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好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把握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体系,更好的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2021年12月14日,一、二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吴丽君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二次教材解读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参与此次教材解读的六位老师都经过精心准备 ,围绕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学科核心素养,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立体式整合,教材的编写体系,教材处理和教学建议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同时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清晰的“框架图”,深入浅出,展示了娴熟驾驭教材的扎实基本功,异彩纷呈,各具千秋。</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一年级的三位老师解读。</p> <p class="ql-block"> 宋朋莉老师解读的是一年级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宋老师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点,学习状态等方面对本单元进行了详细解读。尤其是对本单元重难点知识以及在教学中学生难于理解易错的知识点都作了详细的列举。这一单元基础知识是6-10各数的分与合,。难点是一图四式,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唐玉春老师解读的是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唐老师解读的这两个单元是这一册里最难的内容,例如认识“数位”,这一内容很抽象,由具体的实物小棒图转化到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数,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能真正理解了确实很困难,尤其是在计数器上拨十和二十的时候拨不成。主要还是对数位理解不了,我们商量了也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慢慢渗透,慢慢掌握了。《认识钟表》这个单元的内容是非常抽象的概念,而且这个内容在一、二、三年级的课本中都是重难点内容,所以我们在解读的过程中,对“怎样让孩子们认准快到几时”这个知识点,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吴主任作出总结:必须让学生得到足够的体验,让孩子们自己拨出时间,并且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进行多次体验。唐老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展现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应有的素质!</p> <p class="ql-block"> 张秀兰老师解读的是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张老师先对这一单元与前面的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接着对运算的三个内容各自做了解读,9加几,8.7.6加几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与优点,为今后学习进位加法打下坚实的基础。5.4.3.2加几主要是通过“转化”来完成教学,这一单元的难点还是在解决问题上,一图两解,要引导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图意,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为以后的一题多解打下基础。对于解决“原来有多少”的问题,先让孩子们自己来理解“原来”是“什么时候”很重要。让我们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把握教材,组织课堂。</p> <p class="ql-block"> 一级老师边解读边研讨,及时就提出问题进行了讨论。接下来由二年级的三位老师解读。</p> <p class="ql-block"> 赵永强老师解读的是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赵老师主要谈了两点: (一) 难点是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对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或几何图形辨认不清,建议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从不同角度(左面和右面)观察同一物体,找出物体左右面明显的标志或不同之处,从而进行准确辨认判断。(二)困惑是有的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观察物体时可以辨认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而观察立体图形,特别是拼搭起来的立体图形不能准确辨认。建议让学生自己多准备一些立体图形进行拼搭组合图形,并进行观察,再进行辨认判断。,从教材出发,又不拘泥于教材,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课本,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在座的教师都受益匪。</p> <p class="ql-block"> 侯凤萍老师解读的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记口诀时大家说了要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加强练习,帮助学生对乘法意义理解,运用编制口诀的方法进行记忆的同时,尤其利用对乘法口诀本身规律来加强记忆,熟记乘法口诀。侯老师,作为我校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是我校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张艳霞老师解读的是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八单元《搭配》。这两个单元内容虽少,但也是这一册的难点,认识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提出快到整时和超了整时是该先看时针还是先看分针,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因人而异。对于《搭配》这一内容也有好多的困惑,例如,三个人照相,两个两个照一张,最多可以照几张?这种题既有排列又有组合,如果按组合来讲只有三种搭配方法,即1和2,1和3,2和3,再考虑上排列问题还有三种,即2和1,3和1,3和2,这样共有6种搭配方法。这种题对于二年级学生考虑就没有那么全面,不好教学,通过大家的讨论,一致认为只有多加练习,深入交流,逐渐掌握了。</p> <p class="ql-block"> 最后,吴丽君主任,为本次教研活动作了总结发言,同时也指出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我们今后的教研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教无定法,但求得法。只有深钻教材,用心研读,方能寻到合适的方法,最终做到教有目标,教有实效,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p><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虽然时间不长,却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本学期里,我们数学组的教师定会乘风破浪、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相信在所有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西关小学后期数学教研之路会走得更稳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