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个背包,一架单反,一双登山杖,行走着,从澜沧江畔到梅里深处,从翠绿山谷到雪山脚下。行走在雨崩,好像能让你忘了所有的事,又好像能让你想起一切。本系列图文,只是记录了关于这趟旅行的一些琐碎小事和所见所闻所感及遇到的人和风景,留下的感受和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山,即以徒步行走的方式朝拜山中的圣地,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宗教活动。藏传佛教说“围绕神山转一圈,可以洗清一世的罪孽;围绕神山转十圈,可以免受轮回之苦;围绕神山转百圈,今生可以成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梅里转山朝圣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的线路,一共有两条:一条是围绕梅里太子十三峰雪山顺时针转一圈朝拜,全程200公里,常规8~10天完成,被称作梅里外转,难度较高,一般是极为虔诚且年轻力壮的神山信徒才会走的一条线。另一条则是我们这次在梅里雪山腹地雨崩村内巡礼朝拜,以雨崩村为中心辐射开来,往神瀑、冰湖步行朝圣,被称作梅内转,分四天四条路线:西当温泉翻越南争垭口至雨崩村,雨崩上村至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联合登山大本营的冰湖线,雨崩下村至雨崩神瀑线,雨崩村经尼农大峡谷至尼农村线,共60公里。</p> <p class="ql-block"> 雨崩,深藏在梅里雪山深处缅次姆山脚下的小村庄,雨崩的藏文意思是“经书”,关于它的传说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这个被称为地球上遗落的土地,曾是一片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雨崩村的故事》2012年在中央台播出,记录与世隔绝、半农半牧的雨崩村,几十户村民,不通公路,自古只有西当或者尼农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徒步进出,但风景绝美,被称之为香格里拉的缩影。随着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进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崩徒步路线也是我国境内的一条入门史诗级徒步路线,被驴友们誉为“地 球上最后一片世外桃源”,“上有天堂,下有雨崩”描述的就是这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8日早晨,守望了梅里的日照金山,九点我们从飞来寺乘车往这次转山徒步的起点——西当村。飞来寺在白马雪山半山腰高处,西当村在对面梅里雪山脚下澜沧江边,中间隔着澜沧江峡谷。公路沿澜沧江峡谷像一条飘带盘旋下降一千多米,直抵江边。在距飞来寺大约11km的滇藏公路上,我用手机透过车窗拍摄了这张照片。面前峡谷下是浑黄的澜沧江及沿江的西当公路,如飘带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以及横跨澜沧江的卡瓦格博大桥,对面远处是梅里群山的尽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神峰缅次姆。91年山难,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神山,愤怒的当地藏民聚集到飞来寺前祈祷神明不让登山者攀登神山,并聚集堵在澜沧江大桥不让登山车子进入的地点,这大桥就是现在的卡瓦格博大桥。海拔越下降,越接近江面,江水滚滚流过,两岸一派荒芜景象与峡谷高处森林葱郁形成鲜明对比,地质学上称之为干热河谷,受梵风效应和山谷风合力形成的,荆棘和仙人掌是这片土地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车子越过澜沧江卡瓦格博大桥离西当村越来越近了,回忆2019携妻自驾西藏,走滇藏线在飞来寺,我们很幸运地看到拍到接近完美的日照金山。在“梅里之眼”酒店阳台,我指着对面隔着澜沧江峡谷、梅里雪山山脚的村庄和灯火,跟妻说,那就是西当村,翻过它后面的山就是神女峰缅次姆脚下遗世独立的如诗如画的雨崩村,下次我带你来这里,坐越野车进去。那时因为要进藏,行程上不能当即贸然前往,当时还是有些小失落。</p> <p class="ql-block"> 10:00,车子经过西当村,领队下车办理进山登记等手续,西当村海拔2234米,是澜沧江边的小村落,是进雨崩村的第一站,也是梅里内转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西当温泉下车后再次集中,分发赠送的登山杖(我自带了一对登山杖,把赠送的留给王晓杭让他凑成一对)。领队复述徒步路线和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大家热身活动拉伸关节。因为雨崩已开发成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一个景区了,原来的人马驿道拓宽为简易的越野车道,乘车单趟200元,体力弱的和在飞来寺高反的几个女生坐车进去。即使是景区,但毕竟是徒步,累是必然的,我把大背包驮运进去(150元),轻装徒步随身小包装薄羽绒服、雨衣、青稞饼巧克力牛肉干、一瓶水和单反相机,同住的王晓杭帮我背无人机和保温杯。本来我准备带无人机不带单反,王晓杭说:你喜欢摄影,还是都带上吧,他负责背无人机,如果路上我单反背不动也让他背——感恩路上所有的相遇与陪伴,感谢有你!</p> <p class="ql-block">山水一程,相约2021。。。</p> <p class="ql-block">10:40,史诗级徒步之路,就从这里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昨晚群通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三、路线:飞来寺—车程1.5小时,西当温泉徒步起点(2680米)—轻松茶馆—八一茶馆(中午休息吃饭点)—南争垭口(3800米)—上雨崩(3160米)—下雨崩村(3090)全程约13.5公里左右,徒步耗时5-7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电线杆柱子(一路有150个电杆可作为路标参照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61#—07号:西当徒步起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35号:第一个休息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45号:轻松茶馆(补给点,厕所准备零钱一元,网络信号有点不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65号: 休息亭 观白马雪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87号: 八一茶馆(午餐休息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08号:南宗第一垭口:上坡路段结束,南宗垭口:开始下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158号杆:雨崩景区管理处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四、携带装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进雨崩村要生活三天,早晚温度比较冷,携带必要的生活用品,徒步过程中,背包太重会很耗费体力,明天中午徒步过程中八一茶馆补给点有面有炒饭,泡面,牦牛奶,运动饮料……</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说起来从西当到雨崩,其实就是从海拔2630的西当温泉,爬升6km的长上坡到最高点3729米的垭口,翻过垭口再4km长下坡,到雪山下的村子,全程约10公里。前一半爬坡千米,后一半下山,全都是砂土路(或登山道)。高海拔爬升行走,是对体力也是对意志的磨炼。刚开始一段体感最累,且从出发就一直维持较大坡度(超过45~60度)攀升。而这当年原本只能徒步的人马驿道,随着雨崩旅游开发的发展,前年已被拓宽到可以开一辆越野车的宽度,每当有越野车飞驰而过,尘土飞扬,我们都要背对车子提前在路边沿避让。路的一侧是山体另一侧是长满树木的深深的澜沧江峡谷,透过树林的缝隙,隔着峡谷,可以看到对面的飞来寺和更远处的白马雪山。</p> <p class="ql-block">3000多米海拔无休无止令人绝望的持续上坡,体能消耗很大,对生活在平原的我们更是一个加倍挑战,难度比想象中大很多。我从没想过这五六公里的上坡路会走的这么漫长(难怪有说12公里有说16公里的,徒步结束我记录的轨迹,实际今天行程大约9.8公里),哪怕有几米的平路缓冲都没有,上了一个坡顶转了个弯眼前又是一个几百米的上坡,随着海拔的升高、内衣的濡湿、体能的耗减,那个最高点的垭口仿佛遥不可及,我竟然开始怀疑自己能否走完这行程,只能不断地调整呼吸和步伐,经过休息亭和“轻松茶室”补给点(12:00),我没敢坐下休息,因为再出发就又要重新适应节奏与呼吸,站一分钟,用手机拍张照片继续走,这一路上,相机就没拿出来过。</p> <p class="ql-block">我一个人慢慢走着,队伍拉的很长,前后都没人了,前面的人已经走很远,我后面看不到的还有三分之一走更慢的人。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意味。😀</p> <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来昨天丽江酒店的行前会后,我发了条朋友圈,早年一起登山、去年也走过雨崩的朋友留言建议我(没风景看,坐车)体力留着到雨崩后走冰湖和神瀑。我认为,雨崩徒步,来这里去雨崩就是来徒步转山的,怎能去坐车呢。喜欢徒步,不一定爱上的都是风景,有时徒步是一种感情的释放和发泄。</p> <p class="ql-block">从西当到南争垭口,的确没什么景致可使你停留,或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也许正因为这样,你全心专注于身体感受上,这段路就显得特别难走。如果说有什么使我留下印象的,那大概是电杆、树干上不时出现的告示板刻着的“鸡汤”和鼓励话语。。。</p> <p class="ql-block">一边感觉自己走得快不行了,一边又感叹朝圣路上的神奇治愈能量——至海拔3374米时,突然被电线杆上的这句话如电般击中了:“朝圣是一场心灵与神灵的对话,而这些话语都在您的每一步脚步中展开” (杆号:10kV 雨崩线067),这不正是在提醒我:没有捷径,无可依托,我便是自己的托付。既然在路上,那么就坚持走好每一步吧!✊</p><p class="ql-block"> 我走的不仅是路,更是一点自由,一点梦想,一点洒脱,一点释放,一点激情,一点无法对别人诉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大的冷杉林开始出现。路上不时都有路标牌提示“徒步请往右行”,便离开车行道进入原始森林沿着前人踩出来的登山小道,虽然陡峭难走,消耗更多体力,但是捷径、缩短了路程,没有车行道砂土路那样乏味枯燥,风景也美,我不时用手机拍了片子记录。</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原始森林,阳光透过参天大树的缝隙,照在色彩斑斓的秋叶上,松鼠跳来跳去,犹如置身于童话世界。苍老而遒劲的冷杉树,粗壮的根茎盘根错节,倒地的树干、树桩上铺满了厚厚的苔藓,那些粗壮高大,遮天蔽日的老树身上披挂了许多丝绒似的浅绿色的苔类,像是留着长长胡须的老人,这叫长松萝,俗称“树胡子”,是菌类和藻类的共生体,是森林的年龄标志也表明空气质量很好,因为长松萝只能生存在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前篇说了,由于前两夜在丽江和飞来寺晚上几乎都没睡,加上连续爬升,中午时段走的又累又睏,真想找个地方眯一会再走,但由于内衣汗湿,坐下来就冷。这会收到王晓杭12:05的语音留言:“王大哥,刚才路上没信号,我走在很前面,怕你没热水喝,现在把你的热水保温杯寄在八一茶室了,我先走了。”,拖着沉重的双腿,麻木地走着,13:40,好不容易熬到第二个补给点——八一茶棚,虽然十分的简陋,但在莽莽林中,看见它,仿佛看到了希望。这种茶棚可以挡雨,不能遮风,屋中的炉火透着温暖,两侧墙边有数不清的空泡面桶倒扣叠在一起,形成一堵壮观的“泡面墙”。热情迎接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藏族小伙子,身上透着山里人的淳朴和善良,互致“扎西德勒”,四目相对,小伙子纯净、从容的眼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先要了碗牦牛奶(20/碗),咕嘟嘟一碗热乎乎的牛奶下肚,顿时暖了我的身,也暖了我的心。换掉汗湿的内衣,穿上薄羽绒服,烤火、烤内衣,再要一碗牛奶就着青稞饼,一边烤火一边和他聊着天。自称“泡面王子”的他,一个人住在这半山腰上,除了过往的旅客,应该也是寂寞的,我们聊了许久。他说,雨崩景区由冰湖探险公司负责,不允许任何外来车辆进入,连当地藏民的摩托车通行许可也是当地人与政府(景区)协商了近2年才达成协议,而雨崩也是近几年才通电通车的,之前所有物资均只能靠人力背运或骡马驮运。休息聊了近一小时,我恢复了状态,跟他道别时,他送到门口握着我的手盯着我说:“坚持住,慢慢走啊,很快了,再一公里就到垭口了,然后就是一路下坡”,出门没走几步,一种莫名的伤感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因为临别那一闪而过的嘱咐和凝视,藏族小伙子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慈悲,它如同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在漫漫寒夜中,赋予我以温暖心房的光芒,也照亮了回家的路。我们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藏地,也许只是为了寻找一束光。那束光依次温暖我内心深处那些最柔软的部分,如同早晨的日照金山依次照亮梅里雪山十三座巍峨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14:50,茶室出来,精神好多了,太阳已经西斜,穿越一大片原始森林,林子里逐渐开始出现五色斑斓的经幡,经幡越来越密集,加把劲,15:30来到了一座玛尼堆,边上的指示牌上标着“南争第一垭口,海拔3702m”,垭口就是山的最高处,上坡路终于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从海拔3702米的南争第一垭口到南争垭口,是一段平路,平路的尽头,拐个弯,看到了经幡铺满路面,15:50到达了最高点——海拔3729的南争垭口。南争拉藏语意为“满披美丽森林的山坡”。这里有敬香台,上面写着“藏民煨桑供奉山神,藏族民间认为山神喜食香郁的桑烟,故煨桑向山神祈祷保佑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海拔3729米,并没有多高,但今天近1200米的落差着实给了初来者一个下马威。看一下我的“两步路轨迹记录”,从十点半开始,到垭口实际走六公里,我连休带走花了五个小时。虽然并不是终点,但翻过垭口的那份喜悦丝毫不亚于到达终点。其中滋味,只有等小伙伴们亲身去体验了。</p> <p class="ql-block">垭口也有个叫“南宗驿站”的补给点,是途中最后一个补给点,面对女神峰缅次姆和五冠峰。我在敬香台煨桑拜过山神后,过来歇脚。屋里火塘炭火正旺,架在火上的热水壶熏得黝黑,噗噗冒热气,一个藏族男子年约四十,头发微卷,肤色棕黑,五官棱角分明,自顾自拉弦子,弦音咿咿呀呀,拉得极投入。我进屋打了声招呼“扎西德勒”,要了酥油茶,坐在火塘边,边喝边烤火,在交流中得知:他叫阿青,13岁时母亲早逝,父亲独自将三个孩子拉扯大。为了让两个弟弟有上学受教育的机会,阿青主动选择去放牛来供弟弟读书,这几年在这里开了茶室,方便过往徒步转山的人。他自拉自唱为我弹唱一曲《梅里的传说》,忧郁的琴声扣人心弦,我录了视频。一首歌,也许我无法读懂一个民族的沧桑,但却可以听出一个人的悲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p> <h3> 藏地,一句“扎西德勒”,常常能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这里没有陌生人,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安详,人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来藏地的原因。周围是大自然温柔的怀抱,美丽的雪山之神护佑着来到这里的人们。<br></br></h3></br><h3> 小伙伴们如果有机会徒步雨崩,在南争垭口可以去阿青的小木屋去歇歇脚,喝一碗热腾腾的牦牛奶酥油茶,听阿青弹唱。</h3></br> <p class="ql-block">南争垭口的太子十三峰观景台,这里视线开阔,不仅可以看到梅里雪山群峰,还能望见对面的白马雪山。登梯而上,狭长的雨崩河谷横亘脚下,好几个小时不见的缅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和巴乌八蒙再次高耸地矗立在我们的面前,最右侧露出卡瓦格博山尖,还有神山守望下的雨崩村一角。这几年几次来梅里,都只在飞来寺遥望的梅里群峰,与爱同行,我今天终于携爱来到神山的脚下。</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的徒步,一个人的风景。在观景台,遇到领队,我拿出手机让他帮我留个影,拍了这段视频。</p><p class="ql-block"> “让晚风轻轻吹送了落霞</p><p class="ql-block">我已习惯每个傍晚去想她</p><p class="ql-block">在远方的她此刻可知道</p><p class="ql-block">这段情在我心始终记挂”</p><p class="ql-block">远方有一个你</p><p class="ql-block">远方有一个我</p><p class="ql-block">远方有一种深切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将我们彼此维系在一起图片🙏</p> <p class="ql-block">离开观景台,继续一路迤逦下行,梅里雪山近距离陪伴着我,再走四公里就能到雨崩村了,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不过全程40~60度的陡坡也让人很崩溃,砂土地很滑,行走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要摔个屁股墩,此时的登山杖起了平衡身体的重要作用。经过一段大坡度的盘山下坡,16:25拐个弯,眼前一亮,下雨崩正安静地躺在五冠峰和缅茨姆峰脚下的柔软草甸上,夕阳从山背后的峡谷投下一束阳光,刚好照亮了山谷里的雨崩村。光线在谷底挪移,阳光里的雨崩村如梦如幻,“世外桃源”这四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路走一路惊喜,一路拍个不停。。。“最美丽的东西,都是在一番打磨后才能享有;而意外的一瞥,是最美丽的惊艳。”</p> <p class="ql-block">相传,雨崩村在很久以前并不被外界所知。后来,梅里雪山后有一个老人常到澜沧江边的西当村借粮,西当村的人谁也不知道老人从哪来,便有人跟踪他,可总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当老人再来借粮时,西当村的人说:“这次我们不借给你青稞,也不借麦子,借给你小米”。他们在帮老人将口袋扛上肩时,乘机在口袋上扎了一个洞。小米一路流着,村民们紧跟在其身后,到一块巨石下,小米没有了。他们奇怪极了,众人掀开巨石,却发现大石头下面有条小路通往一个村子,雨崩这才被外界发现。</p><p class="ql-block"> 神山之下,这个几乎浓缩了藏地所有极致风景的地方,一年四季风景各不相同,春色夏语、秋意冬雪,无一不让人向往,而转山节时期的雨崩,更是一年之中色彩最丰富的时节。有人说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有人说这里是香格里拉的缩影,雪山环绕,静谧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用单反在客栈阳台和无人机拍的上下雨崩</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后,17:20到了上雨崩村口,这里其实是雨崩景区的售票点和“车站”,距村子的客栈还有500多米小路,西当进来的车子只能到这里、托运的包也在这里取,然后再徒步背进村。站在这个观景台,上、下雨崩尽收眼底,一条山涧将雨崩分为上村和下村。蓝屋白墙,聚落谷底两处,近处是下雨崩,远处是上雨崩,下雨崩位于峡谷中神山脚下的洼地,上雨崩则依山势而建,直线距离就几百米,走起来要40分钟,约1.5公里蜿蜒山道陡坡,从下雨崩走到上雨崩,人称绝望坡,我第三天神瀑转山回来,尽管已经在下雨崩餐厅休息吃过晚饭了,再走回上雨崩听风客栈,真的是走的很“绝望”。</p> <p class="ql-block">回望刚才村口观景台下来进村的路</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子对我来说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木质结构的藏式平房,石头搭建的庭院围栏,散发出古朴的气息。牛羊与骡马穿街走巷,与行人擦肩而过;藏香猪摇着尾巴,在路边拱食,旁若无人,它们俨然都是这里的主人。村子另一头,象征藏地文化符号的白塔,静静地伫立,守护着一村的幸福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村路不长,也就一两百米,穿过村子快到尽头,就是我将要住宿三晚的听风客栈。此次转山住宿分为品质住宿和轻奢住宿(费用多400元),品质住宿在下雨崩的雪龙客栈,我是选择轻奢住宿的,在上雨崩刚开业的听风客栈。王晓杭很早就到了雨崩村,他跟领队说我们俩年纪大给个安静景观好的房间。我们的观景房落地窗正对巴乌八蒙峰,另一面落地窗可看到缅次姆和白马雪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海子曾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爬上高山,守候一场日出,无言的浪漫其实就在身边。雨崩,世间绝美之地,躺在床上抬头就是雪山美景,这“窗含西岭千秋雪”绝非诗人为赋新词的想象。想想每天醒来拉开窗帘就能看到这样的美景,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二天早晨窗外的日照金山,更多的后文整理。</p> <p class="ql-block">谁说第一天的路程没有风景呢?神山在左,我在右,以一颗虔诚之心,一步一脚印,有苦有甜,完美结束了雨崩徒步的第一天。这一天,走出了秋日恋歌的味道,行走在斑斓多彩的的路上,虽然身体在地狱,但是眼睛却在天堂,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享受。“两步路”记录了我今天的徒步轨迹,我为自己骄傲,挑战自我,作为历史的见证,铭刻于心。</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云岫成诗,晕染故事。坐在客栈天台,泡一杯茶,且听风吟,且看云卷云舒,且什么也不去想,什么也不必做,这应该是雨崩村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治愈。</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雨崩村已经通电好多年了,信号与网络也覆盖了大部分角落,但这里依旧遗世而独立。一面是原始狂野,另一面则是浓厚文艺气息,咖啡厅跟小酒馆一个不落。</p> <p class="ql-block"> 在雨崩,徒步之后除了一场休息能够治愈你的疲惫,还有夜间浪漫的星空也能让你惊喜十足。</p><p class="ql-block">雨崩,我徒步数日翻越山岭</p><p class="ql-block">只为走进你的怀抱</p><p class="ql-block">欣然相拥幕天席地</p><p class="ql-block">仰长空数星辰漫天。。。</p><p class="ql-block"> 静谧的夜空,星河璀璨,星瀑倾泻而下,落在梅里雪山的山尖,终年不化的白雪,迎着星辰的散落,那不就是神话中的天堂吗。</p> <p class="ql-block">转山的第一天结束,今晚好睡,期待明天早晨的日照金山,然后冰湖,后天神瀑。晚安。</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只是单纯地想体验一次在苦苦修行般的高原徒步跋涉后,回顾一路走过的风景时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所以叫体验。——于是流水账般留下此体验图文记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来梅里,找自己“——感恩路上所有的相遇!🙏</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AoAP_Wlk_w1hATefBTTwQ"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本人微信公众号,《王工第三只眼看世界》,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