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幸福渠

北国

家乡的幸福渠 <p class="ql-block">  幸福渠,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北部引嫩工程的开工,当时的县领导和水利、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开始规划、设计全县的水利灌溉工程。全县共修建四条供水渠,当时命名"幸福渠"。经过老屯的供水渠为一支干,渠首设在北引的五十四号站,途经三个乡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幸福渠是全县工程,统一施工,统一指挥。公社成立指挥部,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统一施工,统一食宿,任务分配到生产小队,根据任务量安排人员,民工要年富力强,吃苦耐劳,常年奋战在工地上。劳动强度很大,主要靠人挖、手推、肩挑筑起两米左右高的堤坝。</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幸福渠竣工正式供水,开始灌溉农田 。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试种水稻,逐年增加旱改水面积,如今,全屯五千多亩耕地全部改种了水田,旱涝保收。幸福渠流淌的嫩江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老屯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的耕耘着。</p> <p class="ql-block">  夏天的稻田满眼的碧绿,一眼望不到边,微风吹来,稻子就像海浪一样一起一伏,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今年,全县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水稻仍然喜获丰收。走进老屯的田间地头,就能看到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摆,泛起一阵阵金色的稻浪。</p> <p class="ql-block">  现代化的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往来穿梭,“吃饱了”把腹中的稻粒排放到运输车里,运回家中,颗粒归仓。</p> <p class="ql-block">  大棚育苗,是水稻生产最关键的环节,秧苗长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p> <p class="ql-block">  水稻大棚的二次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近年来,随着水稻生产的不断发展,大棚的二次利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水稻起苗后,大棚育苗床处于闲置状态。在水稻大棚里种植瓜、菜类作物,不仅使闲置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也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p> <p class="ql-block">  屯西有个大坑,人们称之为“小西湖”。是脱坯、取土形成的,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老屯同龄,过去,枯水年经常出现干涸。如今,渠、沟、湖相连,碧绿的渠水,流过无边的稻田,进入“小西湖”。湖边的芦苇藏着成群的水鸟,与家养的鹅、鸭在水中嬉戏,为老屯增添了一道靓丽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水中的鱼很多,水渠、稻田、河沟里,有水就有鱼。想吃鱼很容易,撒网、垂钓就可获取,老屯真正成了鱼米之乡。</p> <p class="ql-block">  稻谷飘香,颗粒归仓。农家院稻谷堆成山,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天然的大粮仓。</p> <p class="ql-block">  美丽的幸福渠!你像一条丝带镶嵌在家乡的土地上,你是全县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你是家乡后来人的传家瑰宝。不能忘了当时奋战在工地上的民工们,每段渠都沾着他们洒下的汗水,当年的青壮年,如今都进入老年,是他们的艰辛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如今,幸福渠真正幸福了千万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