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准教学目标,吃透文本,推动语文要素——观课有感

凌寒独自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定准教学目标,吃透文本,推动语文要素——观课有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月19日,我校组织语文老师观看了赤峰市语文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收获颇多,感受较深。不愧为语文名教师,几位老师在教材的理解把握,教学的活动设计,课堂的师生互动上,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们在授课时关注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然后结合这些目标确立重点难点,展开教学。例如老师在讲《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分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味,并给出方法,再熟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品味语言,使用语言落实背诵目标。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着眼于未来的,交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策略,使语文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位教师在授课时积极推动了语文要素,语文素养就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力、思维方法和人文素养等。例如教师在讲《刘胡兰》一课时教师准确的把握了人文内涵,找准了德育定位,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他是利用学语习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词学句,和学生的感性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刘胡兰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形象,积极推动了语文要素。树立了正确的教材观。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追求的方向。在几位名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就是这些,所以语文教学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语文的本色,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素养落地生根,并发芽,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透过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师吃透了教材,只有吃透文本,潜心琢磨,认真品味,才能将教材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再深入浅出的教学,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通过几位名师的课堂,我还看到了就是不仅吃透了教材,还吃透了学生,新课程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也就是说,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学生的自读自悟,在教材的理解上,還要“吃透”学生。这几位的名师的课都体现了这几点,所以在他们的课上,教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落实了人文目标,提升了语文要素,在课上还增加了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这样的语文教学不是狭隘的,是着眼于语文未来的。在语文的课堂上,教材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它只是一个凭借。适当的拓展和必要的延伸,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诚然这需要教师首先得用丰厚的底蕴。多读书,多读文学作品,凭借文学去拓展生命的广度,高度和深度,这样,课堂才会有深度和广度,学生才会在你的带领下走向生命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家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也绝不会只是一种方法,也绝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模式,它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时时调整步骤与策略,注重课堂中的生成,依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教学的结构与规则。当下, 异彩纷呈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冲击着大家的眼球。骚动的心总是趋之若鹜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如今很多真正的专家、学者发出呼吁:让教学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真实本位。因此,就语文教学而言,保持学科本位,夯实基础知识,落实语文要素,所以语文教学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失去语文的本色,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是润泽生命的殿堂,语文的本色应该是简朴的。简朴就是简单、朴实,不花哨,杜绝浮华,删繁就简,融听、说、读、写为一体,使语文课堂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弥漫着浓厚的语文气息,实现本色的回归。</p>

语文

学生

教学

教师

课堂

吃透

教材

目标

语文课堂

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