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里的秘密

郑州张世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现如今的人们,尤其是书法爱好者,对于碑刻也许并不陌生。但如果要问及碑刻的内涵、碑刻的历史、碑刻的结构以及与碑刻相关的逸闻趣事,能说得清、道得明的,恐怕就不会太多。本文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用通俗的语言,将有关碑刻的知识,尽可能详尽地向读者作以说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一通碑,当数1996年在河南省新郑市韩国故城宗庙遗址发现的“无字碑”了。该碑为圭形,高3.25米,宽0.45米,厚0.25米,其石质为灰色砂岩。碑的下半部中间有一圆孔,称为碑穿。由于截至目前,尚未发现比其年代更早的碑,该碑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从该碑的某些特征出发,我们就可以引出碑刻的原始含义:早年立于宫中的碑,是为了测日影、定时刻用的;立于祠庙前的碑,是为了方便后人骑马乘车前来祭祀时栓牲口用的;而立于坟前的碑,是为了便于将棺椁放进墓圹里去的。由此可见,碑刻的最初使用场所不外乎是祠庙与陵墓所在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最初的碑刻并无文字。到后来,陵墓前的“木碑”,不再被人拔下来埋进墓穴,而是作为标志立在了墓旁。于是,便有人开始把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等少量文字书写其上。再后来,人们又将“木碑”变成石碑,刻写其上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石碑最终成为了褒奖勋业、颂扬功德的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碑的结构大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碑首、碑身和碑座。早期的碑,其碑首和碑身多是连为一体的。后来由于碑首的装饰功能越来越强,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致,于是便独立制作。待完成后,才安装在碑身上头。碑身的前面叫碑阳,后面叫碑阴;碑阳所刻文字,是为正文;碑阴所刻内容,则属于“附录”性质;碑阳和碑阴镌刻文字的地方叫碑版,碑版的边框有的是空白,有的则还雕刻有花纹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碑首的正中部位称为碑额,碑额是题写碑名的所在。由于碑名常用篆书,故碑额又称“篆额”。倘用其他字体,则称为“额题”。有些碑额四周还绘有纹饰,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外,还有仙人或祥禽瑞兽。如果碑额正面雕刻青龙、白虎,背面刻有朱雀,而碑座是玄武(神龟),这样以来,“四灵”同时就都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碑首的造型有尖、方、圆(半圆)之分。等级较高的碑,其头部多为螭龙纹,螭龙的数目有二、四、六不等,交相盘绕,是为螭首。其雕法又分为圆雕、透雕和深浮雕。常见的形式多为两条螭龙在碑额正上方托起一颗火焰宝珠,名曰“二龙戏珠”。从现存的汉碑中,人们往往能看到其碑额下边有一个两边穿透的圆孔,直径多在10公分左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碑穿”了。其实,早年的“碑穿”,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到了后来,其遗存就只成了象征性的,没有了实际用途。有的“穿”,四周还雕有3圈弧形的环纹,称为“晕”。在这里,含有以“穿”为日、月,而弧形则象征日月光环的意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碑座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正方体、长方体,须弥座等。较常见的是一个巨大的石龟,名叫赑屃。传说,在龙所生的九个儿子中,赑屃的力气最大。由于其擅长负重,让它驮碑,有长久保存、流芳百世的意思。碑座顶部有凹槽,碑身底部的榫头就插在凹槽的卯眼里。也有的碑无座,直接插入土中。碑座称为趺,方座为方趺,龟座为龟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自汉代以来,碑的家族越来越大,名目也越来越多。其内容不仅包括刻石、碑碣、墓志、石阙、摩崖、造像、塔铭、画像、浮图、刻经,而且包括医方、井阑、桥柱、题咏、题名以及诗文杂著等。即如,在祠庙碑和墓碑的基础上,就又繁衍派生出了功德碑、纪事碑等多种。那么,迄今为止,碑刻又有多少种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碑刻如按功用划分,主要有墓祠碑、寺观碑、功德碑和标示碑等。顾名思义。墓祠碑是为死人刻立的碑;寺观碑是刻立在庙宇里的碑;功德碑则是专为圣贤神明、帝王官吏歌功颂德的碑;标示碑多是专为某一件事勒石树碑以记之。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标示碑由于其所记之事具有现场性和亲历性,因此,往往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比如,现存于福建漳州的《木棉庵碑》,就是一通典型的标示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由于碑文内容涉及范围十分宽广,诸如自然地理变迁、行政地理沿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经典文献,还有方志、民俗、物产、物价、书体文风、宗教信仰、民族关系、官职演变、家族兴衰、世袭源流、工程建筑、边境治安等都在其中。这些内容无不具有补充和订正历史文本的价值和作用。其所涉及的学科除历史学外,还包括地理学、文艺学、文字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医药学和宗教学等。故而,现如今的人们,通过对碑刻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即“碑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