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十星科技

<p class="ql-block">怎样理解“能战方能止战”</p><p class="ql-block">来源:学习时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主席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就是讲能打仗与不打仗、能打仗与打胜仗的辩证关系,即只有备战能战胜战,才能止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慎战——目标是推动持久和平</b></p><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军事思想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智慧,其本质特征就是:求和平、谋统一、重防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古之“慎战”思想世代相传,时至今日,仍是中华民族战争文化的主流思想。“能战方能止战”这一战争辩证法,与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一脉相承。慎战是追求不战,但不是畏战,也不是不能战,是通过备战能战胜战达成“止战”。当今世界,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之大变局”,遵从国家发展大战略,抓住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以兴国强军,这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如何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必要条件是避免战争。但“战争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不是一厢情愿的事”。近代中国屈辱历史早已昭示我们,要想推动持久和平,惟有谋国家强盛、军队强大之势,这样才是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善之善策。</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备战——途径是保障强国兴军</b></p><p class="ql-block">  备战是止战的前提,其实现途径是强国兴军。毛泽东指出,对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一是反对,二是不怕。只有加强战备才有可能推迟战争;只有赢得自卫反击的小战才有可能避免大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在战争理论与实践上留给我们的伟大遗训。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指出:要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强调“有文事者,必有武备”。阐明了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必须坚持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才是硬道理。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可靠保障,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基础,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离开经济谈国防和离开国防谈经济,既不科学也不现实。</p><p class="ql-block">  坚持底线思维。古人云:兵不可玩,兵不可废;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当前,我国正处在和平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使命任务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守底线,着力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备战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和平发展打造良好环境。</p><p class="ql-block">  坚持改革强军。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加快推进军队改革,谋求军事优势地位的国际竞争加剧。在这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中,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于战略被动。我们必须到中流击水。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过多次军事变革,谁抓住了改革机遇,谁就成为强者。历史昭示我们,改革才能打胜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有打好改革这场攻坚战,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才能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胜战——根本是确保能打胜仗</b></p><p class="ql-block">  备战的目标是胜战,胜战的根本是能打胜仗,最终达成止战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注重掌握军事斗争主动权。“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所谓积极防御,目标是防御,要义在积极。只有把战略态势上的防御性同军事指导上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加强战略预置,注重深远经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谋取有利态势,最终转化为作战胜势。</p><p class="ql-block">  掌握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习近平主席指出:“现代战争确实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背后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本的是战争的制胜机理变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搞透,否则的话只能是看西洋镜,不得要领。”技术决定战术。信息时代,新的战争手段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涌现,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战争制胜普遍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基本原理,科学认识信息时代战争制胜机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到底有哪些、表现形式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打赢现代战争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把握未来战争发展趋势。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窗口期,颠覆性军事技术全方位推动世界新军事革命深入发展,推进信息化战争迈向高级阶段,也促使未来战争走向的不断演进。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登高望远、见微知著,看到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走向,看到世界新军事革命重大影响,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有针对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我们只有紧跟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步伐,占领科技创新和军事创新制高点,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