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自恋自信一字差——河东文化研究刍议

夏夫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综观全国各地,区域文化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其初衷无非是促进文旅融合,拉动经济发展。这事本来无可非议,但过度自恋,闭门自娱,就显得视野狭隘,贻笑方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窃以为,区域文化研究中的自恋是一种消极的取向。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河东文化研究”,运城人自以为做的风生水起,成果丰硕。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倘若细细思之,则惶恐不安,因为其拓展的空间委实太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底什么是河东文化?因为任何研究,其逻辑起点举足轻重。其实,河东首先是个区域概念,我们在做省级社科基地重点项目“河东文化特质研究”时,曾对河东区域沿革作过详细考查,大致说来,自秦时设郡,后多有变化,如指霍山以南、沁水以西的广大地区,则差不多包括今天的临汾与运城两市。那么,运城人心目中所谓的“河东文化”,到底包括不包括临汾的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此,我们在开展河东文化研究时,首先定义什么是河东文化。概念既清,研究起来便心中有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弄清基本概念之后,接踵而至的问题便是,河东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涵业已廓清,研究起来便能有的放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诚然,根祖文化,关公文化,等等,等等,皆无疑是河东文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在根祖文化研究方面,运城人经常以“古中国”或“这里最早叫中国”而引以自豪,似乎史料论据非常充分,不容别人置疑。经常还会引用几句一位电视人即席的颂辞:三十年发展看深圳,一百年变迁看上海,一千年沧桑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有的人还习惯引用高考题中的内容以证明运城最早叫中国。其实,那年高考题中的整篇文章是苏秉琦有关陶寺遗址的论述,运城人遂断章取义,把临汾抛却脑后,一厢情愿地认定是运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殊不知,河南、临汾、渭南等地也早已打出“这里最早叫中国”之招牌,并且做的有板有眼,有理有据,在全国、抑或在学界反响不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落笔至此,便不由得想起前几年运城召开的“运城与古中国”研讨会,堪谓名家云集,大腕毕至。但会上似乎听不到理直气壮的断言:运城就是古中国。虽然会后,我受市委宣传部委托,还编辑出饭了论文集巜运城:最早之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到尧舜禹研究,这本来是运城人研究河东文化最好的切入点之一。但我们的研究仅停留在义理考据阙如的层次之上,根本拿不出学术上的标志性成果。比如湖南人编辑出版了十卷本《虞舜大典》,泱泱千万字,蔚为大观。浙江人编辑出版了以《大禹文化引论》为代表的“禹学丛书”,在学界影响甚大。山东人排出了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大舜》,只字未提运城。河南人大手笔,建了夏都博物馆。关于涿鹿之战、舜耕历山等的地望,《光明日报》史学版曾整版刊发社科院权威人士撰写的文章,好像与运城关系不大,可我们在窝里还就永济或垣曲,争来争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如关公文化,理应成为运城人着力打造的文化名片。可湖北人做的有条不紊,可圈可点,诸如《关公文化学》等一系列学术含量颇高的专著层见迭出,在学界的影响力决对不容小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如,“禹都安邑”被普通运城人认为是铁板钉钉似的结论。然而,不管是考古发现,还是史料记载,离运城人的共识越来越远。首先,禹都安邑在考古文化上得不到任何支持,以至于有学者根据考古发现认为安邑只是大禹迁都过程中的宿营地,从未正式建过都。关于史料记载,禹都也众说纷纭,史学界一般有阳翟、阳城,平阳三种说法。只是在平阳后加了句:或安邑,或晋阳。可运城人不肯下大力气为禹都安邑做考证,却有人在夏县禹王城与盐湖区安邑之间,争来争去。其实在运城,许多人连南安邑与北安邑都搞不清楚,谈何有学术质量的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再如鹳雀楼,运城人自诩为“天下第一楼”、“四大名楼之首”,可前年中央电视台重阳节的专题节目,其四大名楼竟不包括鹳雀楼,运城人情何以堪?!其实,连中国权威的《辞海》,都未把“鹳雀楼”列为条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故之,河东文化研究中的自恋症务必尽早戒除。运城学人理应树立河东文化自信,振奋精神,鼓足勇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孜孜务潜,矻矻求真,脚踏实地,皓首穷经,做出一些东西,尤其是标志性成果,摆在考古专家或史学专家的案头,令他们对运城刮目相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或许谬论,翘待淹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想到几句话,与运城同仁共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首在审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亦必知人。</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比较既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爰生自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