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门前的怀念

七月白荷74339290

<p class="ql-block">文字:七月白荷 </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与网络 </p><p class="ql-block">配曲:同桌的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合影中前排穿白短袖者是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有纪念意义的合影。拍摄地点在西安南城墙文昌门外,拍摄时间是2020年5月20日。“520”是信息时代的爱情节日,我们那天看重的是友情,照片主角是西安市二十一中六八二班同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点呢?因为五十多年前,这脚下曾是我们学校勤工俭学的麦地。</p><p class="ql-block"> 在“瓜菜代”年月,1961年秋,我们老校长张效臣与西安城墙环城管理处交涉,将环城林带从南门至和平门中间一段荒草地由学校负责清理,在林间空隙地种麦,翌年大约收了三干多斤,后来用这些粮食给师生活动做了加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六十年代初期,西安南城墙、城河及环城林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 “勤工俭学”是让学生热爱劳动,体会粮食来之不易。那个时候,每班在环城林里负责一块麦地,需要去管理,锄草,施肥,端个脸盆从城河里舀水浇地,劳动后还有大白蒸馍和肉烩菜吃。</p><p class="ql-block"> 高年级同学对在环城林劳动的事记得很清,翻过地,拔过草,但是不记得收过麦子。记得去环城林劳动,没有走南门或和平门,是从学校穿过开通巷再从南城墙根防空洞钻过去的。抗战期间,胡宗南长官部驻下马陵,这些防空洞大都是那时挖的。我们同学常走的一个宽敞的洞,转弯处还住着一对老夫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五六十年代,西安城墙内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 备战备荒时,为了战时更快地疏散城内人员,柏树林南头城墙挖开了一个大豁口,将几孔水泥大涵管埋在城河里,用挖城墙的土填在上面,成了一条通往文艺路的大马路。八十年代,将这个大豁口修成几孔城墙洞,正式命名为文昌门。</p><p class="ql-block"> 1965年秋,我们上中学后,曾被组织来环城林劳动过几次,就是从新开城墙豁口出来的,地点在现文昌门西边。第一次是拔草,翻地,后一次还搬运石块垒过地堰。当时“勤工俭学”口号已经不响亮了,老师说这是修建环城公园的义务劳动。现在回想起来,几次劳动整理出来的长方形条地,就是准备种麦的,播种这活都是请郊区农民把式来干的,后来运动来了,也不知麦子种了没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上)今日的环城林带一角。</span></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同学聚会,本想放在文昌门西边,我们五十多年前劳动过的地方,谁知环城公园文昌门西到南门这段那天没开放,我们只好去了文昌门东至和平门那段去活动,临行前先在文昌门外留下了这张有纪念意义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要说有纪念意义,不能不提的是当年我们班有十几位同学就住在这附近,其中三学街小学、开通巷小学毕业的同学最多。校色春色己尽时,大家一同去插队,真真切切去种麦子了。上山下乡时干军万马走一条道,返城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寻门路。尤其是病退的,许多坎坷和艰难都发生在返城后,下岗热潮时,新开城门大豁口人行道就成了二十一中的知青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下乡,下岗,下海,有人形象地把我们这代人称为“三下大军”。荔农家和我家都住在柏树林,离文昌门也就三四百米远。那天在文昌门照像时,他说我的同桌薛志勇当年就在这路边摆过修自行车的地摊,荔农没事时喜欢走过来,和老同学谝谝闲传。</p><p class="ql-block"> 薛志勇是我同桌,也是“一帮一”结的对子,当年下乡他去了彬县,第二年因病返城,先是在开通巷口,城墙根下修过自行车。后被安排在区办工厂,刚过了几年舒心日子,结婚生子,没想到后又下岗了。命运再回原点,呼儿唤女泪不尽,喊爹叫娘更凄惶。</p><p class="ql-block"> 新开城门当时己成了交通要道,来往人多,他便在这里摆了个修自行摊,环顾左右,人行道上摆地摊大都是熟面孔,不是发小,就是同学。修自行车只是上下班时生意好,平常收入根本养活不了一家人,慢慢有些人熬不住,另寻门路了,只有薛志勇坚持下来了,后来修车在这一带还有点小名气。</p> <p class="ql-block">  “世境那堪悟,不过欢与悲,人生谁不老,生死自相随”。后来在文昌门下,当年为生计在这讨生活的同学还很多。有位同学后来告诉我,他蹬三轮车,还在这卖过包子和蒸馍。照像的那天,他没有说也不愿说,随着时光流逝星转斗移,他将把这些永远压在心底。</p><p class="ql-block"> 站在永昌门外桥上,宽阔深遂的护城河环绕着城墙,绿幽幽的水让人感刭深不见底。我想我们不能像城墙那样留存干年,但毕竟是在城砖上留下划痕的一代人。相片本就是记忆的时光机。时隔不到两年,再看这张合影,新感受油然而生,我们不能留住时光,但可以定格时光。一思一念是情结,一颦一笑是怀念,一生一世细思量,一云一烟度余年。(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