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偏差行为

张老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p class="ql-block">每一对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最好的东西,最好的教育给到孩子,希望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成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几乎所有父母的心愿,但养育孩子这件事却总是让我们苦恼不已,甚至殚精竭虑,也不能够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儿童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种的表现让大人们束手无策,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上学、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撒谎、暴怒、动手打人,甚至出现一些更严重的问题,如抑郁、焦虑、恐惧、沟通障碍、甚至自我伤害等行为,我们称这些为“偏差行为”。</p> <p class="ql-block">一、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偏差行为的层级都有哪些?</p><p class="ql-block">偏差行为是指对正常的可预期的行为的一定程度的违背。孩子受到发展阻碍的、一致性、可预测的行为和特点叫做“偏差行为”。孩子偏差行为的动机表现根据程度,大致总结为四个层级:</p> <p class="ql-block">1.获得注意或别人为我服务,获得父母或主要抚养人的注意,尤其是父母的注意。孩子需要归属感。他希望被父母关注到,被父母看到,他才觉得是归属于这个家庭的,是被爱的。尤其多子女家庭,孩子生下来第一个竞争关系就是和兄弟姐妹的竞争关系。所以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求关注的问题非常常见,经常是有了第二个孩子后,第一个孩子会有危机意识,所以寻求父母的关注是一种内在需要。在这一层级应对偏差行为,会容易很多。</p> <p class="ql-block">2.争取权力,我要能控制形势,我是主宰者,没有人能叫我做什么。当获得注意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这个行为就升级了,变成了争取权力。孩子的潜意识想法就是想要控制他与父母的这个关系,他要主宰形势,之前总是被父母控制,被父母改变。在这个层面上他就要发出一个信号,就是“我不要被控制,你们不要改变我,没人能够改变我”。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可能更早的小学生7-8岁的孩子就会这样做了。当孩子有了“你们不要来控制我,不要来改变我,我要控制感。”这个时候父母的权威就会感受到威胁,父母就会很生气,然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开始了“战斗”,孩子就会更多的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就更加想要在亲子关系中获得主动控制权,这种争夺权力的模式就开启了。可想而知,家庭关系将会变成何种模式。甚至斗争形式升级,孩子出现愤怒,不合作,父母情绪升级,有的家庭会上升到武力,对孩子用打骂的方式试图获得父母的权威感。</p> <p class="ql-block">3.寻求报复,当我受到伤害时,我就去伤害别人,我不被人爱。这个部分是第二个层面没有得到解决,孩子的心里想法是:“你们不是伤害我吗,既然你们都不尊重我,不接纳我,我这么不好,那我也没有什么可珍惜我自己的,那好,我就用伤害我自己的方式来报复你们。”还有一种就是回击,采取对父母的伤害来报复。这个时候再去反击,再去责罚,只会把矛盾升级,这个时候父母要付出的就更多了,避免感情的伤害,避免责罚冲突,要重新建立亲子间的信任,这个时候让孩子尽可能多的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才能慢慢修复过来。</p> <p class="ql-block">4.自暴自弃,别人不对我抱有希望,我是无用的,我是无可救药的。等到家长看到孩子这个层面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求助了,当孩子进入这个层面,这个时候家长会有深深的无力感,深深的绝望和失望,孩子内在的潜意识想法就是,别人尤其是父母(由父母延伸到外在世界),对我不抱有任何希望,我就真的没有什么用了,我对这个世界真的就没有价值,我真的无药可救了,那我还活着干什么,这个时候父母真的会非常无力,手足无措,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专业的心理咨询了,孩子也需要,甚至需要做家庭关系的指导部分。这个时候父母就要停止任何的批评和责罚,而是采取肯定鼓励的方式。而心理干预很多时候是面对这样的群体的。</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发现层级越低我们改变起来越容易,所以,家长可以做的,可以调整的余地也非常大,因此家长可以更早的觉察,然后可以更好的应对,我们可以回到孩子需要的底层,和孩子产生一份心灵的联结,给到他一份归属的感觉,做出一些行为上的改变。</p>

孩子

父母

行为

偏差

这个

伤害

时候

家庭

层级

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