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记“国培计划”南昌师范学院送教下乡培训活动

淑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脑海中第一次浮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是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江西省教研室徐承芸老师在《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引领与教学规范指导》讲座中,提到自己从一线教师一步步成长,从引领学生,到现在引领教师。那一刻,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新教师入职培训</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次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南昌师范学院送教下乡培训活动,看着培训手册,我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说。相比于其他教师,我的资历尚浅。泰和县实验小学“萃和悦读,经典有约”特邀名师张祖庆讲学是我最接近“光”的一次。我恰好在暑期读完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和同事说起:“这是我看过最接地气的一本专业书。”。那次培训时间紧,甚至后面的讲座都没有听完,就匆匆返回学校,说不遗憾是假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穷人》-张祖庆老师</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这次,我明白,能有此机会外出学习如此长时间,实属不易,所以弥足珍惜。以下是我对本次学习的点滴思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开班典礼</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德育应培养做人的基本品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学德育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中,蔡院长以两个事例开题,一是鸿星尔克不顾自身破产的风险,援助河南,二是残奥会50米蝶泳冠军卢冬在颁奖时,因考虑另外两位获奖者坐在轮椅上,主动半蹲合影。前者是爱国,而后者是尊重。相比于那位中国女留学生在演讲中所说:“美国的空气都是甜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大数据背景下的德育创新》讲座-蔡慧琴教授</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德树人是德育的根本任务,而现如今的德育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脱离,重空洞说教,轻实际效果,往往“知、情、意、行”我们只停留在知,最重要的“行”却被我们忽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注重德育,注意公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成为一个诚信、勇敢、敢于承担责任的人。</p> 幸福感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饶院长在《师德修养与职业幸福》讲座中提到,职业幸福感来自于学生的点滴进步。<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爱因斯坦曾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span>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在所难免,但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能让工作多份幸福感。从小学开始,我便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所幸这个习惯保存至今。学期之初,我在日记中开辟了一个新的板块——<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今天谁走进了我的日记”</span>,走进日记的原因很多,可能因为随手捡起地面的垃圾;可能因为简单的一句问候;可能因为班级列队进教学楼的一次谦让.......其实他们也就是一个孩子,需要了解,需要关注,更需要鼓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师德修养与职业幸福》讲座-饶玲教授</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名教师的使命感促使我不断反省、成长。入职之初,我在便利贴上写下一句话:<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每一件事,我要的是‘做好了’,而不仅仅是‘做完了’”</span>至今,这张便利贴仍贴在书桌对面,时刻警醒着自己。也许这一路会跌跌撞撞,但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幸福感与使命感将成为我这一路的不竭动力。</p> 课文是载体,重在方法的指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杨氏之子》示范课-王琦老师</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琦老师在《突出“趣”落实“读”——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讲座中提到,<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课文是载体,而通过这个载体,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方法。</span>王琦老师在《杨氏之子》示范课上,通过《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渗透划分节奏、理解文意的方法指导,更是带领学生认识了《咏雪》中的谢道韫、《徐孺子赏月》中的徐孺子以及《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的孔融,尽显语言的艺术。在《强化交际互动,提升核心素养——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学研讨》讲座中,也提到口语交际要重视方法与策略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承芸老师在《聚焦“双减”落实,赋能质量提升》讲座中,亦是强调了<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方法指导</span>。反观我以往的课堂,误以为讲透了这篇课文就是完成了教学,却从来没有问过自己:通过这篇课文,我教给了学生什么?我教给学生的这些内容,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能否提供帮助?好在,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一切为时不晚。</p> 抓实自身基本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见字如见人”。郭冠俊老师在《语文教师书写素养培训》一课中明确地提出教师书写能力的重要性。教师的书写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在日常教学中,基于我对书法的特别情愫,学生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点滴书写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久而久之,因各方面原因,这项兴趣爱好渐渐地退出了我的生活,笔墨纸砚上的那层灰是最好的证据。那天因有郭老师的书写课,连着那一天都是快乐的,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也许它也还未完全淡出我的生活。我想,是时候擦拭那层灰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梅兰芳蓄须》示范课-郭冠俊老师</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仅是书写能力,教师的朗读能力也至关重要。王琦老师在《杨氏之子》中通过自身示范,让学生理解了节奏的正确读法——音断气不断;李淑琴老师在《渔歌子》示范课上示范朗读,学生闭上眼睛,依然看到了一幅恬静淡然的渔夫垂钓图。与其用语言形容,不如亲身示范来得直观。一个个精彩的课例与讲座给我提供了思路,也让我明确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侧重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渔歌子》示范课-李淑琴老师</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示范课-黎聪老师 </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搭建支架,让写作教学更有效》讲座-詹腼老师</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落实“双减”政策,优化作业设计》讲座-易德琪老师</i></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5px;">学习笔记</i></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天的学习接近尾声,但我明白,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笔记本里密密麻麻的文字还待我内化、实践。我像是过年时口袋里塞满糖果的孩子,小心翼翼,满载而归。前辈们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而我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星星之火,尽己所能,燃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p>

讲座

老师

教师

学生

示范课

德育

教学

课文

培训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