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焦裕禄,时代的一面明镜</p><p class="ql-block"> 作者 韩维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铁在黄河古道上似乎飞了起来,闯入车窗的是豫东大平原,一望无际的麦苗像铺开的绿地毯,向天边展开无限的想象,我从青岛特意跑到这里,就想看看兰考的土地,看看焦裕禄曾经战斗过的地方。57年前,焦裕禄在这里离开了我们,他留下了怎样的故事,又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呢?</p><p class="ql-block"> 有泪滴不由自主地在我眼角滑落,一股热血涌上心头,竟然酸甜苦辣地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兰考县城已经现代化了,冬天的暖阳照在新建的高层建筑上、照在鳞次栉比的临街商铺里,觉得兰考有一种慢生活的惬意。我叫了辆网约车,和已经不年轻的司机攀谈起来。他说,兰考人民不会忘记的一是焦裕禄,再一个是他的继承者张钦礼,他们两个县委书记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兰考县风沙、盐碱、涝洼的贫穷面貌,让兰考地区真正成了年年丰收的农业大县。</p> <p class="ql-block"> 他说,这两个县委书记可是和现在的干部不一样啊!他俩是穿着补丁衣服、吃着窝窝头,扛着铁锹、拄着棍子走乡串户,在地头上、洪水里、冰天雪地里以身作则,带着全县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否则,焦裕禄怎么会累死?张钦礼怎么会三上三下初衷不改,终于让兰考人民都能吃饱了饭?</p><p class="ql-block"> 当他知道我是专程来看焦裕禄的,下车时他竟然说:“兰考欢迎你!”</p><p class="ql-block"> 猝不及防的感动,在这凉意的冬天里,一下子从头暖到脚。</p> <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纪念园已经成了县城的中心,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少有人参观。空荡荡的墓园里只有我一个人寻步向前,似乎终于找回了童年的记忆,被这里的土地和苍天感动着。</p><p class="ql-block"> 我今年64岁,在焦裕禄的坟墓前像一个刚入伍的新兵,稍息立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一个正规的军礼:“焦书记,一个老兵来看您了”!</p><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离开我们57年了,墓地几次新修,现在修成了高档的汉白玉碑体,我觉得焦裕禄肯定不喜欢这样的排场,他生前的被子可是打了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啊。</p> <p class="ql-block"> 他在这里躺的并不安生,他看他的继任者按照他生前的部署挖盐碱、建水渠;他看着接踵而来的文化与革命掀翻了县委领导班子,斗来斗去搞倒退;他看着打不死、斗不倒的张钦礼顶着政治上的这风那风,带领全县人民栽泡桐、种花生;后来他终于看到改革开放给兰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看到了全县人民脱贫摘帽,过上了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墓前,我不必多说什么。我想,42岁的焦裕禄睡得正安祥。</p> <p class="ql-block"> 焦裕禄纪念馆规模却不大,展览的东西也不多,只是那把焦裕禄坐过的藤椅被安放在一个模拟的办公室里,一不小心就会擦肩而过。我是快到出口时才觉得不对头,那把藤椅在哪里呢?</p><p class="ql-block"> 我又回过头挨个展室去寻找,原来在一个偏僻的角落,还原了焦裕禄办公的两个小房间,门紧锁着,里面也不开灯,我贴着木头窗子才看到一张书桌、一部电话,还有那个穿了好大一个洞的旧藤椅,黑暗中像历史的一面镜子、像时代的一面镜子,照亮了每一个来参观者的眼睛,也照亮了我这个千里而来的一个普通干部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是的,焦裕禄没有死,他还坐在这把旧藤椅上,用一截木棍一头顶在藤椅上,一头顶在他那巨疼的肝脏上。</p><p class="ql-block"> 他直疼的我浑身颤栗。</p> <p class="ql-block"> 焦裕禄在兰考只有两年,肝癌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就把他的生命定格在了42岁上。</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带病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战斗在生产第一线。</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他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农民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他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全县149个大队,他带领调查队跑了120个大队,跋涉5000公里,送走了风沙滚滚的春天,又送走了雨水集中的夏季,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日夜,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p><p class="ql-block"> 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p> <p class="ql-block">说三件事:</p><p class="ql-block"> 严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只说了一句:“走,跟我出去一趟。”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灾民前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在这里始发。大批的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蜷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准备到外乡讨救济,实话说就是出去要饭。</p><p class="ql-block">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p> <p class="ql-block"> 1963年的夏天,连续几昼夜的暴雨袭击了兰考,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站在洪水激流中,同志们为他张了伞,他画了一张又一张水的流向图。</p><p class="ql-block"> 等他们赶到金营大队,支部书记李广志看见焦裕禄就吃了一惊:“一片汪洋大水,您是咋来的?”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p><p class="ql-block"> 李广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拿出自己画的图来,一边指点着,一边滔滔不绝地告诉李广志,根据这里的地形和水的流势,应该从哪里到哪里开一条河,再从哪里到哪里挖一条渠……这样,就可以把这几个大队的积水,统统排出去了。李广志打破脑袋也没有想到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竟这样生死不顾!</p><p class="ql-block"> 李广志要给没吃饭的焦裕禄派饭,焦裕禄说:“雨天,群众缺烧的,不吃啦!”说着就又冲到风雨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肝癌后期,组织上强迫焦裕禄住进了郑州市医院,县里的同志和兰考的群众代表前来看他,他不谈自己的病,首先问县里的工作、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咋样?老韩陵的泡桐树栽了多少?</p><p class="ql-block"> 他还嘱咐大家:“回去对县委的同志们说,叫他们把我没有写完的那篇文章写完;还有,把秦寨盐碱地上的麦穗拿一把来,让我看看”。</p><p class="ql-block"> 省、地、县各级领导同志来看望他。这时,焦裕禄已经病危,他用尽全力断断续续地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感到很难过......我死了不要多花钱......省下来钱支援灾区建设......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p><p class="ql-block"> 1964年5月14日,42岁的焦裕禄走了。</p> <p class="ql-block">老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地方官在位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兴旺与衰落。焦裕禄虽然死了,但他救活了一个县,救活了36万最底层的农民,他们不再背井离乡,不再流浪讨饭。在当时的年代,焦裕禄和他的继任者张钦礼让全县人民能够吃上了饭,无亚于开天辟地的大事情。</p> <p class="ql-block">驱车二公里,我又去参观了“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的“焦桐”,这棵1963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泡桐树已经长到20米高,需要三个人合围才能抱过来。这大树年年枝繁叶茂,年年开出紫红色的花朵,年年迎接着数万来到兰考的参观者,像一座丰碑诉说着焦裕禄的故事,诉说着那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该停笔了。</p><p class="ql-block"> 但我想:70年前的焦裕禄和千千万万个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这样以劳动者的身份,呕心沥血地改变着中国这块灾难深重的大地,他就是一面时代的镜子照亮着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p><p class="ql-block">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干部像焦裕禄那样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县委书记和市长大人们是否做到了呢?</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十九日</p> <p class="ql-block">焦裕禄的继任者张钦礼。</p> <p class="ql-block"> 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p><p class="ql-block">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p><p class="ql-block">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p><p class="ql-block">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〇·七·十五</p> <p class="ql-block">学焦裕禄同志———董必武为焦裕禄纪念园提诗</p> <p class="ql-block">焦裕禄生前骑行的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兰考县中心大道———焦裕禄大街</p> <p class="ql-block">焦裕禄生前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焦裕禄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观赏,不要花钱送花,不要打赏,转发就是最好的奖赏,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