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器”

秋天里的一棵草

<p class="ql-block">面对“自然、人类社会、元宇宙”三个世界</p><p class="ql-block">未来,我们该如何存在?!</p><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从“控制论”看“元宇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机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人机器?是,你没看错,不是“机器人”,而是“人机器”,是机器人的反面,所指就是机器化了的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之所以提出“人机器”这个概念,是想提醒人们,人类正在走向不可抗拒的“异化”,在把机器变成“人”的同时,也在把人变成可怕的“机器”!</p><p class="ql-block"> 人,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人格、有灵魂的人,一种可以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高级动物,人是可以机器化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现代社会的人,正在控制论的逻辑下不断进步、进化,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反面,这就是“人机器”。</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元宇宙”,准备把一个“虚拟现实”的空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真实现实”的空间打通,利用具有深度沉浸感的虚拟设备,使人类可以同时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跨界”生活。通过大大延伸了的现实空间,人类可以在虚拟空间做与现实空间同样的事情,空前享受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各自独立所不可能有的美好生活。用前“脸书”CEO扎克伯格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与现实有关的虚拟社区”,那里发生的事情都会与现实有关、与现实同步,对现实产生作用。元宇宙社区的金融资产和货币,还可以与现实的金融资产和货币兑换。</p><p class="ql-block"> 可见,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对接、渗透、融合和延伸,整合而成的“跨界”空间,就是所谓的“元宇宙”。其实,这种高科技产品短期内还无法实现,也还需要与司法系统、社会系统的对接。所以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概念,一种叫做“元宇宙”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那么,元宇宙概念与“人机器”有什么关系吗?有!</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无声电影时代,有一位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卓别林,他主演过一部《摩登时代》的无声电影。卓别林大师用幽默风趣地喜剧表演,描写了工业革命以来大工厂、大机器对底层工人的奴役和压榨。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就像机器设备上的一个零部件一样,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无味的劳动,做着现在机器人可以做的事情。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感慨:说旧社会工人给资本家“当牛做马”,一点不假!其实“当牛做马“所说的主要是旧社会的农民。准确来说,工人是在给资本家“当机器”,干着机器或者“机器人”应该干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虽然这是一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早期无声电影,但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历史的记忆。那时候的工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他们是早期的“人机器”。</p><p class="ql-block"> 如果认为这种说法还过于牵强的话,我们就来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看看今天正在发生什么。</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孪生兄弟“大数据”,所以也称作“大数据时代”。正是这个大数据时代,对“人机器”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现实还是进入“元宇宙”,在大数据下的美丽新世界,越是技术成熟,人们在虚拟现实不断花费的金钱和时间就越多,生产出来的数据就越多,可分析数据也越多。而可分析数据越多,人们就越容易被大数据监控,并且被大数据背后的机制所影响。这就是一种对人的控制。</p><p class="ql-block"> 1948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明确提出了人和机器“同源同性”的理论。他告诉我们,人就像机器一样,都是遵循着信息咨询的接受和反馈机制。他们都是一种“三段论”,就是系统向外进行咨询输出,然后得到反馈,系统再根据反馈改变输出产生新的影响,这样不断循环从而形成控制。这个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的生产管理体系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维纳的“控制论”理论,预言了机器会变得越来越像人类,直至最后取代人类的“机器人”。</p><p class="ql-block"> 但实际上,人和机器同源同性是双向的。在学习“控制论”的时候,我们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也在同时变得越来越像机器,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数据分析所操控,变成操纵者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在人造的平台上,比如互联网平台,人的每一个行为、动作都会留下数据的踪迹。而这个海量数据又是接受整个系统中枢监控的。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是一个可以最大限度把人浓缩为数据和电信号的平台,所以他也是最大限度地符合维纳的控制论,可以利用这个反馈机制来控制虚拟世界当中的人类。也就是说,随着虚拟空间的用户的增长、使用的时间变长,必然会产生出来更多的行为数据,这就会使得监控和控制变得更加容易。</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改变着生活中的种种习惯,在消费和投资等等活动中屡屡被割韭菜的原因。因为掌握这些大数据的利益集团,正在背后利用这些数据控制和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控制着每一人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如此一番推论,我们已经可以认为,“人机器”的提法合情合理,大家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我们作为“人机器”被大数据“洗脑”、“操控“,早已是那么一回事儿!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在现实空间还是虚拟空间,人类已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控,变成或正在变成“人机器”,就是那么一回事儿!</p><p class="ql-block"> 其实诺伯特.维纳本人,当年已经在他的书里提出过警告,说控制论引发的新技术革命,会造成人脑的贬值。在这场革命席卷全球之后,科学家和行政人员得以幸存下来,而那些具有中等学术能力以下的人,将没有任何可以出卖的东西,因此他们会被整个系统彻底榨干并且抛弃。而那些被榨干和被抛弃的人最终可以去什么地方呢?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做出了回答,他们的终极目的地就是“元宇宙”!</p><p class="ql-block"> 再往下推衍就更“了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到那个时候,元宇宙已经远远超出现在的概念,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造的二级世界。这个世界的主人或者说上帝,就会是那些个虚拟平台的创造者。“盗梦空间”、“灵魂出窍”会成为一部分人活在“元宇宙”的生活常态,“穿越”千年和无限。</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现实社会的资源分配越来越悬殊,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在遥远的未来,很有可能会有大量的人主动申请终结自己的肉体,把自己的脑神经元信息复制成一种数据,然后用这些数据在元宇宙世界注册,彻底成为生活在二进制世界当中的一种存在。“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不再是革命的浪漫主义比喻,而会是活生生的现实。一些失去肉身的灵魂以数据的方式存在得到“永生”,也不是不可能的“异想天开”。</p><p class="ql-block"> 到那个时候,现实世界里的人口必然大量减少,元宇宙世界的人口大量增加。但这些虚拟世界的人,不过是现实世界当中人们的“玩物”和“奴隶”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以按照大的分类来看。在人类存在之前,自然界就一直存在,并且定下了属于它的规则,比如说物理法则等等。这种强大的法则,几乎可以维持它自身的永恒存在。而人类是在自然法则之下被发明、创造出来的存在体。现在人类又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工的文明系统,这个系统是建立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之上,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人造的虚假世界,它到处都是人工的痕迹。而正是因为人造世界的虚假,所以这个文明系统需要依靠虚假的宗教道德,才能够勉强维持存在。与自然界相比,人类文明存在的极限是非常短暂的。而位于最底部的元宇宙,是人造文明再造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它是等级更低的一个世界,它比人类文明还要短暂还要脆弱。正如自然界一个不经意的灾难(比如陨石袭击)就足以毁掉脆弱的人类文明同样的道理,人类文明当中的一个小灾难,就足以毁灭“元宇宙”。比如现实生活中,有人故意把虚拟的数据删除,或者是直接破坏这些虚拟平台。一旦发生,元宇宙和里面的所有居民全部都要领“便当”。所以我们看到,从上到下,这三个世界的脆弱程度是不断加强的。也就是说,人工痕迹越重的世界越脆弱,未来人和人之间等级的划分,就是看你待在哪一个世界里。等级最低的人被关在“元宇宙”,等级中等的,留在人类文明界,等级最高的人,他们将掌握和自然整合为一体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未来的终极大趋势,也是“三个世界”的划分,自然、人类社会和元宇宙,不同于伟大领袖的“三个世界”。这个范畴的第三世界,就是元宇宙。</p><p class="ql-block"> 诚然,有关“元宇宙”的发展也是磕磕绊绊并非一帆风顺。有坚定看好者,如扎克伯格,已经放弃了“脸书”的“外衣”,换了一个与元宇宙相关的“马甲”“Meta”,并声称未来将基于VR等技术打造“元宇宙”。另外一些反对者,对“元宇宙”持负面看法,他们更倾向于把目光投向外太空的现实世界。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看法则比较中性,他认为“元宇宙”带来的可能性应该用于突破距离的限制,帮助交流和学习,而不是逃避现实世界的出路。但这些都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因为“元宇宙”不过是强化了“人机器”发展的大趋势,而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观点,都无法改变“人机器”飞速发展的现实和未来。</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汪峰的一首歌《存在》,那首歌的歌词,字字句句都在叩问自己,“我该如何存在,我能如何存在”?!是的,应该自问,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存在?</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面前,人类的想象力永远都显得“贫乏、苍白”。即使插上翅膀让我们的想象腾飞,也无法超越我们未来所难以想象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想想看,假如“三个世界”的格局形成,你和你的后代会留在哪一个世界?你是做为一个“人机器”,活在元宇宙的第三世界呢,还是做一个像模像样的人,活在其他世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九万里游侠 、空山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2/18/2021 于美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机器”与”机器人”的界线日益模糊,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可能会登峰造极,将二者融为一体。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进一步明白,为什么当下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金融资产会被炒得那么高,为什么“元宇宙”地里的“韭菜”格外“旺”,为什么前些年一直趴在地板上的股票蹭了一下“元宇宙”概念便一飞冲天,为什么一些互联网“大佬”要迫不及待地换“马甲”,还要拉上苹果公司“挑大梁”。也许某一天早上醒来,你我也会投机一把已经炒起来的”虚拟地产”,为自己的未来抢购一块生存空间,去“元宇宙”社会的地里当一回“韭菜”也说不定!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没有“控制论”,更没有“元宇宙”,但“元宇宙”时代仍然是“摩登”的摩登时代!)</p> <p class="ql-block">附:元宇宙2021年12月,入选《柯林斯词典》2021年度热词;12月6日,入选“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12月8日,入选《咬文嚼字》“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p><p class="ql-block"> 期待2021年被定义为“元宇宙元年”!</p> <p class="ql-block">汪峰作词作曲演唱《存在》</p> <p class="ql-block">歌曲《存在》</p> <p class="ql-block">电影《摩登时代》海报</p> <p class="ql-block">电影《摩登时代》剧照</p> <p class="ql-block">Meta CEO扎克伯格正在介绍和演示VR</p> <p class="ql-block">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