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差距只看成长———漳州新城学校 一 (3 )班第三组线上学习第三十六卷《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美友172012719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有差距是天生的、没有办法改变的,这种想法没有错,特别是孩子先天具有的天赋,还有后天的家境,都证实了这一观点。不过这并不是能成为家长疏于对孩子教育的理由。曾听一位家长妄自菲薄地说;我这孩子天生不够聪明,比不了那些聪明的孩子,只会和那些聪明的孩子差距越拉越大……其实,当父母的不要太消极,孩子之间的差距,不是靠天赋和家境拉开,而是取决于父母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学习时间:2021年12月18日晚8点</p><p class="ql-block">学习内容:不看差距,只看成长</p><p class="ql-block">学习对象:一( 3 )班第三组全体家长</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蓝煜阳妈妈</p><p class="ql-block">主讲人:何海平妈妈</p><p class="ql-block">点名统计发言:李子锐妈妈</p><p class="ql-block">拍照录视频:刘卓宣妈妈</p><p class="ql-block">制作美篇:赖润潼妈妈</p><p class="ql-block">参于老师:钱老师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参与读书家长:王一宸妈妈 洪祺浩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刘欣爸爸 江昕瑶妈妈 蔡昊哲妈妈 张铖然妈妈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杨若一妈妈 蔡思妍妈妈 陈子南妈妈</span></p> <p class="ql-block">  看差距,你感知到的永远是落后的状态,还会不自觉的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孩子,孩子由此真的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永远落后的孩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p><p class="ql-block">看成长,你感知到的一直都是孩子的进步,更容易用赞许的目光看待他,给他正面的期许,由此你对孩子的满意度,孩子的家庭中的处境就会大大改善。</p> <p class="ql-block">有的成为父母之后,就放弃了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每天对待工作的很敷衍、有时间了也只会看看电视、逛街购物、打打麻将、玩玩手机、没什么兴趣爱好,更不会想到看看书、学习一些新知识。</p><p class="ql-block">于是,他们开始把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完成的理想、没达到的目标,都指望着孩子来做到,以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感。</p><p class="ql-block">“你要好好学习,给爸爸妈妈争气,知道吗?”</p><p class="ql-block">“我和你爸就这样了,你可得好好干,以后全家就靠你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愚蠢而自私的做法。</p><p class="ql-block">虽说望子成龙没错,但是一个自己都不上进的父母,又有什么立场去教育孩子这样做呢?光靠嘴上的说教,孩子又是否信服呢?</p> <p class="ql-block">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时曾说:</p><p class="ql-block">“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p><p class="ql-block">你生活在的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其实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存在,并不是为了磨平你的信心,悲观你的人生,相反它只是为了激发你内心成长的动力,只为了换回一个更好的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最后附上我们亲爱的钱老师带给每位家长的寄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成长即是陪伴,养育一个孩子就像栽培一株幼苗,为人父母不仅仅只是给予吃饱穿暖,精神上的给予才能塑造一个人的人格。陪着一路走过,你用善良,真诚,勇气,执着,责任,远见喂养他,他也会像你一样再反馈出去。</p>

孩子

妈妈

差距

家长

成长

父母

家庭教育

学习

教育

第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