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什么是出血热?</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数组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青壮年发病率比较高。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疼、腰疼、高热、眼眶疼,也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还有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发很多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的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p><p class="ql-block">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p><p class="ql-block">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p><p class="ql-block"> 4.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p><p class="ql-block">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p> <p class="ql-block"> 1.阻断传播途径,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贮藏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物。紫外线、乙醇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具有杀灭作用。</p><p class="ql-block"> 2.接种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简单、可靠的办法,应尽早、全针次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规范接种程序是接种第一针后14天接种第二针,半年至一年强化接种第三针。</p> <p class="ql-block"> 3.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到草地上嬉闹玩耍,避免接触老鼠的粪便及尿液;时常曝晒被褥,防止滋生螨虫;饭前、便后勤洗手;家庭垃圾日产日清,剩饭剩菜及时清理;保管好各类食物,最大限度降低鼠类滋生条件;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时,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等,做好自我防护。</p><p class="ql-block"> 4.防鼠: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药物毒杀为主,还可采用捕鼠、堵鼠洞等各种办法。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清理环境,以免有鼠类窝藏,及时打扫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如有疑似症状,要及早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家园共育小贴士</span></p><p class="ql-block"> 1.请您配合幼儿园保健医及班级教师做好晨午检,如发现异常情况,请及时带幼儿到正规医院就诊。</p><p class="ql-block"> 2.如幼儿因病不能来园,请您向班级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如确诊为传染病,切不可隐瞒。</p><p class="ql-block"> 3.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作息,多吃水果多喝水,增加幼儿的自身免疫力。</p><p class="ql-block"> 面对此次流行性出血热的出现,我园将继续坚持做好幼儿晨午检工作,积极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