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军旅

春天

<p class="ql-block"> 回忆军旅 </p><p class="ql-block"> (纪念入伍五十二周年)</p><p class="ql-block">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因珍宝岛事件交恶,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的号召,在这种准备打仗的严峻情况下,当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3890部队,来到我们新余征兵,桥背村李文华、李青、李安华三个适龄青年,胸怀一腔保卫祖国的热血,积极报名应征入伍。</p><p class="ql-block"> 当时负责沙土公社接兵的排长是3890部队修理连1965年入伍的老兵黄章龙,他是贵州籍布衣簇人。他于1969年12月20日晚上12点把桥背村李文华、李青、李安华三人和本公社新兵一共28人接上火车,与全县500名新兵一起,接送到广东省乳源县大瑤山的某砲声隆隆的战备工程工地(军用机场)。现改为丹霞机场,军民两用机场。</p><p class="ql-block"> 这在当时只有三十几户小小的桥背村来说,能够选出三个身高为1.7米以上的优秀青年去当兵,在当时传为佳话,因为与桥背村为邻的七家山村,人数比桥背村多一倍,当年却没有一人被选上入伍从军。</p><p class="ql-block"> 桥背村三名新兵一到部队,因李安华长得清秀一些,被机关军务股选为通讯电话兵,李青人比较机灵,被分配到技术连,李文华到部队后经复查,眼睛有点近视,就留在连队了。1970年部队还在开展评选《五好战士》争先创优活动,李文华经过一年的刻苦努力,当年被评为我们部队五好战士标兵,作为全团唯一一名新兵代表,出席了广州空军后勤部表障大会。经过几年的勤奋努力,李文华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进步很快,几年后就提拔为部队干部。</p><p class="ql-block"> 1970年,粤北军用机场各项工程完工后,部队于当年8月份全部转移到桂北一军用建设工地,当时称为东南亚最大的地下油库战备工程(此工程正处红军长征时,损失惨重的湘江战役发生地附近)。当地有个地下医院,也是当年红军掉队人员住过的山洞,现在也修建为部队地下医院。</p><p class="ql-block"> 在桂北的国防建设中,部队生活非常艰苦,住的是自己筑的干打垒墙,屋顶盖的是树皮和牛毛毡,但坚强的意志是我们军人的本色。在五年多的日日夜夜中,李文华李安华历经了部队的艰苦岁月。</p><p class="ql-block"> 李青于1971年春季随部分官兵调到空军湖南汉寿五七干校工作,后来又调到湖南邵东工地,负责物资管理方面的工作,为部队采购物质做出过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李安华所在电话通讯班,隶属团部机关警卫排,警卫排负责团首长、机关单位的安全,通讯班负责全团的电话通讯工作,通讯班也参加警卫排各项工作和军事训练,每年的军事训练磨炼着警卫排战友们的意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军衣军裤经常磨烂,日夜站岗放哨,记得刚入伍时,下半夜的岗有时站着都会睡着。五年中也有过几次险情:有一次和姚卫福战友晚上去查线路故障,在通往后勤的深山里,被一根竹签深深扎进了脚板,鲜血直流,痛的眼泪都流出来了;还有一次在电话杆上查故障时,一股电流打过来,李安华从2米高的电话杆上掉落下来;再有一次去县邮电局取机要文件从县城回龙水部队的途中,自行车差一点倒在拖拉机车头与车厢连接处,性命就隔一张纸了。</p><p class="ql-block"> 在桂北的地下油库国防建设中,是我们当兵几年中最难忘的岁月,在这个工程施工建设中,我们吃过很多很多的苦,流过很多很多的汗,在施工中几年来还牺牲了三位战友,现驻守在油库的陆军部队,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组织部队全部人员到牺牲的战友墓前扫墓。工程凝结着我们部队全体官兵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响当当的国防工程,是我们广州空军五团老兵的骄傲!已经成为我们这些老兵刻骨铭心,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李安华、李青经过部队的五年锻炼,圆满完成了服役期,回到了新余仰天岗下的故乡桥背村,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起点。李青回乡后,进入了乡办企业,为乡镇企业继续作贡献;李安华退伍后,遇上了上学的机会,毕业后成为国家干部,有了为国家做事的平台,继续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李文华在部队先后在修理连、四连、五连、安装连、军需股工作过,在后勤机关军需股工作时间最长。在洞庭湖里种过田(协助空军汉寿五七干校工作),黄岗山上打过洞(修建雷达工事),广西前线抢修过地下指挥所(南宁吴圩机场)。为部队国防建设服务了13年,虽经各种磨难,但自己从没后悔过。后来部队集体转业到深圳之前,因要照顾家庭,转业到了新余赣西供电局工作,继续为国家电力事业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离开部队几十年来,多少个夜晚梦见在部队,部队原驻地虽早已荒草成片,树木成林,但还是会魂牵梦绕不忘龙水地下油库,不忘那油库山上的那五座山峰。2019年2月,李安华和沈阳战友张化祥还特意到油库故地重游了一次,来到了永生难忘的五峰山下,再一次走到了2号洞口,与驻守在油库的年轻战士亲切交谈,了却了多年以来的心愿。当我们俩走进原团部机关操场的那一刻,我们俩眼睛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我们心里在吼叫:我们又回来啦!道路两旁的桂花树叶被风吹的哗哗响,好象是欢迎两位老兵回来在鼓掌,我们那佝偻的身躯立刻挺立起来,昂首挺胸大步走进了操场!</p><p class="ql-block"> 桥背村1969年12月去当兵的三人,在部队服役时间虽然不同,但都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国家,献给了部队,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桥背三个当兵的人一直为自己曾经当过兵而骄傲和自豪!不悔的青春, 难忘的军旅生涯,为国奉献的经历已经成为我们三个当兵人的精神财富,将伴随着我们人老终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桥背村老兵</p><p class="ql-block"> 李文华 李青 李安华</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0日</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兵时的领章和帽徽</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安华现在还保存着的入伍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桥背村1969年12月去当兵的三个人</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青年照</p> <p class="ql-block">李青青年照</p> <p class="ql-block">李安华青年照</p> <p class="ql-block">李安华在部队的工作照</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李文华母亲来部队,在全州照像馆照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1年4月李安华母亲和小弟李小庆来部队,在全州照相馆照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李青现在还保存着的军人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李青在湖南邵东部队8411工程工作时,1973年元月份一次出差到河南宜阳开的通行证</p> <p class="ql-block">在军营紧急集合时就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李安华还保留着入伍时配发的牙缸</p> <p class="ql-block">我们3890部队赵羡孔团长和刘更申政委中年照</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于2019年看望老政委刘更申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战友张化祥青年照</p> <p class="ql-block">李安华、张化祥全州部队故地重游火车站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安华在原二号洞口大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张化祥战友在原二号洞口大门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李青、李安华在当兵五十周年纪念日合影</p> <p class="ql-block">李文华、李安华合影</p> <p class="ql-block">桥背村第一个入伍从军的人李芳(李文华父亲),1965年转业时的中年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