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巜江山老乡村》之三

钱华

<p class="ql-block">清湖古镇一角</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印纹陶片</p> <p class="ql-block"> 舍舟而陆 舍陆而舟/清 湖</p><p class="ql-block"> 清湖位于江山城区东南端约5公里。清湖是个有着历史悠久的老镇,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在此休养生息。唐开元元年(713),因清湖境北有景星山,取名景星乡;清顺治十年(1653)设清湖巡检司;清宣统二年(1910),清湖首次用乡名;民国二十年(1931),设清湖镇。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湖,从东汉开始,便是新安县的重要集市之一,唐宋以降一直保持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荟萃的局面。明末清初,已是“万商云集,百货星罗”。清末民初,清湖的经济贸易已达到了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宽约300米的清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码头群位于清一、清二、清三村,建于明、清、民国时期。码头群共有17个,分别为盐码头、南货码头和竹木码头等。清湖码头群当时以装卸百货、土特产品为主,每天进出量达数十吨,是当时浙西地区最为繁忙的码头之一,是仙霞古道上一个重要的坐标,它见证了清湖码头的繁荣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  清溪东岸码头位于清一村,门亭,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形似古城门,三架梁,单檐挑角,三开间,马头墙,圆门以青石砌成。门额上由国民党100军军长施中诚题“清溪锁钥”四字。</p> <p class="ql-block">清溪锁钥门亭门洞</p> <p class="ql-block">清溪码头台阶</p> <p class="ql-block">清溪的小木船</p> <p class="ql-block">清溪码头埠头</p> <p class="ql-block">清溪盐码头</p> <p class="ql-block">盐码头台阶</p> <p class="ql-block">清溪西岸码头</p> <p class="ql-block">清溪西岸码头</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年版)载:“清湖镇,在浙江江山县南十五里。为浙、闽要会,闽行者自此舍舟而陆,浙行者自此舍陆而舟。官置浮梁,以济行旅。商务为全县中心,繁盛胜于县城。” 清·蒋光彦《九清桥碑记》称:“闽以南,大江以西,作客行商转毂入越,系此地上下。”清徐嵩寿《重整清湖浮桥碑记》称:“江邑清湖为浙、闽之通衢,实津梁之要道。” 清湖《张氏宗谱》记载:明代,清湖有6个埠头。即周家巷埠头、盐埠头、浮桥头东西两岸各一个埠头、半爿月亮埠头。</p> <p class="ql-block">万安街门楼</p> <p class="ql-block">  万安街门楼位于浮桥村溪东17号北侧,建于清代,南北走向,青石、青砖垒砌,高3.9米,宽 2.3米,门楼北面额枋镌刻“万安街”三字。</p> <p class="ql-block">砖雕“万安街”三字</p> <p class="ql-block">万安街店铺</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期,清湖是万商云集,百货星罗。这里渐渐形成了绍兴帮、徽州帮、江西帮、福建帮等几个主要商帮,并建有江西会馆与福建会馆,其中,江西帮以经营绸布为主,月吞吐量在3000匹以上。至此,清湖已有造船厂14家,船篷厂5家,船只1000多条,货运竹筏难以计数,装卸埠头17个。其中,沿江上段有埠头4个,以装卸粮油、桕蜡、禽蛋、生猪为主。中段埠头8个,以装卸丝绸、布匹、药材、南北货为主。下段埠头3个,以装卸茶叶、瓷器、竹木为主。另有竹木筏埠头两个,可停筏数百条。清李霨《发江山》诗称:“遥市辏商舶,有里曰清湖。”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称:“自江山而衢州、龙游、严州、桐庐、富阳,至杭州江干。上下七百里间,大小船艇,多至二三千只。钱塘江上所有船户,大抵可分四帮,以江山帮为第一。”</p><p class="ql-block"> 在清湖溪的东岸有条南北走向的“万安街”,是历史的见证物。这是至今保留下来一条最老的古街,街面两侧店铺林立,旧时的万安街,商贾叱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清湖分三条街,即:上街、中街、下街,沿街店铺很有特性,前店后坊楼为寝,它是个私经营者的一种文化理念。清湖街有“三缸、六场、八坊、九行、十匠、百店”。三缸以酱缸最典范;六场以食盐市场规模最大;八坊九行以豆腐坊、油蜡行最著名;十匠以泥水匠为代表;百店以茶店最具特色。万安街除了商号以外,还有钱庄和当铺等。</p> <p class="ql-block">染坊</p> <p class="ql-block">  染坊位于清三村清湖岭头,始建于民国年间。 </p><p class="ql-block"> 染坊是一座“坊宅合一”的建筑。作为染布坊,是当地手工业的代表之一,反映了当时百姓的工业生产状况和清湖印染业的发达。</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85平方米。临街作为作坊,面宽3间,进深4间,面积约100平方米,中间设一小天井(现已改为勾连搭屋顶)。正门设单檐微挑角门楼,门额书“庆盈焕彩”四个大字,左右各开一民国时期特色的窗披,上方题有“染、坊”字样。后面住宅为两层楼的三合院,面阔5间,进深3间,面积约8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染坊用的染料,原先是附近山村种植的靛青,后来进口的工业染料越来越多,山民种的靛青逐渐退出市场。工业染料从上海、杭州等地运来,以蓝色为主,也有黑色。</p> <p class="ql-block">  公泰酱园位于清三村酱园弄3号,始建于清代,抗战时期搬迁至邮政路2号,1957年与裕成公泰酱油厂合并,称为“公泰酱油厂”。现建筑仅剩正屋,协屋。 </p><p class="ql-block"> 公泰酱油厂前身,为裕成酱油厂,是清湖的老字号,还是清湖特色作坊之一。 </p><p class="ql-block"> 公泰酱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一进,三开间。协屋用鹅卵石堆砌。</p> <p class="ql-block">公泰酱园</p> <p class="ql-block">公泰酱园</p> <p class="ql-block">清湖有三个盐仓,陆氏盐仓位于清三村盐埠头8-1号,建于民国年间,曾是清湖三大盐仓之一。原门前有一“盐”字,建筑于抗战时期被烧毁,现存门厅,正屋的半部。</p><p class="ql-block">陆氏盐仓,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门厅有方形柱础石,以青石铺成,正屋布局为一天井三开间,天井以鹅卵石砌成。</p> <p class="ql-block">  毛初奎杉木行位于清湖镇浮桥头73号南侧,建于清代。现布局完整,是当时行主人与购货人洽谈交易之处,及客商临时住宿的场所。作为旧时清湖码头周边较为典型的金融商贸建筑。</p><p class="ql-block"> 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布局为二进一天井,三开间,半封闭护栏阁楼,左右为厢房,一组三级马头墙,硬山顶屋面。一进为穿斗式梁架用五柱。天井呈长方形,左右为厢房。二进梁架同一进。阁楼为瓶式栏杆。</p> <p class="ql-block">  浮桥头粮仓位于浮桥头村西侧,建于1955年,目前部分仍旧为粮仓。 粮仓保存较好。</p><p class="ql-block"> 粮仓分布面积达到1800平方米,分五个单体建筑,三个粮库,现只有两个在使用,一个弃用,一个碾米房已用于办塑料厂。一个办公楼,现仍旧在办公。</p> <p class="ql-block">  清湖的经济繁荣昌盛,奠定了多种文化的根基。古镇内现有146个不同的姓氏都居住在梅家行弄、道宫弄、周家弄、泉井坑弄、育婴堂弄、当店弄、土地堂弄、邮政小弄、裕和弄一带。这些古民居建筑别具一格,有砖雕门面的,有木雕门罩门面的,有四合院式的,还有仿《明造法式》的。</p><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一年(1942),清湖由于遭受了一场灾难,很多的高层建筑被日寇侵入江山后炸毁,一片狼籍,很多商贾择期纷纷逃离它乡。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后,街巷才渐渐恢复,如今的店铺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所建。</p> <p class="ql-block">  五圣殿6号(王志根旧宅),建于民国四年(1925),建筑坐东南朝西北,面积271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完整,牛腿、雀替等雕刻极其精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家祖居绍兴,民国元年(1922)来清湖,以布业为生。</span></p> <p class="ql-block">王志根旧宅砖雕大门</p> <p class="ql-block">庭院围墙窗</p> <p class="ql-block">庭院河卵石地面</p> <p class="ql-block">天井檐柱构造</p> <p class="ql-block">檐柱牛腿雕刻</p> <p class="ql-block">门窗隔扇裙板雕刻</p> <p class="ql-block">鲍氏旧宅,始建于民国。为绍兴鲍兆太盐仓老板的住宅。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四合院式。</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一年(1932),清湖随着江山至浦城公路的开通,浙赣铁路的落成,去福建、江西的货物渐渐被现代交通工具----柴炭车、火车替代,奔忙在仙霞古道上的挑夫、羊角车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p><p class="ql-block"> 清湖古镇,2006年被公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清湖八角井,亦称“百家井”。</p> <p class="ql-block">大弄小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