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之万年寺清音阁

德华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作为上古时期学仙修道之圣地之一,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此处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故主要崇奉普贤大士。峨眉山附近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 。万年寺便是其中之一,今天便慕名前往。</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踞观心岭下,门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笋、钵孟诸峰,海拔1020米,为峨眉山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以及主要寺庙之一,全国重点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相传为汉代采药老人蒲公礼佛处。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重修时,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沿称至今。</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寺院布局精美,寺院坐西朝东依次为山门、弥勒殿、砖殿、无梁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全寺除砖殿为砖石穹隆顶外,其余均为木结构。</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有两大胜景,一是无梁砖殿,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以砖块砌成,无一木一柱一互,雄伟壮观,有古印度建筑风格,彰显人圆地方的宇宙观。400多年来历经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堪称建筑奇迹。二是白水秋风,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秋高气爽之时,寺外红叶,迎风放飞;白水池中,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p> <p class="ql-block">  万年寺象牙坡上有大峨楼遗址。相传是春秋鲁班所建,明崇祯十七年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为灵官楼。现仅遗存石卷拱门,拱门为单拱青石所砌,拱门分两层,拱门之间原有大门,拱为朝山台阶。石拱造型特别,成峨眉山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  自万年寺拾阶而下,穿行于斑斓树影之中,行走在青石阶梯之上,享受着自然美景,呼吸着富氧空气,体会着心旷神怡,向着白龙洞一路前行。</p> <p class="ql-block">  白龙洞,亦称白龙寺,海拔约800米。明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创建,寺后原有上下白龙二洞,相传为白娘子修真之所,寺因此而得名。白龙洞有一副对联:“千古白龙传佳话,七重宝树倚云栽”,传颂的是白蛇在这里修炼得道的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  白龙寺分前后二殿,前殿称三圣殿,内供“西方三圣”和韦驮,后殿为大雄宝殿,供奉华严三圣、药师佛、观音、地藏。</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隔壁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玉汉白玉佛像,高1.8米,雕琢古朴,宝像庄严,是傅作义将军之妹傅凤英1991年所赠。寺内有活化石桫椤树,还有相传女娲炼石补天时不小心失落人间的灵石——三生石。</p> <p class="ql-block">  继续拾阶而下,欣赏着楠木风景,在当地女士的陪伴下,听着峨眉故事、欣赏着峨眉美景,前往清音阁。</p> <p class="ql-block">  进入清音阁前先过双飞龙桥,两座桥位于接王亭东西方向,分跨黑龙江和白龙江,形如两条飞龙。明代江南高僧惟政来此狂草“双龙飞桥”并刻于桥头。清朝程仲愚题咏:“两洞奔流山势摇,石染鼎峙镇中标。若非昨雨钟声忽,已花双龙画九霄。”</p> <p class="ql-block">  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建于唐僖宗四年(877年),修在黑龙江和白龙江之间的山梁上,阁后是一大片杉林,阁后阁侧,林木密郁,翠色参天,把这座古老的寺庙衬托得愈见古雅,色如翡翠,凌空高耸,形势险峻。</p> <p class="ql-block">  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染。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山水相连,红绿对比,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中部,是丹檐红柱的接御、牛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流经15公里,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牛心石黝黑光亮,凝聚着两亿多年的历史和生命,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它仍巍然不动。</p> <p class="ql-block">  从清音阁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在江两岸迂回曲折,行至“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极深处有一峡谷,名白云峡,即为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  前往一线天的黑龙江栈道回廊婉转,路面平整。峭壁上残留无数孔洞,是昔日僧人架设栈桥所遗。沿途两岸瀑布轰鸣,山鸟鸣唱,怪石峥嵘,栈道蜿蜒曲折,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折通幽之感。</p> <p class="ql-block">  峡外开阔明朗,峡内险壮清凉,峡内外温差较大,感受强烈。进入峡谷昂首望去,两面险崖绝壁,斜插云空,透过疏藤密蔓、枝梢叶尖,露出蓝天一线,高200余米,宽约6米,最窄处仅3米,只容两人侧身而过,此景即为“一线天”。行走其中听水流哗啦啦,滴滴滴,凉风从身上拂过,捧在手上的水也透凉。</p> <p class="ql-block">  沿途还有一些摩崖石刻,介绍着历史典故。如康熙帝为寻父王顺治,从简潜游至峨眉,被沿途的男耕女织、秀美景色、袅袅竼音、超凡脱俗所感悟,遂欣书“忘尘虑”三字欶刻于岩石上。</p> <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特来峨眉祭拜老子,秀美的峨眉山景没有改变他对王朝的担忧,写下“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随母逃荒至峨眉出家的舅舅宝昙和尚处,曾受到佛法启迪。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封宝昙为国师,主持峨眉山佛事。宝昙居蜀数十年,奠定峨眉山佛教鼎盛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峨眉山野生自然生态猴区,是我国最大的野生自然生态猴区,分布在海拔800米到2400米的群山峻岭中。据调查统计,相对集中的一共有6个群落,数量约有1000余只,其中数峨眉山中山区的灵猴最具灵性。在这一区内,有流泉飞瀑、茂林修竹。花草繁茂、气候温和,是猴群理想的栖息地。游人们置身于此,便能真切感受到“西游记”神话世界中花果山,水帘洞的人间仙境,尽情领略美猴王的子孙们在野生猴区的生态之美。</p> <p class="ql-block">  这次峨眉山之行,感觉跟峨眉山很有缘,虽然身体疲惫,但领略了峨眉山的秀美和魅力,特别是今天天气晴好,天高云淡,阳光普照,就连本地人都讲这天气很难得噢,也许是菩萨保祐噢。峨眉山的人很热情,只要相遇就结伴而行,介绍各种趣闻轶事与当地民俗。穿行于峨眉山之中,圣德林楠树相随左右,高耸入云,树影婆娑,青石砖古朴典雅,绿苔覆盖,生机盎然。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再来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1年12月20日于峨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