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响应政府“双减”政策的号召,进一步落实学校教学工作,把握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愿景,我们高年级语文组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教师张萍老师在本次教研中主动承担了精品课上课任务。结合学情与教材分析,张萍老师最终选定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p> 精心备课,储备能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从定了课题后,张萍老师便在假期里,钻研教材、通读文本、研究课标、结合教参,对文本进行自我认知,结合单元主题和教参,定下本课的重难点。接下来,她就开始分析文本特点、结合文章结构,思考课堂教学顺序,搜集大量资料,就这样边想边琢磨,她设计出了教学第一稿。</p><p class="ql-block"><br></p> 实战演练,发现问题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磨出精品”,一堂好课必定是无数次打磨的结果。 对教师来说,磨课,磨的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磨的一种胆量,一种态度,一种气度。教学是一门艺术,学无止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萍老师选择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但她为了更好的把握学情,使教学设计更完善,她都从第一课时磨起。从四年级1班磨到四年级7班,磨了数节课,磨课历程虽然艰辛,但张老师本着“磨课虐我千百遍,我待磨课如初恋”的态度,一次次磨课,一次次反思,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完善!</p> 评课议课,集思广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可拥有两种思想。”因此,张萍老师磨课时,高年级组语文老师经常会去听课,然后坐到一起集体讨论,各抒己见,谈亮点、说想法、提建议、讲经验⋯⋯经过一次次的智慧碰撞,课越来越丰满,收获也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磨课过程中,适逢县局对新教师进行考察,桂花园小学的资深语文教师胡梅林老师来听了张萍老师的这一堂课。胡老师听完后,在如何紧扣文本挖掘学生的爱国情感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修改完善,精益求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次磨课后,张萍老师回家再忙都要抽空反复修改完善,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句教学用语,每一处学生预设,每一张PPT的精简……精益求精,力求完美。</p> 厚积薄发,精彩绽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光总在风雨后,精彩总在最后一刻绽放。最后一次实战教学中,张萍老师紧紧抓住课文中“中华不振”这一条内在的隐线,让学生寻找反映中华不振的词句,深入解读。学生虽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刻的思考。这样就以此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文章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紧接着,张萍老师采用一段历史视频,把学生带入心灵深处。有的孩子看完流泪了,孩子们说从视频中懂得了“中华不振”,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懂得了“要为了让祖国变得更强大而读书”。语文的人文性在此充分体现,让孩子们在学语文的同时,升华情感,将爱国情怀深植心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个磨课的过程,张萍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新教师的优秀素养。她的执著与认真,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不忘初心,严格遵循教学相长原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