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阅江楼</p><p class="ql-block">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巅,地处扬子江畔。</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朱元璋欲修未成,现建筑为2001年9月竣工景观。</p><p class="ql-block">因明初文学家宋濂所撰《阅江楼记》而闻名,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p><p class="ql-block">《阅江楼》隐喻阅江揽胜之意,主楼通高52米,外观4层暗有3层,共7层,碧瓦朱楹、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古典皇家气派,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2003年,阅江楼被全国景区质量评定委员会公布为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拟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p><p class="ql-block">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p><p class="ql-block">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众多的古迹中</p><p class="ql-block">南京狮子山上的“阅江楼”应该是最年轻的。</p><p class="ql-block">说它是“古迹”</p><p class="ql-block">是因为文字记载中的阅江楼已经存在了600多年。</p><p class="ql-block">说它年轻</p><p class="ql-block">因为2001年阅江楼才真正实实地耸立在狮子山上。</p><p class="ql-block">中国只留下文字记载或画本的古迹不可胜数,如阿房宫、上林苑、铜雀台,却仅有文字描绘记载,并不曾有实物,惟有阅江楼能够再现辉煌。</p><p class="ql-block">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让岳阳楼享誉了900多年,而宋濂的《阅江楼记》在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让人们对阅江楼只有期待;今天,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让一切不可能,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狮子山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狮子山风景区是以狮子山为中心,包括山巅、山坡、山麓及其周围的一系列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具体来说,即以“阅江楼”为主要标志,山巅有孙中山观江亭、古炮台遗址、度假村;山坡有徐达将军庙、玩咸亭、狮字林碑刻;山麓有静海寺、三宿岩、仪凤门和天妃宫碑;附近还有绣球公园、小桃园、渡江胜利纪念馆、八字山、江南水师学堂遗址、孙津川故居、太平军破城处等景点。</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南京发展很快,特别是江北新区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高速发展。</p><p class="ql-block">城市在长江以南的北部地区(原下关区),虽有变化,却进展较缓;而《阅江楼》景区闹中取静,环境幽雅,是市民休憩度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狮子山景区的主景点《阅江楼》</p><p class="ql-block">从1999年2月开工建设</p><p class="ql-block">2001年9月建成并对外试开放。</p><p class="ql-block">阅江楼总高五十二米,共七层(外观四层暗三层)。与其它三大名楼不同的是,它具有皇家气派,造型独特、精美华丽。</p><p class="ql-block">狮子山景区总面积三十公顷,其中水面近十公顷。目前,其它景点还有玩咸亭、古炮合、碑廓(亭),寓思亭、景区展馆、古城墙、静海寺、全国最大的铜鼎一座、全国最大的石狮一对、“卢龙胜境”牌坊、地藏寺、朱元璋雕像、七孔桥等。</p> <p class="ql-block">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狮子山指挥伏兵八万,大败劲敌陈友谅四十万军队,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驾临卢龙山,将其更名为“狮子山”。</p><p class="ql-block">三月后,在其亲撰的《阅江楼记》中言明了更名原因:“一峰突兀,凌烟而侵汉表,远观近视,实体狻猊(狮子之别名)之状,故赐名曰狮子山。”自此,“狮子”替代了“卢龙”。</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记》</p><p class="ql-block">是明代文学家宋濂</p><p class="ql-block">奉诏所作的一篇歌颂性散文。</p><p class="ql-block">在文中,作者写京师(今南京)阅江楼的胜景,其意在于点缀盛世,为明朝歌功颂德。同时,作者还希望帝王能安抚内外、体恤民生,融入了忠君忧民的思想。</p><p class="ql-block">全文有叙议,骈散兼备,显示出作者的非凡功力。</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记》翻译全文</p><p class="ql-block">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p><p class="ql-block">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p><p class="ql-block">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p><p class="ql-block">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p><p class="ql-block">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p><p class="ql-block">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p><p class="ql-block">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整体成“L”型</p><p class="ql-block">主翼面北</p><p class="ql-block">次翼面西</p><p class="ql-block">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p><p class="ql-block">主楼在两翼的犄角处,通高52米,外观4层暗有3层,共7层,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阅江楼两翼各以歇山顶层次递减,屋顶犬牙交错,高低起伏,跌宕多变;屋面覆有金色琉璃瓦并镶有绿色琉璃瓦及缘边,色彩鲜丽,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型之美。</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主体建筑的大牌楼、主山门、碑廊等共同体现了“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廉凤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的楼阁意境,整座建筑矗立于汉白玉须弥平台上,具有鲜明的明代古典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山有峰顶</p><p class="ql-block">海有彼岸</p><p class="ql-block">漫漫长途</p><p class="ql-block">终有回转。</p><p class="ql-block">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p><p class="ql-block">就如太阳在落山后</p><p class="ql-block">伴随着黑夜的来临</p><p class="ql-block">仍能看到满天闪亮的星星一样</p><p class="ql-block">世界始终是向微笑的人敞开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人生就像一出戏</p><p class="ql-block">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饰演不同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有人活得精彩</p><p class="ql-block">是因为他演的是自己</p><p class="ql-block">有人活得很累</p><p class="ql-block">是因为他在演别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一楼陈设</p><p class="ql-block">主要有摆放在金字靠壁前的“朱元璋龙椅”</p><p class="ql-block">及东墙所悬清康熙帝手书“治隆唐宋”四字金匾。</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的二楼</p><p class="ql-block">集中悬挂有郑和下西洋期间及以后的明朝皇帝画像。</p><p class="ql-block">同时展示有明朝版图、名家书画、科学技术等内容。</p><p class="ql-block">主要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国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p> <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p><p class="ql-block">(1328.10.21—1398.6.24)</p><p class="ql-block">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p><p class="ql-block">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p><p class="ql-block">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云游四方,增长见闻。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其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并自称吴王。</p><p class="ql-block">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p><p class="ql-block">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其后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p><p class="ql-block">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p><p class="ql-block">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南京东郊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p> <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p><p class="ql-block">1402-1424年在位。</p><p class="ql-block">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长年受命征伐,并受封为燕王。</p><p class="ql-block">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p><p class="ql-block">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p><p class="ql-block">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p><p class="ql-block">明成祖朱棣也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p><p class="ql-block">《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明成祖无论从文治上、从武功上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雄才大略也伴随着一些其他的严重弊病。</p><p class="ql-block">朱棣缔造了众多空前的壮举,但却耗费了超过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却使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他继承和开拓了朱元璋的事业,却是篡夺了侄子的皇位,而且杀戮无数。</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帝王既做大事业,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这是我们的理想。</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得不公正的指出他的一切。</p><p class="ql-block">因为,历史从来都是由人民来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崇祯皇帝朱由检</p><p class="ql-block">(1611.2.6-1644.4.25)</p><p class="ql-block">明朝第十六位皇帝</p><p class="ql-block">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p><p class="ql-block">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p><p class="ql-block">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大明江山在连续276年后,戛然而止。</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三楼有巨型瓷画一幅</p><p class="ql-block">名为“郑和下西洋”</p><p class="ql-block">画高12.8米,宽8米,共由十二个部分组成。全景式地描绘有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如建造宝船、科学航海、征服海洋、和平外交、睦邻友好、传播文明、平等经贸、文化交流等盛况,反映了明永乐皇帝建造“静海寺”、“天妃宫”、“天妃宫牌”等建筑为郑和航海祈求平安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包括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今多指保存完好的京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p><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朝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朝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举全国之力,历经沧桑,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p><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和水系的走向而筑成;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p><p class="ql-block">城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p><p class="ql-block">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公里,现仍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公里,为世界历史之最。</p> <p class="ql-block">今天</p><p class="ql-block">2021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南京。</p><p class="ql-block">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p><p class="ql-block">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为古老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始终贯穿南京城市发展全过程</p><p class="ql-block">相信,南京的明天更美,更富,更强!</p> <p class="ql-block">《阅江楼》既有古色古香的外观,也有巍峨高大的气势。从仪凤门旁的景区南门拾级而上,绕过“狮岭雄观”照壁,穿过“江南第一楼”牌坊,再登上数十级台阶,终于站在楼前。</p><p class="ql-block">接着,进入楼内再登几层楼,即可凭窗眺望长江,以及一桥飞架南北的南京长江大桥 ,为阅江楼最美观赏游览之处。</p> <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15日下午</p><p class="ql-block">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南京的江苏园博园正式启动。</p><p class="ql-block">来自“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艺术家共同云上合奏的《琴声悠远》,拉开了主论坛:“和衷共济 共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特别对话序幕。</p><p class="ql-block">现场,以“郑和下西洋路线”为元素设计的启动仪式,预示着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联结与延续。</p><p class="ql-block">如今,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促进世界经贸合作的共赢之路,更是增进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理解交流的互鉴之路。</p><p class="ql-block">我们又一次站在古城南京发展的制高点,是犹豫还是彷徨,还是奋发有为?!</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老南京人,答案是明确的,为这座城市焕发青春而添砖加瓦,热情洋溢的为她摇旗呐喊,责无旁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18 深夜 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