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登协组织登芒市大尖山 走芒象茶马古道 忆过去的历史

云端尔玛🐂

<p class="ql-block">作者:云端尔玛</p><p class="ql-block">拍摄:云端尔玛 山友</p> <p class="ql-block">  芒市大尖山位于芒市坝子以东与龙陵象达的交界之处,是芒市以东最高的山峰,尖山海拔高约2100米左右。站在大尖山主峰之上向西眺望整个芒市尽收眼底,一眼望去所有大山皆位于极目之下;向西望去整个龙陵象达群山起伏,各个村落散落于主峰之下群山之中,星星点点,炊烟袅袅。和平时期,站在山顶四处张望看到的全是风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大尖山是芒市与象达之间的要冲。正是由于地里位置的特殊,在此还留下了一段十分悲壮的历史。这段历史至今还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深刻在大尖山主峰之上。一切都还是那么清晰可见,历历在目;细阅之后让人痛心疾首。</p> <p class="ql-block">  有些历史已经过去,有些历史至今却已深深刻进了人民的心间,在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一道伤痕。这道伤痕看似已经愈合,可眼望伤疤总是让人心里隐隐作痛,两眼泪目。此次就是为了回顾过去的历史,今天我又带上我家的小子各自背上行囊、与德宏州登山协会一同登顶芒市大尖山,重走芒市与象达之间的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  古道依旧在,茶马醉西风。今天也是与往常一样到指定地点集合,清点人数,按时出发。登山起始地从芒市干水田处开始,一路沿着山涧小路在林间穿行。至山顶风吹坡这一段上山路没有更多的特别之处,只是感觉脚下的路怪石嶙峋,行走之上让人有些不太舒服的感觉。加之这次是在冬日登山,虽然芒市属于亚热带雨林气候,但行走在林间小道让人感觉还是有一些寒冷之意。只是早上所有人体力还比较充沛,平时感觉很远的地方,这次近五十人的登山队伍只用了一小时二十分钟就行进至风吹坡之下一个叫做油菜地的地方。油菜地以前是一个小小村落,现在在脱贫攻坚的大战略下整个村子都搬向了山下重新建设起了自己的新家园;现在只有惟独一户人家还住在此地。在此休息,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此户人家住于此处,现在也不是他们常住之家,只是做为养羊放牧的临时居身之所。我在院内绕了一圈,一是发现这栋山涧民居的古老;二是发现此栋民居的不同。不同在于他不同于芒市坝子上的傣族民居。此栋民居是以石墙、木架结构为主修建而成,与龙陵象达一带的民居同模同样。从民居风格上来看应属于龙陵一带汉族民居的建设风格。从民居成色上来看此栋民居没有一百年的历史,至少也有七、八年的历史。民居虽然不算古老,但也不算特别年轻,这栋民居在此至少也经历过了几代人的岁月。进到民居院内,环顾民居一圈还发现民居一侧建有羊圈,圈内还关有一定数量的黄山羊;环顾民居外围四周不见有耕种的庄稼地,由此推测此户人家现今就是在此以养羊为生,此房就是他们在放羊时刻、风吹雨打之时的临时落足之地。可能他们已在山脚建起了更温暖的新家,在此放羊只是为了更多的增加家中的经济收入。</p> <p class="ql-block">  观察了民居,主人的情况我没有一句话的了解,与主人没有更多交流,只是把女主人叫成了大妈级别,其实后面仔细的观察应该叫大姐比较合适。对我的叫法山友给予了我及时的纠正,还好这位大姐姐心宽气大没有对大姐的称呼表现出不快乐、或是生气的表情;不但木有生气还不停的招呼我们进家喝茶、烤火。后面仔细回忆这位大姐的与我初次照面的情景,可能叫大姐都不怎么恰当,应该称其为小姐姐可能更为合适,她应该比我还年轻很多。与这位大姐照了一个面,看民居的古老我本想走进民居之内看看,可在大门口守着一只大黄狗,黄狗喉咙里发出了一种低沉的吼声;不只到它是不是在欢迎我?但我小时候与狗接触无数,知到它这不是在欢迎,欢迎它应该是表现出摇头摆尾的现象。可能是它看见我手里抬着手机拍摄,以为我要攻击它,它就向我发出了警告的声音。其实我的猜测没错,快速拍摄了一下之后,当我放下手机,这只大黄狗就跨进家门安静的睡在了熊熊燃烧的火塘边上,闭上双目安安静静去享受火为它带来的温暖;它才不管门外有多少个登山的驴友。</p> <p class="ql-block">  欣赏完老宅,几十个山友来了一个大合影。合影之后队伍又开始向山顶缓缓前行。经过一段弹石小路,在路上与几只山羊相遇之后队伍来到了风吹坡。风吹坡此地又叫马鹿滚塘;这两个地名现在都有人称呼。这两个地名其实也有它的原由。风吹坡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风都比较大,无论什么时候去到这个地方山风都吹过不停,所以人们就叫此为风吹坡。马鹿滚塘是因为在山脊的正中央长期存在一个水塘,水塘一年四季都有水的存在;加之在风吹坡整片山脊之上都没有一颗树的生长,山脊全被自然生长的草垫所覆盖。由于草垫的生长,此处也是山中之人牧羊、放马的常到之处。山顶惟一的水塘就是牛、羊、马驻足而饮的地方;所以此处人们又叫做马鹿滚塘。马鹿是此地人对马一类动物的称呼,它不是指山中的野生之鹿。马鹿滚塘之名是从历史上一直延用下来,可能在古远时代此处还真有山中之鹿来此水边喜戏,所以人们就称此处为马鹿滚塘。哈哈哈……,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有没有这种传说后面我们慢慢去了解。</p> <p class="ql-block">  风吹坡,风虽大但风景也很美。躺在草垫之上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可就在这美丽之下还有一段悲痛的历史。正是有了这段历史,今天我们才能在此享受美好平和的大自然之美景,享受风吹坡的风为我们带来的凉爽之意,享受风吹坡那塘自然之水的平静与湛蓝。</p> <p class="ql-block">  到了风吹坡稍作休息,队伍向大尖山方向行进。大尖山位于风吹坡的南侧,与北侧的芒市大矿山遥相呼应。风吹坡与大尖山山路相距大约七公里左右,路稍平缓,从这里去大尖山没有多大难度。如不是疫情防控影响可将车开到风吹坡停下,再步行至大尖山主峰。去往大尖山的路已经很有茶马古道的韵味,也能看到茶马古道写在路上的历史。这些历史让人敬佩过去的人们,在那个没有汽车公路的数千年里硬是在大山里走出了经商往来的通天大道。</p> <p class="ql-block">  古道的历史让后人起敬,可有些历史就让人十分悲痛,我们必须铭记不能记。这段历史就写在了风吹坡与大尖山的山脊与主峰之上。风吹坡由于各种原因遗迹也不十分明显。大尖山顶部就不一样,由于山高林密,无人放牧,大尖山的遗迹保存还相当完整。惟独树上掉下的落叶在慢慢治疗着主峰之上的伤痕。近百年时间已经过去,树叶已飘落无数,但在登上大尘山主峰的那一时刻,映入眼帘的仍然让后人震惊;战争撕裂道道疤痕仍然遗留在山巅主峰之上。</p> <p class="ql-block">  大尖山如今风景无限,可就在几十年以前这里却是祖国大西南抗日战争的一个主战场,同时包括风吹坡那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相距不远,作为战场可以相互掩护。风吹坡已看不出什么遗迹,可在大尖山主峰仍然战壕密布,壕壕相连;就像蜘蛛网一样织满了整个山顶。指挥作战与射击的地堡与战壕紧紧相连、相互交通绕满主峰之顶,以及主峰的四周,这一切仍然在山顶清晰可见。看着这些战壕,就让人想起了那炮火硝烟的战场;就又让人想起了那句话:“没有天下太平,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看着眼前的战壕又让人想起了在附近另外一个山间的十八座兵坟;想起了他们为了赶走日寇抛头颅、洒热血牺牲的壮烈场面。想起那些场面使人痛心,更让人们敬佩;敬佩这些为祖国英勇牺牲的壮士。山顶风景之好,树林如此之茂盛,这都是勇士们用鲜血浇灌而成;正是他们一批人生命与鲜血的付出,才有如今树木的茁壮成长;才有今日快乐行走茶马古道的温暖之阳光。兵坟是当地人对十座坟的称呼,可能是他们不知这些壮士的名字,但又要铭记他们就干脆给他取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兵坟。让后人永远记住此地是无数壮士在与我们的山河同眠!</p> <p class="ql-block">  在主峰之上,回顾了那段悲壮的历史,登山队伍开始下撤,再次踏上茶马古道开始回程。回程的路边有一个稍微高耸的土堆,土堆上已长满了笔直苍穹的大树。听当地的老人讲过,这个土堆之下有三位壮士在此与祖国的大山同屹立,为祖国的山河站岗。正是由于他们的守护,山才有了如此之翠绿,树才有如此之挺拔。</p> <p class="ql-block">  十八座兵坟在另外一个山峰,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另外十八座兵坟所在之山没有成行。虽然此次登山没到您所住之处,但他们都知道您们在那里与祖国的山河同在,与大山一起在那里为我们祥和的日夜值守。至今您们也在为我们美好生活默默的付出。您们的血液洒进了热土,与大地上茁壮成长的每一棵树木脉脉相通,滋养着每一棵树的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登上了主峰,回顾了历史,队伍又沿着另外一条茶马古道下山。这条路是大尖山经过马脖子、老偏窝寨至现在的芒市勐目寨子。这段茶马古道比上山时的茶马古道遗迹更为明显很多。很多路段是用厚厚的青石铺砌而成,青石边缘仍然看得出仍成一条直线、摆放整齐,路面平整。由于岁月的磨蚀,青石的表面已经磨得十分光滑。由于树木挡住了阳光,青石的表面显得很有些湿滑。走在古老的古道之上要格外小心,避免滑倒。历史过去了上千年,岁月磨出的古道至今依然存在。历史写在了古道之上,现在虽然交通变得十分发达,但这些古道仍然在为山中放牧之人发挥着应有之作用,日夜陪伴着山中的牧羊人,为牧羊带来更富有的生活。同牺牲在战场上的勇士一同为牧羊人提供着安全保障。</p> <p class="ql-block">  下山行走在茶马古道之上,回想过去的那些历史。在回想之中时间也过得如此之快,不意之中就到了一个叫做老偏窝寨的地方。这个寨子听山友讲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在八几年就搬到山外现在叫的偏窝寨的地方。现在的偏窝寨就位于芒杏寨上方约一公里之处。寨内已是红墙碧瓦、高楼林立。老偏窝寨这个地方已看得出来历史的久远。老寨所在的地方已是大树参天。树林中只有历史留下的,仍然保持完好的石墙,以及过去人们使用过的石制盐臼;另外还有养猪所用的石头打制而成的猪槽。这个寨子看得出应该是汉族居住过的老寨,因为墙都是用石头磊砌而成,在芒市的其他民族建房是根本不会磊砌石墙,这也包括长期生活在山上的景颇族。他们的房子更多的是使用竹子塔建而成。只是到了现在这个年代才有了更多的混凝土结构的乡村居所。</p> <p class="ql-block">  走到老偏窝,此次行程就快要接近尾声,今天的登山活动也及将划上圆满的句号。一路欣赏了风景、回顾了抗击日寇的历史,感受了行走在茶马古道上、人背马驮那个时代的艰辛;对比如今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对待一切只有好好的努力与珍惜,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登山就快要结束,走进自然也应善于观察与发现,有些时候可能奇怪的现象就在你的身边。在老偏窝寨向外行走大约三公里的地方,前面已经经过了无数的山友。可能他们只顾着下山,却没有注意身边的一草一木。我家十一岁的小朋友走在我的前面,就在有一个大约四十剩以五十厘米大小的石洞前面它惊呼了起来。随着他的惊呼我也停下了脚步;这个发现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生活当中我也是第一次偶见。要不是小朋友的细心可能我也与这个奇怪的自然现象擦肩而过。这又是我,也是小朋友在大自然当中发现的一个奇特现象。</p> <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这个岩洞并不大,而在这个岩洞口吹出了不小风。风把洞口的小草都吹得站立不稳,小草在洞口吹出的风中不停的摇摇晃晃。我用手在洞口试了一下,这风不小,在这个有些偏冷的日子里风还带着一点点暖意。耳朵揍近洞口还能清晰听见风吹过洞口之时发出的“呼呼”之声。这个声音也足以证明洞口吹出风并不小。用手去感受,这个洞口吹出来的风就如一个永不断电的空调。空调这个比喻可能还不恰当,如是与空调相比这个自然风洞肯定在此已经存在了成百上千年之久,而空调出现的时间距今根本就没有这么长的时日。这个自然风洞也完全有可能在此存在了数十亿、或是百亿年的时间;因为这种自然现象都是与地下溶洞同时发育而形成。根据这一点去推测,这个自然风洞的存在说已上几十亿年也一点不为过。只是它的存在从未被路过之人发现,有幸今天在此我们发现了在此山中的这一奇特自然现象。为我们增加了见识,更是今天参与登山小朋友的不少收获。其实这就是走近大自然给予人的又一种收获,有些收获终身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