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3月成立的空军航空兵第13师,是我军组建最早的唯一一支运输机部队,是具有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部队。它是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进军号角中诞生,在党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关怀和爱护下成长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十多年来,空13师在完成飞越空中禁区开辟康藏航线、北京拉萨航线,以及执行诸多作战演习任务、救灾救险任务、原子弹采样运送任务、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任务、科研试飞任务、援外任务、载人宇宙飞船返回仓高空空投试验任务、国庆空中阅兵任务、利比亚撤侨任务、抗疫任务、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出国参加军事演习任务,和一系列非战争行动等多样化任务中,都充分发挥了远程、快速的战略投送能力和广泛的空中机动能力,逐渐成为了战略空军的重要支撑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随着部队的成长壮大,空13师也锤炼培养出了大批优秀飞行人员和英雄模范。作为我军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运输机飞行员、建师时的元老,原武汉军区空军参谋长、原空13师师长王捷程就是代表之一。他从普通飞行员到飞行师长,在空13师整整奋斗了近三十年,与部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強、共同成长,并为部队的全面建设,做出了自己的杰出贡献,为我们树立了献身空军、矢志打赢的光辉榜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童年苦难,战火洗礼,奠定了他一辈子献身我军飞行事业的初心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王捷程诞生在河北黄骅渤海边东高头村一户十分贫困的渔民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父母外,家里共有五个子女,王捷程排行老三。家里地无一垅、房无一间、船无一只,全靠父亲给人扛长工,驾船出海打鱼为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全家人经常吃糠咽菜,吃不饱穿不暖。年景不好时,父亲经常领不到工钱。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借高利贷为生。结果是,高利贷越滾越还不清,父亲也被船主牢牢控住,常年累月出远海,很少回家。后来因家里实在太穷,供养不起这么多孩子,父母只好把他小弟弟送给了外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捷程从小聪明伶俐,倍受母亲疼爱。他8岁那年,宁肯要饭,母亲也供他上了私孰。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十分努力,成绩很快就上升为全村第一名。时间不长,家里实在供养不起,他也只好辍学。在家与母亲一起拾柴、捡菜叶、捞小鱼为生。生活十分凄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13岁那年,为了活命,父母把他送到本村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小工。到这家做工,只管吃饭,没有工钱。王捷程在这家的几年里,每天起早贪黑的搞卫生、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带孩子,什么活都干。主人稍有不顺心,不是骂他,就是打他。可以说如牛做马,精神上也受尽了凌辱。当时,他只知道自己是“命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初,王捷程实在受不了这家人的压榨欺侮,又碰上日伪军不断抓壮丁。他秘密联络了几个受苦的同学,背着父母一起出逃,离开了吃人的地狱去找八路军。但他的家乡是敌占区,不知道哪里有八路军部队。他们几个同学先到了北平,没有找到。接着,他们又往山东方向徒步行走。终于在第三天遇到了八路军一个交通站。交通站负责人介绍他们去了冀鲁边区的回民支队,当八路军。从此,他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17岁的王捷程,先当了回民支队的通信员。当时,部队在敌占区。他随部队常常白天休整,晚上行军或打仗。在党和部队教育下,他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明白了自己过去受苦受难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了革命理想。同时,他很注意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所在部队又转隶山东军区渤海教导团。通过部队大量的政治学习后,他的阶级觉悟提高很快,各方面都积极上进。年底,他在军区召开劳模大会时,被选为劳模预选代表。并担任了教导团青年连的班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47年6月,他因在教导团当班长期间,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处处冲锋在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排长。1947年8月,他指挥全排参战,取得了好成绩,荣立了三等功。接着,他参加了全军统一开展的以“三查三整”为重点的新式整军运动,使自己的军政素质有了新的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培养他,送他上了华东军政大学。在半年多的学习期间,他学习十分努力,担任了二大队三连的区队长和党小组长。结业时,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他又受到了校党委表扬和物资奖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习结业后,他任第三野战军25军73师219团9连排长。随部参加了淮海战役、解放济南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役。王捷程担任排长期间,参加的大小战斗都很残酷,他不断加强全体同志政治教育,不但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而且全排没有发生一起战士开小差情况。特别是在安徽郎溪县广德小区包围战中,他带领全排顽强阻击从南京方向外逃的国民党军一个营的兵力,胜利完成了任务。他个人再次荣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上海后,王捷程所在部队奉命到镇江休整。王捷程被调到营部当了书记。这时,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人民空军。要求各野战军,在作战勇敢、身体健壮的营以下干部中选拔飞行员。经严格选拔,他被幸运的被选上了空军的飞行学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一个苦大仇深的穷孩子,到参加八路军、解放军陆军,又即将成为天之骄子的空军飞行员,几年间翻天复地地跨越,使王捷程倍受鼓舞!他深深的知道,这一切都是党和人民军队给的!自己身上肩负着父母和全中国人民的殷切期望。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飞行,当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为保卫祖国献身蓝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王捷程来到长春二航校,开始地面预科学习。1949年12月,他进入位于济南的五航校,开始学习飞驱逐机。由于家庭十分贫苦,参军前王捷程只读过一年私孰,文化水平较低。这在陆军部队还能应付。但空军是高技术兵种,飞行员是天之骄子,需要学习和储备大量的文化和专业知识。而这对连小学都没上过几天的王捷程来说,困难可比登天还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困难大,但王捷程为解放全中国,当好飞行员的决心更大!学飞行要攻克的第一座髙山,就是航理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学好航理,白天,他认真听课,尽量多做做好笔记。课下,他把听不懂没弄通的地方,主动找教员和同学请教探讨。晚上,他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做作业。为了不影响同宿舍学员休息,他还常在熄灯以后,钻到厕所里刻苦复习功课,常常学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道难关终于被他攻克!他的各科航理测验得到了总评4.5分的好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初教机实际驾驶阶段后,在中方和苏联教员的屡次带飞中,他用心体会每一个动作,牢记每一次教悔,让每一个起落都有所进步。晚上回到宿舍,他还认真记好当日的飞行记录,仔细体会驾驶技巧,不断积累心得体会。由于他处处争先,各方面进步很快,他还被选为班长、区队长和党支部委员。并被第四名放了单飞。中教机的飞行训练,他是第七名放的单飞。由于组织纪律強、学习成绩优良、遵守纪律好,他还被选为学校党代会代表。毕业时,他取得了全优的成绩。校领导认为他是个飞行的好苗子,将来大有发展,并给他记了四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0年年底,本想着可以分到战斗部队飞歼击机,但临毕业时他不幸患了中耳炎,结果被分配到了西南空军高空运输团去飞运输机。要先进入长春空军二航校高空训练队,改装刚刚进口的苏式伊尔12运输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飞驱逐机到飞运输机,瞬时的大变化,对来自战斗部队,只想着在空中与敌机拼刺刀的王捷程来说,一时感觉接受不了,认为没了前途,思想上一度很消沉。后来,空军机关的领导亲自接见了他们,给他们做了思想动员。告诉他们解放大西南、解放西藏,有大量艰巨空中运输任务等着他们完成呢!在这里也是大有可为的!他提高了认识后,在运输机改装学习时,担任了四大队的中队长。经过从国民党起义过来的老飞行员谢派芬和苏联飞行专家的带教,他经过座仓实习、起飞落地、建立航线、和空域巡航、两次单飞等22小时课目的飞行,他很快掌握了伊尔12的基本驾驶技术,获得驾驶员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1年初,刚从二航校运输机训练队毕业的他和战友们一起,把从苏联进口的38架伊尔12飞机,按一字大编队队型,从长春经北京,一路飞到了四川,行程达两千多公里,为空13师的组建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51年4月,空13师正式组建时,23岁的王捷程,从高空运输团分到了空13师37团飞行一大队,担任了中队长。从此,他开始了在空13师漫长精彩的战斗历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2年4月,王捷程由空37团中队长调往空39团新成立的飞行大队三大队任副大队长(代理大队长)。他在以身作则、不断提高个人技术理论的同时,积极带领全大队飞行人员,较好地完成了夏季大训练任务。同年7月,他接到了参战命令,与战友们驾机第一次飞上了高原,参加了川西黑水战役。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川西地区上空,多次实施了空中侦察、空投物资,有力地配合了地面部队剿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3年,由于工作积极负责、有突击精神、组织领导能力较強、完成任务好,他升任了空39团飞行三大队(后来的昆仑雄鹰大队)首任大队长。当时,流窜甘南的国民党马良、马元祥残匪,煽动少数民族叛乱。王捷程所在团接到命令,出动5架飞机,执行配合地面部队剿匪任务。王捷程和同志们立即转场兰州机场,适时投入各种战斗任务飞行历时3个月,其中空投的命中率达99.5%,圆满完成了任务。1954年,因保证24个月飞行安全,飞行三大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王捷程个人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分热爱飞行事业的王捷程从航校毕业来到了空13师39团后,一直就有个雄伟的志向:就是要争做技术尖子,当最好的飞行员,把党和人民交给我们飞机安安全全地飞好!把党和军队交给我们的各项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初期虽然没有直接參加康藏、拉萨航线开辟任务,但十分注意向这些同事、英模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平时,他不仅刻苦钻研航理,认真学习师团颁发的“试航总结”和“高原飞行经验”,还经常当面向韩琳、王洪智、韩兴华等同志、包括向团里的不少从国民党空军起义过来的老飞行员学习,请教有关飞机驾驶的技术方方面面的问题,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技术难点。做到地面苦练,空中精飞,争创一流,勇于争先,不断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不久,他就率先完成了四种气象的训练,当上了机长和长机,并出任过两个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当上了团里的技术尖子。首长们都愿意把急难险重任务交给他飞,并逐步向教员和指挥员方向培养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空39团大队长王捷程与搭档、大队政委、笔者父亲刘路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5年8月至11月,转任空39团飞行一大队大队长的王捷程,随全师参加了中央军委在辽东半岛组织的、由彭德怀元帅担任总导演、叶剑英元帅为总指挥的,历时三个多月、在原子战争条件下、由各军兵种参加的抗登陆合成战役演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演习,空军参加的课目是:对主要方向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航空保障。空13师39团是全师参演的主力团。飞行中主要采取了大家从未飞过的中队楔队、团纵队的几十架飞机大编队,并空降伞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军委总部直接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军兵种合成演习,也空13师建师以来,参加的第一次团队大编队的空降演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捷程作为大队编队的领队,针对多机编队飞行中的难点重点,多次组织飞行人员认真搞好技战术研究,把每一架次训练都当作参战对待,为飞好大编队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式演习当天,机场天气突然变坏,刮起了超强的侧风,超过了起飞的最低气象标准。但为了准时到达演习战场,王捷程与参战的全体飞行人员,按照师指挥员的命令,超气象标准按时起飞,准时到达了演习现场,空降成绩优秀,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等领导人和空军刘亚楼司令员的好评。1956年6月,王捷程担任了空39团副团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王捷程率部进驻玉树机场,参加川甘青边沿地区剿匪平叛战斗。</p><p class="ql-block">执行这次任务点是面积大、出动次数多、飞行強度大。王捷程带领参战的四个机组,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头一个月就共飞了320小时。其中,李精维机组飞了90小时;李贤凤机组一天出动两次空投物资,留空时间达9个多小时。大大超出了平时的训练时间。由于他们的有力空中支援和侦察,解决了地面部队的急需,并为指挥所提供了重要情报,圆滿完成了任务。青海军区在作战总结中还着重表扬了空军的支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飞行员李贤凤,左,与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勇挑重担,敢于争先,做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领头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31岁的王捷程挑起了空39团团长的重担。</p> <p class="ql-block">上任伊始,他以发扬老一辈飞行员光荣传统为统领,以确立纪律严明敢打必胜的团队作风为牵引,以当好"领头雁"充分发挥自身模范行动为示范,以坚决完成好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为重点,狠抓拳头部队的全面建设,创第一等的工作,夺第一流的业绩,使空39团战斗力不断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藏平叛建功勋。</p> <p class="ql-block">1959年3月,他迎来了首场严峻的考验。西藏达赖集团发动了反革命叛乱,中央军委和军委空军,急令空13师参战。王捷程毫不犹豫,立即驾机升空,率空39团从内地飞上高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将近两年的作战期间,在任务紧急繁重、战区辽阔、地形复杂、情况变化急剧的情况下,他和全团几十个机组空地勤人员,发扬吃苦耐劳、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飞拉萨、进西宁、入格尔木、奔玉树,多次执行空运军区首长、前线指挥部人员、翻译、增援地面部队人员和前线急需的干粮、装备、物资,以及空投、空中侦察、协助兄弟部队完成布署等重要任务。其中驻当雄飞行一大队杨敏机组,在轰炸机未进入前、地面部队请求空中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以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在飞机门旁架设重机枪,从空中射击,拦截了盘距在阿里腾格里海地区的近600余名叛匪的去路,为地面部队围歼这股顽敌创赢得了时间,创造了运输机当战斗机的突出战例,受到了兰空、空军的肯定和表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捷程与团领航主任徐柏生在当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由于公路严重受堵,民航未开辟西藏航线,他们还担负起了专机任务。王捷程团长还亲自驾机,送班禅、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前往北京参加国家各种会议和活动。圆滿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印自卫还击作战做贡献。</p><p class="ql-block">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空39团再次奉命参战。王捷程团长首率三个机组,在接到命令后,仅用45分钟准备时间,就起飞直奔战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驻守和田机场的飞行三大队有两个机组,首先接到了在昆仑山西部试航任务。他们毫无畏惧、全力以赴,用伊尔12飞机在5500米甚至6000米(几乎达到飞机最高升限)以上的高山上,试通了和田至康西瓦、阿克赛湖、甜水海、多玛等新的西部航线。随后,空39团又在西线东、西两段,组织了空中支援任务,把参战地面部队的指挥员、战斗员、作战武器装备和急需的物资(包括我陆军部队急需换装公安边防部队的军服),在上级规定的时候内运往了作战前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役后期,我边防部队缴获了印度的一些直升飞机等大量武器装备,急需我直升机两个机组飞行人员到位。周恩来总理亲自给空军成副司令员打电话,要求空13师两天内,必须把我军直升机驾驶员空运到拉萨。师团首长接到紧急命令后,令二大队李贤凤机组,从郑州紧急起飞执行任务。李贤凤机组飞到半路时,突遇到了大面积的雷电积雨云的锋面,经长时间绕行仍飞不过去。后因油量有限,只能先绕到太原机场备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团长王捷程决定,与李贤凤机组采用中途接力办法,先由李贤凤机组再次从太原起飞,到西宁机场后换团长王捷程亲自驾机直飞拉萨,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周总理的表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与核试验穿蘑菇云取样显赤胆。</p><p class="ql-block">1964年我国第一次核试验前三个月,空39团又接到了空军直接下达的为原子弹组装运送另件、核爆炸后伊尔12飞机穿进蘑菇云取样,以及把样品运送到北京的光荣任务。空军领导决定由副团长史涛牵头,并精心挑选了飞行二大队大队长李贤凤、飞行一大队副大队长郭洪礼两个机组来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军、军区空军为此专门成立了工作部。史涛副团长任工作部党委委员。团里为此成立了专项任务临时飞行大队,李贤凤同志兼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李贤凤机组为了保证把原子弹配件万无一失地运到目的地,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多次试飞、精心操作,出色完成了运载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洪礼机组在模拟试飞时,有个别飞行员出现了穿不上抗荷衣等问题,团长王捷程决定及时更换了一名副驾驶员和一名空中通讯员。核试验当天,郭洪礼机组冒着遭核幅射的生命危险,史无前例的驾机两次勇敢地钻入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里,取到了合适样品。后李贤凤机组又顺利地把样品送到了北京。空军给两个机组双双记了一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史涛副团长,后任师副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 (郭洪礼机组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 (英雄机长郭洪礼)</p> <p class="ql-block"> (李贤凤机长)</p> <p class="ql-block">(后任空13师副师长的李贤凤空军大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昆仑雄鹰大队”留英名。</p><p class="ql-block">空39团飞行三大队,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团队。王捷程曾在五十年代初飞行三大队刚组建时,任过副大队长和大队长,打下了好基础。担任团长后,他对飞行三大队的全面建设更倾注了心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经常深入大队跟班飞行,细致搞好传帮带。每当三大队执行重大任务,他不是亲自带飞亲自参与,就是给予细致明确的指导。飞行三大队的全体同志也没有辜负王捷程的期望,他们组建以来,多次飞上昆仑髙原执行各种任务。在前后12年期间,他们先后飞越昆仑山2400多架次,4100多小时,运送物资1000多吨,人员3000多人,均出色完成了多项战斗任务,长期保证了飞行安全,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1964年9月,空军授于空39团飞行三大队“昆仑雄鹰大队”荣誉称号,为全团树立了样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昆仑雄鹰大队全体同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善做军事园丁,让桃李滿天下。</p><p class="ql-block">在锤炼摔打部队的过程中,王捷程尤其注意结合作战和训练任务,培养作风、培养人才。他总是自己做出样子后,严格要求部队,从不放过任何细小的问题。在此同时,他要求部队在边打边训、战训结合、既练技术、也练战术的过程中,突出抓紧各类人才的培养。他充分利用作战和训练任务的间隙,组织全团多方开展技战术研究。并多次组织以老带新、新老轮换的轮训,他还亲自担任教员,多次带新飞行员飞复杂气象穿云下降课目和夜航课目,大力培养了多名新的机长、领航长、通信长等新生力量,受到了上级多次表彰,为部队长远建设积累了大批人才。(几十年来,空39团涌现出了军、师、团以上领导干部达几十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自空39团的部分军师团以上干部)</p> <p class="ql-block">(出自空39团部分女将军岳喜翠、刘晓莲、程晓健)</p> <p class="ql-block">(出自空39团的试飞英雄邹延龄)</p> <p class="ql-block">(被《空军报》称为的“碧空兰天五姐妹”均出自空39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自空39团的载人宇宙飞船返回仓高空空投试验任务获奖者张甫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強烈地震。已升任空13师司令部参谋长的王捷程,率领37、38、39三个团的20多架飞机进驻石家庄等机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他除了全力组织指导部队为灾区空投熟食、药品、和救灾物资164吨,解了灾区人民燃眉之急外,还亲自驾机执行空投任务。有次他驾机去一个水灾严重的村落空投物资,因为航行图上没有目标,也没有其他资料,飞临上空后转了好多圈也没有发现空投点。领航员徐柏生建议王捷程再上升一些高度,扩大搜索范围。结果通信员肖福春终于发现了摇旗待救的老百姓。在执行这次任务中,还有一架飞机担任了为周总理乘坐的直升机,作引导机的任务。为周总理空中视察灾情、制定全面救灾方案,提供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履行好我国、我军安12飞机首席机长的千钧职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6年7月,已任空13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的王捷程,接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即由他带队去苏联改装学飞安—12运输机,并按照中苏两国间签署的购机合同,接3架安12飞机回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制安12飞机,当时是苏军装备的主力运输机。该机安装四台涡轮螺旋浆发动机,起飞重量、载重量、续航时间等各方面的性能,都大大超过当年空13师装备的C46、C47、里2、伊尔12、伊尔14等机型。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看,该机也是一款较为实用的运输机。如果能够换装该机,对于空13师装备更新换代,提高战略运输投送机动能力,进而提高战斗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但是,对我国、我军安12飞机的首席驾驶员、首席机长的王捷程来说,执行这次任务,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国际上来看,当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几乎到了断绝关系的边缘。尤其是苏联军方,坚决反对将安12飞机卖给中国。苏方随时可能取消购机合同。这就决定了这次接装过程注定不会平坦简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前往执行接装我20名人员(飞行员王捷程、李贤凤、陈继贤,空中领航员邢国祥,空中通信员肖福春,空勤机械师廖民宽、吴中兴,以及地勤各类师郭孝民、王友斌、陈贤仕、徐治文、张世烈,和八名翻译)来看,均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单位,过去从来没有配合过。又加上远离祖国、远离使馆,苏联的冬季天气寒冷、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且时间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等等。这给领队王捷程和全体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捷程与飞行员李贤凤、陈继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严峻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王捷程同志以对党对国家对军队的高度负责精神,带领去苏接装的全体同志齐心协力、积极应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叫响为国争光的口号!</p><p class="ql-block">出国前,在北京集中学习和到莫斯科我驻苏大使馆做准备日子里,王捷程带领全体同志在当面邻听了空军政委、邝副司令员、外贸部李部长亲自下达的命令后,先成立了党的临时组织。他还带领全体同志,认真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出国注意事项。要求所有去苏的同志,都要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指示统一思想。充分认清:我们这次出国接机,不仅仅代表空13师和空军,而是代表整个中国军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每个同志时时刻刻都要把国家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为国争光的行动,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绝不能让祖国利益受到丝毫损毁!在此基础上,王捷程还与大家认真制定了接装方案,从思想上、政治上、技术上充分做好迎接严峻考验、克服各种困难、坚决完成任务的准备。从北京出发时,空军余政委、邝副司令员、外贸部李部长还亲自到机场为他们送了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拿出我军战争年代革命加拼命的劲头!</p><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他们来到了位于苏联布良期克的斜夏机场。在这个基地,苏联空军曾带训过古巴、印度、阿尔及利亚、南斯拉夫等其他四个国家的改装,用时都在10个月以上。而他们这次改装根据周总理要求,必须缩短为4个月以内。在如此短时间内,要学完发动机、电气仪表、无线电雷达等航理,并进行基本驾驶技术训练,达到三种气象标准能飞;地勤的同志也要掌握维护排故的大量知识。连苏方都认为做不到!繁重的任务,如山的困难,考验着每一个同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开始在航理学习阶段,苏方就设置了重大障碍。他们派出的主任教官布琼尼少校,本身具有克格勃的身份,处处监视中方人员与教员接触;他们还规定,凡是学习中的讲义、教材、照片、图表,一律不准带回国。面对苏方的要挟和为难,经过战争年代烽火锻炼的王捷程和李贤凤等同志,硬是凭着坚强的革命意志,带领全体同志,充分发扬了我军革命加拼命的光荣传统!白天,他们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晚上,冒着风险,靠着每天后半夜、甚至通宵达旦的工作,把所有资料悄悄抄写了一遍,为回国带教,打下了基础。在四十多天航理学习中,所有空地勤同志经过刻苦钻研,付出了成倍的心血和精力,全都取得了优异成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出中国空军团结拼博敢于胜利的气慨!</p><p class="ql-block">到了地面实习和飞行训练关键阶段,每个同志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尽管过去三位飞行员在飞行训练和教学上有一定的经验,但那都是在中小型、双发、下单翼、活塞式的飞机上。现在要改装的是中大型、四发、上单翼涡浆式的飞机,差别很大。又加上大家夜航都间断了半年至一年时间。既要学习技术、更要保证飞行安全,困难不少。特别是由于当时政治形势日趋复杂,苏方的飞行教官很消极,飞行前不提要求、飞行中很少动口动手、下机后不作讲评。你主动请教,他们常常回答就是“正常”、“好”,两句话。让人大失所望!本来希望教员多教点,大家多学点,回国后还要当教员。可实际上却事与愿违。怎么办?王捷程和大家商量,只有一个出路,就是依靠我们自己!他们不主动教,我们主动问;他们不公开教,我们偷偷学;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多学点、学深点、学透点。我们全体空地勤人员,大家团结一心、百般努力、全力以赴,拼命也要飞出我中国、大国空军本色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此,在每个飞行日每个起落中,除认真观摩苏方教员的操作外,大家对开车、起飞落地、空域巡航,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操作到位,认真体会“四发”与“双发”的区别。同时,王捷程还与李贤凤、陈继贤两名飞行员一个起落一个起落、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互相观摩、互相鼓励、互相教学,互相细心介绍自己的每一次飞行的心德体会。地面的同事们,也认真记录观察每个起落的情况。每次飞行日结束后,大家都坐在一起,集体讲评,做好小结,并在飞行日记上认真填写心德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每周四至五个飞行日大強度训练,仅用了22个飞行日,他们就提前飞完了三种气象的所有课目。其他几个国家的飞行员都是飞60多个起落才能放单飞。而他们三人仅飞了20个起落就放了单飞。并奇迹般地在3个月零7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在该机型上、其他国家需10个多月才能完成的所有训练课程,在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全优的成绩。虽然大家普遍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十分疲劳。但心情是十分高兴的。接着,他们又到塔什干的飞机制造工厂,冒着零下54度的低温,对新飞机进行了认真地验收。在检查排除了几十起故障隐患后,终于按国家要求的时间,于1966年12月31日18时,首次把安12飞机安全飞回了郑州机场,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空军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王捷程与部分接装安12的人员在苏联)</p> <p class="ql-block"> (李贤凤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 (昆仑雄鹰大队陈继贤副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 (通讯长肖福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成功接装安12飞机,对空13师的装备更新换代、形成新机建制、提高战略输送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全师的战斗力逐步开始步入跨越式提升阶段(之后,空13师开始逐渐换装安12、安26、运8、运7、以及伊尔76、伊尔78、运20等新机型)!而接装全体同志在实践中形成的“为国争光、顽强拼搏、革命加拼命、团结协作、敢于胜利”的精神,也对此后多批陆续出国接机的同志,乃至对全师指战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空13师的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史册上,亦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12首席驾驶员李贤凤,时任飞行二大队大队长)</p> <p class="ql-block">(安12首席贺驶员、获“反修英雄”称号的陈继贤)</p> <p class="ql-block">(陈继贤与外军飞行学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殚精竭虑,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战略预备队建设、强军兴军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1年9月,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913”事件。空13师是重灾区(涉事人员达26人)。</p><p class="ql-block">在一段时间里,师的全面建设受到严重损坏。在政治思想上首先受到了干忧破坏。当时师的主要领导以结识林彪死党为荣,大力宣扬林立果的所谓讲话报告,不惜上贼船走错路;在军事训练上受到了严重削弱。他们否定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用“单纯军事观点”的大帽子压制抓军事训练的同志。使空13师进入了建师以来的低谷时期,他们还超出主客观条件,拟大肆拼凑400个机组,造成人机比例失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时,新飞行员无飞机可飞,老飞行员保持不了技术水平,训练质量降低,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成长。甚至发生了安12飞机的尖子飞行机组,因领航、操纵产生的低级错误,在内蒙古公庙子机场落地时,偏出五边正常航线,与标高四百多米的小山包相撞,飞机暴废、15人死亡的一等事故。此事故是安12飞机装备部队后,发生的第一起严重事故,甚至惊动了毛泽东主席!教训十分深刻。王捷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武汉军区空军派出了时任武空司令部副参谋长李向民同志,来空13师担任党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师长、政委职位一直空缺)。王捷程作为实际上的第一副师长,担任了师党委副书记。新的师党委,认真总结了自身的经验教训。王捷程与常委成员一起,全力狠抓了全师各项工作的拨乱反正、恢复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肃清林彪四人帮的干忧破坏,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传承建师以来的光荣传统;整顿各级领导班子,并认真落实党的政策,为一百多名被错误处理的同志进行了平反纠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军事上,把军事教育训练摆上党委的中心任务,下大力解决人机比例不正常的突出问题;抓住可飞天气,加大训练強度质量,使部队开始恢复元气,逐步提高战斗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2年6月始,为了首先提高干部骨干的基础素质,师下大力开办了飞行干部教导队、长机集训队、战术研究班、指挥员集训班,等。开办飞行干部骨干教导队时,王捷程亲自担任三期队长。重点学习“典、范、纲、令”,组织了多场技术基础飞行训练。他要求凡是新课目、新航线,干部都要飞在前,亲自取得经验。逐渐打牢部队的技战术基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后,部队在执行湖北等地人工降雨、甘孜地区抗震救灾、全运会伞降表演、援老挝物资空运、海上救护等任务中,都有尚好的表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19日,主管作战训练副师长王捷程,突然接到了空军指挥所越级打来的特急电话,下达了叶剑英元帅的直接命令,要求空13师,立即执行西沙自卫还击作战、协助海军航空兵、紧急转场至前线的空运任务。</p><p class="ql-block">当时本场天气复杂,下着雨加雪,云高只有60米,能见度不足500米。达不到起飞最低气象标准。但为了坚决完成叶剑英同志关于“1月22日零点前完成兵力全部调动布署完毕”的命令,王捷程决定:所有执行任务的12架飞机,全部超低气象标准強行起飞。首架飞机从接到命令到登机开车,仅用了26分钟。在前后短短六天中,腾兴彪团长、李贤凤、朱凯副团长等领导都亲自架机到前线诸机场,共飞行159架次,257小时,将1839名人员、187.3吨作战物资及时运到了前线,为西沙之战的全胜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74年6月起,师党委决定,空39团二大队派出6个机组3架伊尔12飞机,协同地质总局,执行经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的、前往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航测物探任务。在远离大陆、气象、敌情异常险恶的情况下,经过近4年时间493架次的安全飞行,该大队完成了106万平方公里海域、25万测线公里的航测任务,查明了我国海底地质结构和资源情况。这项任务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国务院、中央军委通报表彰了他们。该大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空军首长接见了他们。国家地质总局专门为他们召开了庆功大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飞行二大队部分飞行人员)</p> <p class="ql-block"> (王捷程与空39团领导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根据毛泽东主席签署的命令,王捷程走马上任,担任了空13师第五任师长,结束了师近四年没有师长的历史。(一个战略运输机师几年未配师长政委,我军史上少有。可见问题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中央军委和空军,在师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定空13师,为全军战略预备队。王捷程作为师长,战略预备队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以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坚定地扛起了強军兴军的沉重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抓战备观念,強化战斗队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师新的党委一班人,在大抓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教育和逐步拨乱反正肃清文革影响时,根据中央军委、空军对战略预备队的总要求,王捷程还在全师突出抓了“人民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和“军队要准备打仗”的教育。他还带领机关有关部门制定了《预防突袭应急行动方案》和《防敌突袭和解放台湾作战预案》。</p><p class="ql-block">他要求全师上下,要深刻认识运输航空兵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自身的战斗使命,确立战斗队思想,树立战斗力标准,时刻准备打仗,大力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迎接随时可能爆发的现代局部战争的考验。保证部队常年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随时能走、到处能飞,矢志打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抓战备训练,在提高部队技战术水平上狠下功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抓基础训练入手,不断提高新老飞行员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积极组织本场大强度训练,早开飞、多场次、多批次,不断提高训练效率,缓和人机比矛盾;</p><p class="ql-block">大力开展战略战术研究和复杂课目训练,围绕“走、打、防”和“行动快、开得动、编队稳、联得上、准时到、投得准”,进行专题课目训练,不断做好随时参战准备;</p><p class="ql-block">多次举办战术研究集训班,集中师团骨干,研究了中外空军的大量战例,重点在“三个突破”(突破云层影响、突破海上低空、突破“三无”条件下投得准、零误差)上狠下功夫,不断明确了运输机部队战略战术训练的重点;</p><p class="ql-block">多次组织岗位练兵表演竞赛,并带头参加表演竞赛。一次,王捷程亲自参加了各团、大队飞行干部和技术尖子共19个组的比赛,使用各型飞机10架。地面练,以背记、计算、快速地图作业、特情处置为内容;空中练,以着陆稳、准、轻,仪表着陆低高度开罩,云中航行云下空投为主要内容。不断在全师形成爱岗敬业、钻研技战术的良好风气。</p><p class="ql-block">他要求全师要进一步树立勇敢泼辣、不畏艰险的战斗作风,加强战备值班制度。不等不靠,争创一流。全师一共制定了60条机动航线,制定了出动序列和工作程序,做好紧急出动准备,并在空中拉练、各种考核和逐行各种任务中,来检验部队实际战斗力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段时间,他在参加飞行训练时,发现不少飞行员在操作“安式”飞机时动作不统一、不标准,容易发生不安全因素。他便立即召集各单位领导进行研究,并亲自示范,统一了着陆动作程序、操作要领、数据和评分标准,明确了着陆动作要稳、准、轻,为打好技术基础创造了条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师党委的领导下,王捷程与其他常委成员一起,勠力同心,扑下身子,狠抓整顿,大干快上,使师的全面建设很快有了新起色,应急机动作战能力的提高步入了快车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7月,为执行国家下达的支援柬埔寨金边紧急物资,以及运回柬埔寨军方缴获某军事大国装甲运兵车的空运任务,任师长不久的王捷程亲自驾机出行。从昆明飞金边,航线曲折,导航台少,天气复杂,航线穿越老挝全境,左右两侧最窄地段只有30公里,左边是越南、右边是缅甸、泰国等国,稍不注意就会偏航,引起涉外事件。任务十分艰巨。飞行中,他严格保持数据;空中领航员、师领航科长徐柏生,对民航气象部门报来的天气不同高度层的风向风速,进行认真的研判,严格计算好航行诸元并保持航线不偏;遇局部雷雨及时绕飞,终于圆满完成任务。为部队做出了榜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赴金边执行任务机组成员徐柏生、肖福春、姚振坤等与王捷程师长在昆明)</p> <p class="ql-block">(王捷程机组人员与有关人员在金边)</p> <p class="ql-block">(王捷程机组成员在金边机场与柬埔寨外交部官员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9级地震。有100多万人口的唐山市遭到毁灭性打击。根据总参、空军命令,空13师立即出动。</p><p class="ql-block">7月28日中午,王捷程师长率领第一梯队3架安12飞机紧急起飞后,在短短30分钟内,曾因天气突变,由开始直飞唐山,后改为飞南苑,接着又改为接沿途矿山救护队,单机分头经鲁山、徐州、济南再到唐山。三次空中临时改变航线,各机组不慌不乱。</p><p class="ql-block">为运送平顶山矿山救护队去唐山,在河南鲁山机场落地时,王捷程师长的机组突遇一场大暴雨。按正常航线落地已经来不及了。王捷程立即操纵飞机,大胆绕开雨区,采取小航线落地,赢得了救人的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飞抵唐山机场,又遇到不少困难。当时是复杂气象,云层很低,能见度也差。且机场两头的四个远、近距导航台,只有北头的一个勉强有信号,通讯指挥系统全遭到破坏。机组人员在王捷程指挥操纵下,与刚到达机场的北空航空兵临时指挥组取得了联系,按单台穿云下降的方法,终于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穿出云层安全落地。</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王捷程机组正滿载伤员、准备飞离时,机场附近又发生了強烈的7级余震。当时,跑道都在剧烈地晃动,正在滑行的飞机左右摇晃,机仓里的人坐不住、站不稳。但王捷程和机组全体同志毫不畏惧、紧握油门、勇敢地滑向起飞线,冒着余震強行成功起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参加救灾的16天内,空13师在师党委带领下和王捷程的具体指挥下,各机组全体同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多次冒着余震、以及雷暴等恶劣天气出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共飞行684次架次,抢运伤员11596人,空运抢救人员3743人、救灾物资1203.6吨。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总部、空军的通报表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又发生了強烈地震。刚从唐山救灾返回的部队,还未来及做调整,又奉命接续上阵,在政委师洪瑞、副师长刘洪德率领下立即前往救灾。松潘、平武,地处海拔4000米以上的川西高原,地形复杂,高山林立,加上一直下雨,采取过去常用的低空目视空投已无可能。师领航科科长徐柏生,根据自己20多年飞行经验,与大家一起制定了“云上推测空投法”,并亲自飞上6000米以上的高空试投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空38团当天午夜接到救灾命令时,正在组织夜航训练。他们放弃休息,凌晨接到任务,拂晓便飞往救灾第一线,圆满完成了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两次成功的救灾行动,彰显出空13师几年来,战略预备队建取得了较好成果。</p> <p class="ql-block"> (师领航科长徐柏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3月,在济空和海航的支援下,师又以渤海为台湾海峡,以解放台湾为主要作战对象的演习,先后组织了75个机组,从大连起飞越海编队飞行,在“三无”条件下,实施空投。取得了目标发现率98.6%、准时到达平均误差34.8秒的较好成绩。同年11月,师又组织了四个团、八个大队、57架飞机参加的,以配合空降兵解放台湾为背景的,空中拉练考核。采取隐蔽出航,多方向,多批路次,低空进入空投场,在复杂气象和“三无”条件下,准确进入目标实施空投,达到了开得动、准时到、联得上、投得准、安全好的要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8年12月20日,空13师又接到了,参加中越自卫还击作战紧急出动的命令。全师部队仅用39分钟时间就进入了紧急升空的状态。全师指战员,以参战为最高使命,赴汤蹈火,英勇无畏,谱写了空13师师史中最壮丽的诗篇!</p><p class="ql-block">王捷程师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带领首批机群飞赴前线。刘洪德、腾兴彪等其他师首长,也分别率领机群立即升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师领导紧急研究作战方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次参战的两个半月中,全师共出动飞机149架,直接参战空地勤人员达1604人,任务飞行2279小时57分,起落1117次,。先后协助了10个航空兵师空中紧急转场,及时把2204名作战指挥、保障人员,1462.4吨作战物资、武器装备送到了前线。这是空13师建师以来出动飞机最多、最集中、最频繁的一次,也是超天气标准、超飞行強度、飞行最多、持续飞行时间最长的一次。王捷程每天坚持指挥全师的工作,长达十六、七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13师在参战中,再一次性充分发挥了空军战略预备队的突出作用!锻造了一条空中运输的钢铁长城,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篇合格的答卷!年底,空13师被空军党委评为学空1师先进单位,王捷程本人也荣立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空军机关专门向空13师发来了贺电。叶剑英委员长于1979年4月,亲赴当阳机场,接见了刘德锐、师洪瑞、王捷程、刘洪德等师领导,并向全师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左2.王捷程。左4.刘德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9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王捷程为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他在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岗位上和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全身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空军做奉献。并经特批,一直保持着飞行资格,为他所衷心热爱的飞行事业继续奋斗,直到1981年停飞,一生共飞过近十个机种,飞行时间达4000多小时!1984年,他又升任了武汉军区空军参谋长,直至离休……</p><p class="ql-block">1955年和1989年,王捷程被中央军委分别授于了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p> <p class="ql-block"> (空13师六任师长聚会:从左至右腾兴彪、刘洪德、王洪智、常仲连、韩琳、王捷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4年,空军党委在向中央军委上报提升王捷程为武空参谋长时,对他的德才表现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也可以看作是对他光荣、战斗一生的客观评价。其中写道:“文革”中在部队、飞行、工作没有问题。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高度一致。事业心強,工作干劲大,有吃苦精神。有魄力,作风泼辣,工作大胆,对部队要求严格。组织领导能力较强,有部队工作和机关工作的经验。任航空兵13师师长期间,对部队建设抓得紧,1978年该师被评为学空1师先进单位。多次带领部队执行抗震救灾、出国、科研等重要任务,完成比较出色。尤其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表现更为突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连续工作十六七个小时,组织该师完成任务好。受到上级表扬,本人荣立三等功。任武空副参谋长以来,主要分管行政管理工作。责任心強,标准高,要求严,敢抓敢管,为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参谋长不在位时,他牵头司令部工作干得比较好。武空主要领导对他的工作比较滿意……</p> <p class="ql-block">(空13师执行伊拉克撤侨任务回到祖国)</p> <p class="ql-block">(贺龙元帅接见空13师有功飞行人员)</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与空13师第一批女飞行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胡锦涛主席会见空13师飞行员)</p> <p class="ql-block">(我国的两位女航天员刘洋、王亚平均来自空13师)</p> <p class="ql-block">(2020年初,昆仑雄鹰大队所在团的伊尔76飞机,第一时间奔赴武汉运送抗疫医务人员)</p> <p class="ql-block"> (王捷程与夫人陆凤娟医生)</p> <p class="ql-block"> (王捷程与家人)</p> <p class="ql-block"> (带头参加劳动的王捷程)</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的王捷程与战友们一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延 伸 阅 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匆忘历史。习近平主席最近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p><p class="ql-block">军史,也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笔者正是遵照习主席的指示,怀着对空军老一辈先躯者艰苦创业的崇敬之情,在抢救历史写作本文时,重点学习参考了两本书。一本是,1988年出版的、由时任空13师腾兴彪师长、杨文修政委主编,并由军委空军政委朱光中将题写书名的、反映空13师光荣历史的《一代天骄》。另一本是,1994年印制的,由时任空13师刘太亚师长、芮清凯政委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第13师师史》。</p><p class="ql-block">学习回顾父亲老部队光荣的历史,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此,特向这两本书的编者、作者(其中不乏诸多的父亲的老上级、老战友、老同事),以及为这两本书做出贡献的全体同志,表示最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执笔感谢。笔者更需要感谢的,是王捷程叔叔、也是我父亲的两位亲密战友。一位是:一等功荣立者、解放勋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的荣获者、安12飞机的首席驾驶员之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后、负责运送原子弹配件和空中取样样品的英雄机长、已88岁高龄的、原空军航空兵第13师副师长、特级飞行员李贤凤空军大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位是原空13师的空中领航界的元老之一、解放勋章和胜利功勋荣誉章获得者、特级领航员、原空13师司令部领航科科长、原空军指挥学院教授级研究员、空军大校、现已90高龄的徐柏生叔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两位叔叔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对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史实进行的深情回忆,为我提供多方面宝贵的资料和照片,并对稿件进行多次审核,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为写作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还要感谢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老红军、开国少将欧致富之子,原空39团飞行一大队的欧阳建中同志。是他用心编制了空39团战友像册,并应约专门为我制作了有关像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使命传承。在回顾空13师的历史时,我感慨的发现:从建师以来,师的历届领导班子长期坚守着一个共同的精神逻辑,即发扬首创精神,处处争创第一!坚持提倡争做第一等的工作,取得第一流的业绩!不断为国家争光、为部队争光、为空军争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这种精神,正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通过的《决议》中有关要求,和习近平主席最近多次強调的:全军要“争创世界一流军队”的要求是完全契合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建师到目前,空13师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已经和正在继续创造着堪称全空军、全军乃至全国的数个第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例如:师成立初期,第一次飞越天险、在世界屋脊上首开了25条康藏航线;</p><p class="ql-block">1952年第一次培训出了新中国第一批55名女飞行员;</p><p class="ql-block">1955年第一次出动一个加强团28架飞机,参加了中央军委、总部在辽东半岛组织的原子条件下的抗登陆实兵演习;</p><p class="ql-block">1956年,韩琳、韩兴华、韩占钧机组第一次开辟了北京至拉萨航线;</p><p class="ql-block">1964年,郭洪礼机组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的两次穿过蘑菇云,收集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的试验样品;</p><p class="ql-block">1966年,通过克服重重困难,王捷程、李贤凤、陈继贤等,第一次将安12飞机飞回国内;</p><p class="ql-block">1968年,及英杰机组驾安12飞机,第一次完成了高空日全食综合观测任务;</p><p class="ql-block">从1974年开始,空39团飞行二大队第一次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航空磁测任务;</p><p class="ql-block">1979年,张玉勤、张仁凤、李忠相等机组第一次成功完成了国产运8飞机的试飞定型任务,为国家批量生产该型飞机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1981年9月,在师长刘洪德、政委汪家钺率领下,在参加我军在华北地区举行的“802”演习中,第一次圆满完成了使用安26飞机、进行33机编队空降空投一个伞兵团的任务,突破了大机群在狭窄空域起降编队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多机编队等技术难点,胜利完成了演习任务。</p><p class="ql-block">1991年1月,刘太亚率队去苏联改装伊尔76,并于7月第一次将伊尔76接回国;</p><p class="ql-block">1991年12月,伊尔76飞机第一次执飞西藏新老兵进出任务;</p><p class="ql-block">1992年,伊尔76专机第一次执飞我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机构派遣的人员和物资的任务;</p><p class="ql-block">1996年,张甫信、李殿勇、王健等驾伊尔76飞机,第一次执飞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返回仓高空空投试验任务。经过七年、10次飞赴大西北、近百次空投试验,为杨利伟等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大气层后,安全顺利落地试验成功了一条安全的道路。</p><p class="ql-block">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期间,将5个建制师旅及大量物资空运到抗洪一线,为战胜水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经历最大规模、最大区域、最大强度、最大运量的紧急大空运。</p><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17日,在俄罗斯参加"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时,第一次成建制飞越国境线实施远程兵力投送,第一次无后方基地依托独立保障境外驻训,第一次在国外陌生地域与外军协同空投空降,共计空运70%以上的参演兵力和500多吨的装备物资跨越国境,同时空中引领歼轰战斗机群出入境。</p><p class="ql-block">2008年,在南方抗击雨雪冰冻灾中,第一次创下一架飞机连续飞行18小时、起降机场6个、飞行距离近万公里的纪录。</p><p class="ql-block">2011年,国家第一次派伊尔76飞机4架,执行利比亚撤侨任务,成功将1,655名同胞运离利比亚,并将287人安全接回京。</p><p class="ql-block">2020年元月,武汉疫情爆发期间,第一次出动伊尔76、运20数架,(与空4师一起)执飞运送抗疫人员和物资到武汉的任务。这是我国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空军首次成体系大规模出动现役大中型运输机执行紧急大空运任务。</p><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运20飞机第一次飞往韩国,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p><p class="ql-block">2020年下半年,运20飞机第一次飞出国门,前往东南亚诸国运送抗疫物资任务,以及执飞我军诸兵种出国参加军事演习任务。</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经过往返两万多公里的长途飞行,空13师两架运-20飞机,第一次圆满完成了赴南太平洋上的汤加国运送救灾物资任务。此次是我军军事运输航空兵第一次向南太平洋方向实施的跨洲际远程力量的投送。</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空13师六架运﹣20,第一次执飞从中国境内出发,飞行里程超过8000公里,经伊朗、土耳其、亚美尼亚、保加利亚等地,向中欧的塞尔维亚运送军事物资的重大战略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数个第一次,是空13师成立七十多年来,几代指战员浴血奋斗、无私奉献的集中体现,是这支具有辉煌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老部队别具一格的宝贵财富!笔者为王捷程叔叔和父亲,以及曾在和正在为这支老部队,做过贡献的无数新老战友们,感到无比骄傲!也为自己是这支老部队的大院子弟而感到无比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史明理,以史为鉴。目前,空军航空兵第13师,这支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英雄老部队,正积极响应习主席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不断提高备战打仗能力。祝他们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强军目标,为争创大国战略空军,为争创世界一流军队而奋力攻坚、展翅高飞、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 川 亚(空13师大院子弟,曾服役于空19师、总参谋部某局政治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初稿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第二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的编者按语,是《诗外刀光英雄地》公众号主编最近在转发本文时特别攥写的)</p><p class="ql-block">【按】本文由刘川亚政委历时一年,辗转采访、查阅空军档案,并得到老战友和老领导后人赠予照片,苦心孤诣方才写成,包含着大量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现有幸得到作者授权,为便于大家了解空13师厚重历史的全貌,经本号增补少量内容后予以转载。这是人民空军战略运输航空兵的一部创业史和战斗史,直接书写者是刘政委,背后永恒的书写者是空13师一代代英雄的官兵!</p><p class="ql-block">刘川亚政委好文,不仅是难以接触正规军史的读者,了解我军历史的一扇窗口,而且也是军队战斗精神的极好教育材料,让年长者看了有年轻人的冲劲儿与激情,让年轻人看了有年长者的坚定、厚重与开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