程标准中学习一些作业设计的方法和习题类型。例如:<b>必须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关注并且体现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b>(课标中举了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应该设计设怎样的问题,为作业设计类型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依据);<b>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b>在了解完这些之后,我们依然还要拐回来了解教参中的单元评价建议,这些建议是具体的,非常具有指导性的。例如:对于《比》这一单元的评价建议就有这样一段:<b>《比》这一单元的学习评价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包括<font color="#ed2308">笔试和实际测量</font>两个部分。在对学生学习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适当的<font color="#ed2308">定量分析</font>;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认识比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和利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自信心等方面进行<font color="#ed2308">描述性的评价</font></b>。从课标和教参中的描述,也就解决了单元作业设计中<font color="#167efb"><b>作业类型呈现的问题</b></font>。 在进行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后,就是根据单元作业设计的覆盖面、难易程度、题型类型呈现来进行最后的设计。但在设计中依然还有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例如:单元作业量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传统题型和新型题型的比例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比例?最终的单元评价结果怎样呈现更全面合理?通过本次尝试,虽然单元作业设计不是很成功,但是,这个经历让我对如何进行单元设计有了自己的认识,并有了深入的思考,对自我提升很有帮助。同时,对于遗留的问题,也让我有了反思探究的方向。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侯明伟</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郑聪聪</div>

单元

作业

设计

学习

知识点

学生

评价

教参

问题

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