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云和

<p class="ql-block">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p><p class="ql-block"> 文/云和</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父母总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我们谨记于心;长大读了《道德经》后,“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老子教导我们要包容,要博爱,我们努力践行;传统文化学习中,又有一种说法“你的内心是怎样的,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学会了反省,但凡我们感觉到外面世界不像我们心中这般美好时,就反省自己的内心是否不够美好,不够纯净。我们心中,自己是原件,外界只是复印件,若复印件有问题,源头肯定在我这个原件上。我们坚信生活是一个回向标,你给出什么,必然会回流什么,我们都是渴望愛的孩子,己所欲,可施于人,我需要爱,那就给出愛吧。生活中一直这么践行着,践行中,认识也慢慢由“爱会换回爱,心定换真心”,成长到“爱是我的事,回不回报是你的事,与我无关”。</p>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们目睹了农夫和蛇的故事。农夫救蛇的那一刻,付出的定是纯然的不图回报的爱,可蛇还是咬了他。得道高人只问付出,无问回报,“救人是我的事,咬人是蛇的天性”,各守本性,即便被咬也无怨无悔。可我们毕竟是凡夫俗子,不图回报,可以接受,可对蛇非但不思救命之恩,反而咬伤恩人之举,确实难以理解,一如救蛇之农夫至死也不理解蛇的逻辑。</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是回向标,给予爱,回流爱,可有爱心的农夫非但没有收到回流之爱,反而被蛇咬死,而忘恩之蛇却活了下来。平凡如我,读到这里,内心怎能不起波澜。</p>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了庄子笔下的“二儒发冢”之真迹。两个儒生日念诗礼,暗地里却偷偷挖坟盗墓,大儒边放哨边大言不惭地用《诗经》里的雅句指导小儒偷盗之技巧。他们口里尽是仁义道德,以语言“约束”自己,以道德绑架他人,自己的行为却是如此之龌龊。他们表、里悬殊之大,非吾等俗人所能理解。</p><p class="ql-block"> “心中有佛,所见便是佛;心中有屎,所见便是屎。”此时难免疑惑,二儒之所做所为,到底是他们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苦思之余,心里亦难免苦闷与失落。</p> <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们读到了《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孝廉约友踏春的故事。孝廉,与数友郊外踏青,偶遇一骑驴年轻美貌少妇,众友皆逐其后,嫚语调谑,孝廉追上欲凑热闹,却发现是自己妻子。妻子见他到来,依旧与众友眉来眼去,相聊甚欢。他上前阻止,阻止不成,即恼羞成怒。</p><p class="ql-block"> 自己想同他人妻子有点故事,却不允许自己妻子同他人有言语交流,这不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吗;不愿意自己的妻子跟他人眉来眼去,自己却乐于跟他人妻子眉目传情,这不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吗。究其原因,这一切的背后,不就是自私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每一种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此这般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人善良,不等于世界尽是善良,农夫本性善良,而蛇的本性就是咬人,“二儒”的本性就是虚伪,“孝廉”的本性就是自私。至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人的本性是有所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若有来生,不知农夫是否还愿意再救那濒死之蛇。若是不救,请不要以道德绑架他。扪心自问,倘若换作是我们,我们一定做得比他好吗?自己尚且做不到,怎好要求他人,自己若是能做到比他好,也不要以此要求他人,因为他人毕竟不是自己。虽说:我是一切的本源,我若内心强大,则无人能伤我毫发,可毕竟我们多数人都是红尘俗人,还没有如此觉知,或者说,还没有修炼到“百毒不侵”,我们会受伤,而这份伤唯有经历者个人方可体悟到个中滋味,他人是难以感同身受的,所以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经历过事情困难后的任何抉择都在情理之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包容与接纳。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class="ql-block">  不过,好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美好是人之本性,任尔风刀削,任尔霜剑袭,但坚守善良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向往,只是行善时,别忘了加点棱角,保护好自己。了解人性,“既明且哲”,方可“以保其身”哪。</p><p class="ql-block"> 红尘里摸爬滚打,有坦途,亦有泥泞,有善,亦有不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