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四个爱好骑行的老党员,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p><p class="ql-block">我们要走好长征路,讲好长征故事。</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7号:早上从蓝山县出发,现在就要进入宁远县了</p> <p class="ql-block">蓝山县城没有山地车专卖店,王书斌找了一个路边摊,没有山地车专用辐条,就用两根辐条接起来使用。总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可以继续前行了。</p><p class="ql-block">提示一下:如果是骑行长途,一定要带上备份辐条,和辐条扳手(南方各地人体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会有29寸的辐条。且现在自行车辐条种类繁多)以防万一</p> <p class="ql-block">潇水缓缓的流过道县县城</p> <p class="ql-block">五光十色的潇水夜景</p> <p class="ql-block">潇水旁绿树浓荫之中有一面红军墙,是道县的红军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红军墙后面,可以远眺红军当年抢渡潇水的渡口,当年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就是由此攻占的道县县城。</p><p class="ql-block">1934年11月24日,红军渡河期间,敌军对红军实施空中打击。面对敌机的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一军团二师,将一架正在疯狂低空俯冲轰炸的709号飞机打了下来,又一次创造了红军用步枪打下飞机的战例。</p><p class="ql-block">而1934年9月7日,红六军团曾在广西全县大埠头以西的石溪村,面对敌机的低空扫射,组织了对空射击,第一次击中敌机,使敌机迫降于稻田中。</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 道县县城继续寻找红军当年的足迹:道县古称道州,是湘南一带第一大县城,道县县城紧邻潇水西岸,也是潇水两岸有名的渡口。红军长征途中,在道县境内先后停留了十天,为渡湘江做准备,红军两次在这里抢渡潇水,从而拉开了湘江战役的序幕。</p><p class="ql-block">道县的“红军墙”,位于西关桥南桥头附近,是道县非常有名的红军遗迹:“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p><p class="ql-block">这条标语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多个省中,书写在县城显眼处而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条,所以特别珍贵。</p><p class="ql-block">小红军来自江西,穷苦出生,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了,是红军给了他衣食。在红军队伍里,小红军逐渐识字,学会写字,学会写标语,成了长征路上一个写红军宣传标语的能手。在道县城休整的两天时间,这名小红军到处寻地方写标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小红军的笔迹</p><p class="ql-block">这幅标语原来在文庙照壁上,由于那里地势低洼、常招水淹,所以于1995年文庙改建时搬迁至此</p><p class="ql-block">红军墙四周被浓郁的大树环绕,红军的标语被树枝遮掩,字迹模糊无法拍照,留下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军墙在道县县城西州公园内,原在县委招待所前,近临濂溪河,旧制为文庙照墙,墙高10米,面阔45米,气势雄伟,蔚为壮观。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道州城时,一位年仅14岁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写下了“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十六个大字,因此而得名。解放后,列为县革命文物加以保护,用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红军墙含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双重价值,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可多见。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道县的城市广场上:一座塑像各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周敦颐(1017年6月1日一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p><p class="ql-block">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p> <p class="ql-block">道县潇水江边</p> <p class="ql-block">3021年3月17号:到了道县,找到了一家美利达自行车店,王书斌的自行车也修好了</p><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了81公里,晚上住在道县广场对面的一家宾馆</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8号永州市道县梅花镇:</p><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道县烈士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道县烈士纪念园位于湖南省道县梅花镇,距离县城5公里。</p><p class="ql-block">园内树木苍翠,洑水河静静流过,山光水色、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占地48亩,主要建筑包括大牌坊、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对湘烈士墓、红三十四师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亭、浮碉、迎宾步道等。</p> <p class="ql-block">1934年红三十四师奉命前往枫树脚接防,在水车渡灌江时,遭敌军飞机轰炸,牺牲200余人。完成掩护任务后,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断,红三十四师孤军留在湘江以东,陷入敌军的包围。</p> <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3日,赶往湘江途中,红三十四师在全州文塘遭敌军伏击堵截,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师委程翠林等将士牺牲。时任红三十四师第一 O 团团长的韩伟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部队走投无路,被迫东返,在龙塘、新圩又与敌进行激战,再次遭到伤亡……”</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记住这些英烈的名字吧!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p> <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再现了陈树湘烈士重伤被俘后,在押送途中绞肠自尽的悲壮时刻</p> <p class="ql-block">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红34师作为后卫师,担任断后任务,掩护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两大纵队突破重围。</p><p class="ql-block">在湘江战役中,6000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陈树湘负伤被俘后,在担架上用手,从腹部伤口处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全师仅剩第100团团长韩伟、第3营政委胡文轩和第5连通信员李金闪因跳崖被救未亡。</p> <p class="ql-block">湘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因敌我力量悬殊,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陈树湘在指挥红34师突围的激烈战斗中受伤被俘,被押送途中,他绞肠自尽,“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树立了共产党员牢记使命、绝对忠诚的光辉榜样。</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英雄谱:开国中将韩伟</p><p class="ql-block">时任红34师100团团长。红34师湘江战役之后仅存的数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4日—5日,红34师余部在广西灌阳洪水召开党员会议,决定分兵突围。此后,两位生死战友一别永诀。</p><p class="ql-block">1934年12月5日,此时队伍仅剩300余人,为了保存革命实力,红34师100团团长韩伟主动请战,率余部30余人掩护陈树湘等人突围。后韩伟跳崖获救,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一直情系闽西,最后归葬闽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听说红34师在湘江战役几尽全军覆没时说:“突围出来,实行的是打狗战术,34师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打狗队,前有敌人,后有追兵,拿棍打狗,边打边走,打不胜打哟,当然损失惨重”。</p> <p class="ql-block">师长陈树湘召集师、团干部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两个决议:第一,从敌人薄弱部位突围出去,到湘南打游击;第二,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p><p class="ql-block">陈树湘率余部向湘南突围。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 O O 团,大部分牺牲,小部分流散。1934年12月7日,陈树湘率余部离开广西进入湖南,此时仅剩200余人。</p> <p class="ql-block">此后,他们遭敌袭击,陈树湘腹部受重伤,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战斗,不幸在道县落入敌手,他乘敌不备,用手绞断腹部伤口露出的肠子,断肠明志,时年29岁。</p> <p class="ql-block">湘江之战,红军惨败告终。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殿后的红八军团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湘江东岸的红三军团六师18团和红五军团34师全军覆灭。其余各部编制在湘江之战均只剩不足半数红军损失如下:第一道封锁线,损失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损失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损失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也就是湘江之战,共损失近38000人,而且主要是骨干作战部队</p> <p class="ql-block">离开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纪念馆继续西行</p> <p class="ql-block">循着路标指示,绕过一个村庄 我们找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时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烈士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洁白的花朵在祭奠着英灵</p> <p class="ql-block">过了道县的永安关,踏入了广西桂林的地界</p> <p class="ql-block">回头一看,湖南的路面平整的多。广西方向也没有任何标识</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18号:晚上住在广西省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当天骑行56.58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