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步行云异构,梅香雪白各长

鉴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2月17日,到通渭参加陇西县南安学校和通渭县思源学校共同举办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既有身心放松的愉悦,又有经验收获的欢喜。活动中,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观摩了陇西县南安学校史丽君老师和通渭县思源学校景转霞老师的同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两位老师年轻、有活力,为我们展示了风格不同、构思各异的两节课,谈谈我所学到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首先,两节课引入各具匠心犹水到渠成。景老师以“看词组猜故事”入手,让学生说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名称,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故事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这些故事的题目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且都是讲述“少年才俊聪明机智”的事迹,自然而然地说出“今天我们继续认识一位少年才俊”的引导语,引出课题,何其顺畅与自然,颇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之美;史老师的引入则是一幅“李子挂果图”,其实明艳诱人,其叶葳蕤葱茏,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什么样的李子?有多少李子?不仅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既暗合“王戎善于观察”之人物特点,又暗合“多子折枝”之文本内容。看似不经意的无心之举,其实是教者匠心之独运的体现,实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span></p> <p class="ql-block">  其次,史老师授课边导边书似闲庭信步。史老师的课堂按“初读疏通——再读理解——尝试背诵”的梯次渐进形式进行,注重基础字词的识、记、解,从音、形、义三个维度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一句句理解,而是侧重通解,要求学生能对照文言文用白话口述全文,形式有集体口述和个体口述之分,既照顾了全体,又进行了抽样。对重点词“之”进行了详解,从学生口述通解看掌握效果良好。史老师的课堂师生间的导与学高度融合,学生任务与教师板书能同步进行。副板以基础字词为主:多音字注音组词,列举完全,生字范写,双色笔进行,部首突出。正板以课文内容梳理和理解为主:“诸儿竞取”与“唯戎不动”的对比一目了然,人物形象特点准确简练,凝练概括的呈现了学习的主要内容。可贵的是无论正板副板之内容,都是在理答中顺势写成,看似闲庭信步中形成了内容分明的板书。</p> <p class="ql-block">  再者,景老师导学步步为营如行云流水。景老师课堂呈现明显的三部曲——初读、思读、悟读。初读要求读通读顺,在自读基础上对生字认形正音、对朗读划分节奏、对已获勾画标注;思读要求理解文意,课件逐句展示,学生先读后解,口述句意,教师适时点拨指导。随文解决重点实词、虚词之意,好似逢山开洞、遇涧架桥,使学生“心求通、口能言”;悟读要求读出形象,抛出问题: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言不及义、言之不凿、言之不深的时候,另辟蹊径:道边若是“甘李”,则又如何?正如投石问路,思维的涟漪已在学生脑海荡漾无边,进而归纳“甘李——人竞取之——树必无子”、“苦李——无人取之——多子折枝”。至此,对比法、反证法齐出,逻辑之推理判断尽彰。教师引导如行云流水,学生评价人物形象亦准确到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最后,两教师注重视野拓展恰运筹帷幄。景老师和史老师最后都给学生做了阅读推荐。景老师要求搜集《世说新语》里的故事,拟开一次班级“故事会”。史老师要求读一读《世说新语》,勉励学生“读聪明人的故事,学做聪明人”。不管这个拓展能不能落到实处,学生读或不读,姑且不论,至少两位老师已给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窗,指明了一条阅读路!</span></p> <p class="ql-block">  课虽结而意未尽,两位老师的异构课“行云信步”,各有所长。无关乎任务,随手摘记,以便自己在课堂教学的前行之路中随时借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19</p>

学生

老师

口述

故事

初读

多子

要求

异构

理解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