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前,红花岗区第十四小学作为遵义市第二批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项目校,组队参加了遵义市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第二届实验研讨暨经验交流活动(小学第一组)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我校组织了数学学科的三位老师作为一个团队,分别就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了各自的展示。得到了评委和观课老师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刘莉老师先简要介绍学校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的情况,然后围绕精准化预习、精准化备课做了题为《巧用信息技术资源 ,建构高效学习课堂》的课前交流。</p> <p class="ql-block"> 谷蓉蓉老师执教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她充分遵从课堂中“学生为主体”,利用学习单搭建学习支架,运用多媒体课件、希沃投屏等信息化功能引导学生观察、猜想,与孩子们围绕重难点一步步进行探讨,最终达成了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张龙平老师以《聚焦学情 ,因材施教》为主题,跟大家做了课后的交流。他从学情出发,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观课老师教学感悟一:</b></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谷老师教态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学生配合密切,学习兴趣浓。谷老师所作的《鸡兔同笼》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节课重点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谷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亮点是谷老师首先着力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6只脚,求兔有几只,鸡有几只?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在共同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p><p class="ql-block"> 亮点一:谷老师能够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实施。 </p><p class="ql-block"> 另一亮点突破难点上谷老师很有创意。谷老师能够在黑板上利用画图法化繁为易,形象直观地帮助了学生对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解题方法的优化,培养学生择优意识。在检测课前出示的鸡兔同笼问题自学效果时,学生能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假设法、代数方法、列表法等来解决问题。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基础上出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有几何?”此题数据比较大,学生就很容易采取用方程和假设法去既解决此题,而不采用列表法,优化了解题方法。</p><p class="ql-block"> ——红花岗区第八小学曹敏</p> <p class="ql-block"> 评委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观课老师教学感悟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信息技术魔力激趣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学习下来,收获颇多,现就红花岗区十四小谷蓉蓉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p><p class="ql-block"> 谷老师教态大方,肢体语言丰富,学生配合密切,学习兴趣浓厚,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p><p class="ql-block"> 谷老师所上的《鸡兔同笼》课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这节课重点是想“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谷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能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基本理念。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亮点一</b> 谷老师巧妙的利用“魔力变变变”将鸡兔不断的变化演示,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进行导入。然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测“今有8只头,有几只鸡,几只兔?”引导让学生利用列表法进行排列,随后告诉学生共26条腿,从而得出答案。</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亮点二</b>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6只脚,求兔有几只,鸡有几只?让学生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让学生小组合作也跟着摆一摆,抛出问题,引出假设法,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共同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基本的课程理念。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亮点三</b> 突破难点上谷老师很有创意。学生对谷老师能够利用板书设计化繁为易,形象直观地帮助了学生对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亮点四</b> 建构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习题设计多样性,丰富了课堂的文化氛围。谷老师配合“鸡兔同笼”问题,巩固、拓展了古今中外习题。如“龟鹤”等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怪鸡”和“怪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 </p><p class="ql-block"> 我对这堂课的教学建议及改进措施: </p><p class="ql-block"> 1.课堂评价学生的方式再多一些形式,多一些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树立学生的信心。</p><p class="ql-block"> 2.让一名学生先上台摆一摆、说一说后,教师讲解之后,又让全体学生跟着小组合作摆一摆。我建议先让小组合作交流摆一摆,再找小组汇报交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较好。这样学生可能会得出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的情景。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思维,然后把两种情况都让学生展示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3.生活中的“鸡兔同笼”让学生自己列举出一些现象,全班判断,学生可能会更好地掌握“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对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可能会好一些。</p><p class="ql-block"> 4.展示学生作业时,学生将单位写成了“条”,谷老师为给学生指出更正,建议适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本节课谷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本人对本节课的一点小感受,从一节研讨课可以看出谷老师平时教学的功底和教学的思想理念很强,只有细致的对待每一节课,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仁怀市长岗小学 杨存佐)</p> <p class="ql-block"> 这次参加活动的数学团队除了自身的努力付出,还得到学校领导和教科处的大力支持。相信通过这次活动,以点带面,能辐射到学校更多的老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实验中来,最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