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记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听课月活动</b></p> <p class="ql-block"> 12月17日,历时一个多月的襄阳五中实验中学八年级数学组听评课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采取了听课、评课、评委打分的方式,旨在通过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符合“双减”政策的高效课堂,并推进整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节课中。</p> <p class="ql-block"> 在此次活动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采取了两两分组、同课异构的模式,而各位比赛教师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运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工具辅助,充分展现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点,为同学们演绎了九节充满生命灵动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胡桥通老师和郑为理老师两位老师首当其冲,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胡老师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折出等腰三角形,并相互比较,总结,验证,在教学中把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从实践操作中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课堂氛围热情有序,课堂内容充实完整。而郑老师的课程则更加凸显整体法教学的思路,通过类比的方式,使学生不仅自然形成本节课的研究思路,同时还对几何图形的一般研究方法及过程有了明确认识。</p> <p class="ql-block"> 紧随其后的则是孟梅老师的《幂的乘方》一课。在这节课中,她以“思考——归纳——概括”为主要线索,通过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运算、研究方向,研究幂的乘法的相应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发展,并且渗透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而闫芳和雷鸣老师随即则选择了《同底数幂相除》一课一教高下。闫老师整节课注重方法指导,给学生以方向感,整节课不仅师生互动形式多样,同时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高效课堂与氛围活泼的双重要求。相比之下,雷鸣老师则选择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类比同底数幂的乘法进行研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不断渗透类比和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至于李仙老师和余艳老师,则从不同角度“演绎”的《完全平方公式》一课。李仙老师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从代数运算的角度探索发现规律,并进一步从图形的角度,运用面积法进行了推理验证,从而得到两个完全平方公式,整个教学思路清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余艳老师则选择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意义引入课题,再反过来用代数方法去验证,得到两个完全平方公式,虽呈现出了与李仙老师截然不同的授课思路,但同样脉络明了,一气呵成。</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压轴出场的,则是该年级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备课组长郑琳琳老师和年级主任徐毅老师,他们就《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进行了比拼。郑琳琳老师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教学模式,将整体教学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因式分解的依据、方法,以及以后会研究的方向有整体的认识。而徐毅老师则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自主研究,他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做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总结并应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真正的做到了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各位教师之所以能在此次活动中呈现出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堂,这与他们平时精于教研、注重实践的工作态度不无关系。办公室里,有他们热烈探讨教法学法的身影;各班教室内,则有他们细致辅导学生的脚步。事实上,“双减”政策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由郑琳琳老师所带领的八年级数学组则选择了以研题为抓手,通过有效整合和提炼教学资源,不仅实现了课堂减负增效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本年级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今年9月15日圆满落下帷幕的第二届襄阳市初中数学原创试题设计大赛于,八年级有三名教师的原创中考试题获奖。其中郑为理老师还代表市直学校参加了11月18日在襄阳山药小镇举办的第二届襄阳市原创试题说题展评活动。他以教材中实验与探究丰富多彩的正方形和相似的课后习题为依托,以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为载体设计了一道几何综合压轴题,活动中郑为理老师从试题来源、设计思路、考察目标、解答方法、反思与拓展几方面对此题进行了详细的展示与说明,题目设计从特殊情况到一般情况,揭示图形之间的内在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素养、逻辑推理素养、数学运算素养,整个讲解过程清晰流畅,获得了台下教师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在本次听评课活动中,八年级数学教师积极地参与听课,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课后评议中,各评课小组畅所欲言,谈及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中肯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好课锋从“磨课”出,精彩源自“苦磨”来,相信通过一次次的打磨,老师们都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