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41年我们的爸爸妈妈隆言泉和朱云霞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求学期间,从相识到相知相爱,终于迈进婚姻殿堂。在1941年3月8日举行结婚典礼,证婚人是校长梅贻琦,主婚人是院长黄钰生,参加婚礼的师生好友众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求学期间,爸妈收获了爱情结晶。妈妈于1942年1月11日诞下第一个男婴(也就是我们的长兄),他们为其取名隆小泉。爸爸将他名字中的“泉”字送给了孩子,可见视若珍宝。由于在大学学习,所以爸妈将小泉寄养在成都爷爷家。小泉长得十分漂亮,人见人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43年7月15日我们的第一个女儿小庆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诞生了。满月后我把她带回学校了。我一边读书,一边当孩子的妈妈。三口之家的小家庭成立了。孩子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可是她给我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许多艰苦和困难。我雇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当小保姆。她叫李小六,长得天真活泼,也能干。她会煮鸡蛋,会喂小庆的稀饭,也背着小庆在胡同里和街上玩。有时还到过我上课的教室旁边,偷看妈妈读书。遇到天下雨时,路滑跌跤,两个小傢伙变成了泥人。每天我要去学校上课,当我拿起书包时,小家伙立刻抱着我的脚腿,口里不停地叫喊着:妈妈,妈妈不要走!我哄看她说:乖乖,我去给妳买糖,很快就回来。我硬着心肠,把门关上,把她锁在屋子里。我走了,一直听不到小宝宝的哭喊声,我的心才稳下来,擦干眼泪,走向课堂。当我上完课回到家时,小庆听到我的脚步声音,连声不断地喊着妈妈!妈妈……当我把门打开时,她像小鸡一样扑在我的怀里,恳求地对我说:妈妈,妈妈,你不要走啊!我说:好宝宝,妈妈不走了,不走了。她一面吃着我给她的糖,在我的怀里不断撒娇,笑呀,跳呀,尽情享受她的母爱。这时我们尽情地享受这人间的天伦之乐。有一次我上课回家开门一看,小庆扒在床沿边睡着了,裤子湿了,满地都是尿。这时我的眼泪又流出来了。每周从星一到星五,是我带着小庆睡觉。到了周末,言泉从联大工学院(工学院在市东,我上的联大理学院在市西,相隔十多里)回到家时时,爸爸搂着小庆小宝贝,亲呀,逗呀,乐呀!我们的小家庭热闹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 摘自妈妈朱云霞的《回忆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45年7月我和言泉四年寒窗苦,毕业了。言泉获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学士证书;我获得理学院学士证书。不久我们夫妇俩带着小庆,还有肚中未降生的小蓉,乘坐苏联飞机,离开了亲爱的母校和我们第二家乡昆明,两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山城重庆机场。而后,我们再转乘成渝公路汽车,回到我们久别的亲爱的故乡成都,住在桂花巷9号。开始找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摘自妈妈朱云霞《回忆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头,我们刚毕业就面临失业。后来,言泉好不容易找到几份英语代课,薪水只能买几十斤大米,聊以解决全家的口粮。我失业在家操持家务,生活十分艰苦,不得不把结婚时的衣物拿出典当。1945年上半年,言泉终于谋职到四川乐山中央技专造纸科任教。(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乐山中央技专开设了中国最早的造纸专业在内的5个应用型专业,由于师资雄厚,办学特色显明,毕业生备受社会各行各业的欢迎。尽管生活艰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室设在山坳里。)言泉成为了中国最早造纸专业的一名年轻讲师。在德高望重的教授们,如陈晓岚、李季伟等的悉心指导下,他进步很快。”在1949年,由于执教成绩卓著,刚满30岁的他就受聘为副教授。当年9月转入四川大学化工系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摘自——妈妈朱云霞《回忆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45年10月10日,我生下了第三个孩子小蓉。孩子几个月大时,我经师长和朋友的鼎力推荐,带着小蓉,雇用了一个穷山区的农妇当保姆。来到川北边区的一个贫困县~安岳县女子中学教地理课。到了寒假,才能回成都的家。另外两个孩子小泉和小庆就由言泉照管,除日托,他每天骑车来回几十里去郊区学校教书。言泉既当爹又当妈,负担非常大。好不容易熬到寒假,我带着小蓉,满心高兴地回到丈夫和小泉、小庆两个小乖乖身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摘自妈妈朱云霞《回忆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 继隆小蓉之后,妈妈于1947年4月13日生下了第四个孩子,女孩,取名隆小都。1948年8月26日妈妈诞下第五个孩子,男孩,取名隆幼泉,爸爸又将名中的“泉”字送给了小儿子。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言泉在德高望重的教授们,如陈晓岚、李季伟等的悉心指导下,他进步很快。待1949年全国解放那年,言泉刚满30岁,由于执教成绩卓著,学术造诣笃深,就受聘为副教授。转入四川大学化工系任教,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制浆造纸本科专业。收入丰厚了,工作稳定了,从此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了。新旧社会真是两重天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摘自妈妈朱云霞《回忆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隆言泉《履历表》登记有:1949.9~1952.7四川大学化工系副教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11月17日,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国家决定在泸州建立四川化学工业学院。是在泸州川南工业专科学校及川南行署原址上建立的。爸爸在四川化工学院植物纤维造纸工学任副教授。我们全家住在泸州“怡园”,若大的庭园里还有苏联式建筑,居住的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和苏联专家家属。依稀记得,孩童们在泸州的怡园里玩得很开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54年5月,泸州四川化工学院、川大、西昌技专部分专业合并为成都工学院。爸爸在成都工学院泸州分区造纸专业任副教授。妈妈在泸州一中教地理。我们全家仍住在泸州“怡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隆言泉《履历表》填写有:1952.9~1954.7四川化工学院造纸专业副教授(院系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5.9~1956.7成都工学院化工系副教授(院系调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附图:1.爸爸应四川化工学院的聘书/2.爸爸任四川化工学院副教授/3.爸爸和四川化工学院的学生/4.成都工学院/5.泸州市中心钟鼓楼/6.川南公署/7.儿时居住的快乐大怡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2年8月26日,妈妈生下第六个孩子,女孩,取名隆晓陆,又寓意全国大陆全部解放之佛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54年10月22日,妈妈生下第七个孩子,女孩,取名隆小云,妈妈将她名中的“云”字送给了幺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至此,爸爸妈妈共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他们赋予我们生命,伟大的爸爸!慈爱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妈妈抱着襁褓中的小云,帅气的长子小泉、稚气的小子幼泉、似小花的姐妹小庆小蓉和小都,还有乖乖女晓陆,全都站在依偎在妈妈身边,妈的孩子个个都是宝。彼时,爸爸正带着学生到佳木斯实习去了,不在家。美中不足,遗憾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56年爸爸率领师生数十人,带着妻儿老小,应全国院系调整,离开四川北上,到天津大学充实造纸专业的力量。一路舟车劳顿,一行人途经北京休憇,游览了颐和园,我们全家在昆明湖前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全家福合影。定格那瞬间,爸爸正关切地看着姑外婆抱着的一岁多的小女儿哩。漂亮的妈妈独立颐和园湖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隆言泉的《履历表》填有:1956.9~1970.12 天津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院系调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终于到达了天津大学。天大前身是北洋大学。九号行政楼是天大的标志建筑。我们的家安置在教授宿舍六村六楼二O一,宽敞舒适的四居室。大院四周幢幢苏式楼宇,雄伟大气还洋气。是由天大建筑学院创始人徐中教授设计的。他将苏联结构与中国古典形式相结合,建造出既有美术价值,又坚固实用的楼宇,使六村成为天大的人文标志之一,是天大的历史鉴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爸爸任天大化工系造纸教研室主任。妈妈在天津师院附中(天津实验中学的前身)任地理教师。大哥考上天津耀华中学,小庆、小蓉、小都、幼泉在天南大附小上学,晓陆上幼儿园,小云在托儿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图:1.天津大学校门/2.天津大学行政楼/3.天津大学化工系/4.天津大学六村/5.爸爸在天大六村/6.妈妈在天大六村/7.8我们和邻居罗小妹在天大六村六楼前合影/9.天津师院附中/10.在师院附中教书的妈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64年9月,爸爸妈妈送二女儿小蓉去新疆支援和田教育事业,全家在天津市市中心和平区最有名的照相馆留影(仅缺长子隆小泉,他正在北京南苑机场服空军兵役)。坐在妈妈身边的就是去支边新疆的隆小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还是隆小蓉,在1972年夏天,和丈夫李英喜带着一岁多的儿子李辉回天津探亲。爸爸妈妈和儿女及长外孙三世同堂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经年后,好大一个家在天津大学六村六楼前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71年爸爸从所在的天津大学化工系造纸专业调整合并到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前身)造纸专业,历任博士生导师、院长等职务。妈妈在实验中学教地理课。1995年举家从天大六村搬迁到天津轻院家属院东花园大楼。此时,妈妈已提前退休,全力以赴照顾支持爸爸。大哥在市机床厂,小庆在中国民航大学任教,小蓉在新疆于田学校任教,小都在武汉钢铁厂工作,幼泉在天津轻院图书馆工作,晓陆在市造纸厂工作,小云在天津财经学院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爸爸隆言泉《履历表》中填有:1970.1~1999.9天津轻工业学院,副教授、正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81.1~1985.6天津轻工业学院院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附图:1.天津轻工业学院校门/2.爸爸任博士生导师/3.爸爸任院长,在办公室/4.天津轻院家属院~东花园大楼/5.退休的妈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经年后,好大一个家又欢聚在天津轻院的餐厅“精气神”雅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结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们是爸爸隆言泉、妈妈朱云霞的七个子女:长子隆小泉、长女隆小庆、次女隆小蓉、三女隆小都、次子隆幼泉、四女隆晓陆、五女隆小云。是爸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是爸妈带着我们一路走来。1956年国家教育部院系大调整,成都工学院造纸专业合并到天津大学化工系。爸爸又率领师生,带领我们全家北上,从四川泸州出发,经舟车长程旅途,最终来到天津。忆时光穿梭,从婴儿、孩提、幼儿、少儿,我们就这样跟着爸妈一路走;长大后,从少年到青年,到立业成家,我们始终受爸爸妈妈的美德熏陶,都开启成就了各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编制:小(晓)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2021.12.23</b></p>